養肺飲食新觀念


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 吳柏姍營養師

2018 三月 16

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進步,臺灣地區現在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在天氣晴朗的近午時分,天空卻仍出現灰濛濛的現象,平常清晰可見的建築物及遠山已無法看見,這種看似起霧的情形其實是因為空氣中經過光化學反應的細小的懸浮微粒具有消減光線強度的特性,尤其在其濃度偏高而且不利擴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能見度不佳等問題,這種現象在台灣南部地區的冬季尤其容易發生。依據監測資料分析,台灣地區空氣品質惡化最主要的禍首為懸浮微粒及臭氧,懸浮顆粒再細分為PM10和PM2.5兩類:PM10(即直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這種顆粒無法被身體的防禦機制阻擋,可以直達肺部,所以十分危險;PM2.5的顆粒比PM10的更危險,因為它的顆粒小於2.5微米,可以穿透肺泡到達血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80%的人口生活在空氣品質超過世衛組織限值的地區。這些空氣污染的懸浮粒子等物質直接進入呼吸系統導致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長久下來更可能會提高肺癌風險。除了呼吸道系統的傷害外,亦會導致血管的收縮、血壓的上升,增加血液凝集,增加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下可能透過發炎反應與氧化壓力的影響導致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PM2.5對呼吸道的影響很重大,吸入後刺激肺部,會影響肺部換氣、使得肺功能下降,還會誘發慢性發炎,導致抵抗力變差,容易感染。更新的研究則指出,PM2.5還可能對腦部有影響,可能源自PM2.5對微小血管的破壞,導致中風或失智的風險增加,甚至是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理變化;還有些研究發現,PM2.5會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下降,體重不足會增加病變以及死亡風險,顯示空氣污染幾乎影響人體整體生命健康。
 
飲食中許多營養素可能透過抗發炎與抗氧化的效果改善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Omega-3脂肪酸
飲食中主要來源包括鮭魚、秋刀魚、鯖魚、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過去被大家熟知的好處可以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可以抗發炎,預防肺部氧化產生的壓力,研究指出對於暴露在廢氣下的中年健康族群給予魚油補充(2-3公克/天),可增加體內抗氧化酵素的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減少對心臟的傷害。在空氣污染環境中的老年人在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取之後,和沒有增加的人相比,心血管方面的指標會所改善。對於沒有缺鐵性貧血問題的人來說,可以適當調整魚和肉的比例,減少紅肉如:牛羊肉,特別是少吃煙燻燒烤肉類這類食物氧化程度更高,且含致癌物,飲食中增加魚類水產的比例,有助減少體內升高的發炎反應。
 
維生素B群
包括維生素B2、B6、B12與葉酸,參與體內許多生理代謝包括脂質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與許多心臟疾病、神經疾病與癌症有關。心臟除了本身的節律性放電引發的跳動之外,也受到自律神經系統所調控。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可以心率變異分析,發現心率變異度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有顯著的關係。飲食中建議多攝取全穀海鮮與深綠色蔬菜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6、B12、葉酸可減少空氣汙染造成心率變異度的增加。
 
抗氧化營養素
最被大家熟知的抗氧化營養素:水溶性的維他命C與脂溶性的維他命E與β胡蘿蔔素。空氣汙染對於人體產生的氧化壓力造成細胞的損傷,研究顯示每日補充維他命C 500毫克與維他命E 800毫克六個月後相較於未補充的控制組比較,細胞內蛋白質與脂質受損的程度較少,且體內抗氧化物質活性較高,顯示維生素C與E可減少空氣汙染對人體之氧化傷害。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芒果、木瓜等蔬果,而胡蘿蔔素在身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有利於上皮組織(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膚等)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
 
天然中食物的新鮮蔬果富含許多抗氧化物質,近年來許多的研究亦嘗試由天然來源以尋求安全且具有強抗氧化效力之抗氧化劑對抗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危害,其中以多酚及類黃酮為被研究最多之抗氧化物質,槲皮素(Quercetin)也是植化素類黃酮的一種(又稱洋蔥素/存在於大多數的蔬菜及水果當中,尤其以紫洋蔥、藍莓、蘋果、花椰菜含量較多)此類物質亦廣泛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同樣為一抗氧化劑,有效阻止自由基鏈鎖反應導致細胞DNA的損傷。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富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一直以來都被與降低罹癌風險的功效作連結。特別是花椰菜苗的蘿蔔硫素含量更高,有助排出人體的空氣汙染物質,給予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環境下的受試者含花椰菜苗粉末的飲料,持續12周,發現飲用花椰菜苗飲品的受試者,可加速尿液中排出空氣汙染物質丙烯醛與苯。由於花椰菜苗氣味較特殊且帶有些許苦味,若無法接受亦可改攝取100-200公克綠花椰菜中得到足夠的蘿蔔硫素。為了抵抗空氣汙染對人體帶來的影響,其實飲食中只要將抗氧化物質攝取足夠也有幫助,並不一定要攝取特定哪種蔬菜或水果最好,只要每日建議攝取五份蔬菜加上兩份水果,即可達到高抗氧化的飲食,增加上呼吸道防禦能力,減少氣喘發作機率。
 
空氣物染也會提高腸道疾病的風險,研究學者推測可能是因為吸入空氣中的細小的懸浮微粒,增加發炎細胞在整個身體的循環,包括腸道在內,破壞腸胃與血管間的隔膜,讓腸胃中的物質更容易“漏”到血液循環中,改變腸道的菌叢生態,進而引起腸道的發炎反應,造成發炎性大腸疾病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想要維護腸道健康,除了減少這些汙染源外,亦可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例如補充優酪乳、優格等含益生菌的製品,可減少呼吸道的過度敏感平衡體內免疫狀況,調控促發炎性細胞激素,另外還要多補充蔬菜、水果及菇類等可以幫助腸道益生菌生長的益生質類食物。
 
霧霾天日照會減少,體內維生素D合成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鈣吸收,因此,也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豆腐、奶酪、堅果及海魚等,增加鈣質吸收與體內免疫平衡。
 
空氣污染對於人體的危害期望能經由飲食中高抗氧化物質的幫助,改善體內發炎反應,增加有毒物質的排出,減少對人體的傷害,最根本應該要改善臺灣空氣污染問題,可以從我們自身做起,減少汽機車排放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從環保做起,一起努力維護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