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醫療(精緻醫學)面對的問題


翰晃

2016 十一月 01

最近國內外很多的報導都認為癌症治療應該朝向個人化醫療(精緻醫學)發展就能將癌症消滅,所謂個人化醫療就是找到癌症病患腫瘤突變,針對此種突變給予標靶藥物治療而將癌細胞殺死,理論上可行,所以很多研究中心及藥廠紛紛投入此領域的研究,但是最近有兩篇研究報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與自然雜誌上都對個人化醫療提出質疑。

第一篇研究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由加拿大的Tannock博士所發表,他認為除了檢查點的免疫治療外,一般的標靶治療只是抑制部份癌細胞的信號徑路,並不能完全抑制,而癌細胞也會針對這些徑路上調或改變徑路而從替代的傳達徑路聚合,而產生突變;另外的想法是利用兩個標靶治療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的兩個重要徑路,但是兩種藥物相加的毒性卻非常強而無法使用,價格也非常高昂。又,腫瘤帶異質體的,即腫瘤內有一個主克隆,但是也有很多亞克隆,即使主克隆消滅後,剩下的亞克隆就會生長,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標靶治療如肺癌及惡性黑色素瘤使用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抗藥性。

另外一篇自然雜誌是波蘭Prasad醫師提出的研究報告,他認為個人化醫療針對腫瘤突變來治療只有極少部份病人受益,舉一個例子,在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找了2600名病患檢測突變,結果只有6%的病人可以使用標靶治療來治療;另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針對795名復發的癌症病患檢測突變,結果只有2%可以接受標靶治療,而且接受標靶治療的病患最後的受益者只有1.5%,即使找到突變而接受標靶治療,其無疾病存活期也只有5.7個月,延長病患生命還是有限。這兩篇的研究認為雖然個人化醫療來治療病患的假設令人鼓舞,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