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錯誤解讀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與罹癌風險間的關係


翰晃

2016 五月 25

之前媒體報導研究指出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可能會增加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的風險,但是最近專家經過研究及分析後發現使用這種藥物並不會增加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

2016年國際肝癌學會上由於媒體引用摘要,錯誤的解讀警告關於長期使用核苷和核苷類似物會增加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的風險,這些藥物包括lamivudine, adefovir、entecavir、telbivudine及tenofovir。香港中文大學Wong醫師提出糾正,其他的專家也表示這是媒體錯誤及過度的解讀這篇摘要,這篇研究是研究了44,494名B型肝炎病患,其中4782名接受過上述藥物的治療,另外39,712名則沒有,經過4.4年的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肝癌之外,胃癌、肺癌、食道癌、乳癌、腎臟癌、腦癌並不會因為使用這種抗病毒藥物而增加引發癌症風險,但是淋巴瘤(8.5 vs. 12.3 每十萬人)跟子宮頸癌(18.0 vs. 6.4每十萬人)卻例外。子宮頸癌再經過排除各種因素後,發現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大腸癌上,他們應用了Bonferroni方法來校正分析了12個不同的癌症來做比較之後,發現接受這些藥物治療並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所以單看一篇研究的摘要時不能單獨以危險指數或P值來判定臨床意義,例如研究對象裡面的大腸癌病患病例數非常少,治療組只有五人,未接受治療只有15人,樣本數字太小就可能發生偏差。香港中文大學Wong醫師結論是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並不會增加罹患大腸癌及子宮頸癌的風險;但是B型肝炎是發生肝癌的因子,無論有沒有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都會增加肝癌發生的風險,所以現在台灣使用的抗B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非常安全的,目前為止沒有證據會增加其他惡性腫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