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關節炎的治療現況


林口長庚醫院 關節重建骨科 陳思元醫師/謝邦鑫主任

2016 五月 13

「醫生,我的關節退化,只能吃藥打針嗎?我還可以做什麼復健運動?」退化性關節炎好發在年邁的長輩,因長年過度使用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在膝關節最常見、其次是髖關節,會造成疼痛不適、發炎積液、關節變型、日常活動受限。關節炎的診斷需要醫師仔細的問診與身體檢查,以及X光攝影的輔助,由X光攝影可判定關節腔的大小,進而對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分期。 

近來蔚為風潮的鐵人三項,其中的自行車與長跑運動對於退化的關節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負擔,只要一不注意很容易造成關節炎的症狀加劇;唯有在水中的運動能提供「浮力、 阻抗力、水流按壓、有氧運動」 等四個優點,對於骨科患者來說,在水中漂浮的浮力大大減少了膝髖關節的負荷,讓肌肉輕鬆活動,發揮伸展效果,因為不造成關節負擔,能進行更長時間的運動,也減少了因為身體重量造成的關節不適感,可以在低重力感的環境中盡情進行肢體的伸展及活動。即便是不擅游泳的年長族群,「水中漫步」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水中移動的阻抗力是在空氣中的十四倍,在活動筋骨的同時也會遭遇水的阻抗力,跟重力訓練運動效果一樣,很自然地產生加強肌力訓練的作用。此外,游泳減少了陸上活動潛在跌倒的高風險,這也是建議年老骨科患者復健活動時相當重要的一點。

游泳是一種大量換氣的有氧運動,能提升呼吸系統功能,對於心肺功能的助益相當大。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了八百二十倍,所以在水中呼吸要承受額外十三公斤重的外在壓力。為了克服這個水壓,呼吸肌需要產生更大的力量來擴張胸腔進行吸氣動作,不僅訓練呼吸肌的力量,也因此強化了肺活量。 再者,溫度的改變及水流對於身體的按壓,對皮膚及神經系統也是很好的刺激。溫度變化讓微血管能做適當的調節,水流擠壓讓神經系統得以活絡,難怪多數游泳愛好者的膚質很好,臉上也常帶著蘋果肌與笑容,看起來神清氣爽有活力。

關節炎初期的保養,國人常服用蔔萄醣胺(glucosamine),軟骨素(chondritin), 膠原蛋白(collagen)等單方或複方的藥物, 因為途徑為口服,治療上較為便利,也因為副作用較少,故常用來作為初期關節炎的治療;唯口服藥物的吸收有限,僅有極少量至關節軟骨產生效用,在實證醫學中其實欠缺強有力的證據顯示這些口服藥物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有任何預防或治療的功效。

消炎止痛藥物在臨床上最常處方的是選擇性第二型環氧酶抑製劑類藥物 (COX-II inhibitor),如臨床常見的藥物「萬克適®」(Arcoxia®)、「希樂葆®」(Celebrex®),可以緩解發炎反應並減輕患者關節不適的症狀,常被用來治療各種不同程度的關節炎;最大優點為其高度選擇性,不容易造成腸胃道的嚴重副作用、也降低各種腸胃道保護劑的使用率,且其作用時效可維持較長時間,僅需每日服用一次,大大增加了患者服藥的順從性。

關節內注射藥物的作用更直接,可注射的藥物包含局部麻醉劑、類固醇、玻尿酸、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其中的類固醇因為對於軟骨存有潛在的不良影響,故不建議長期使用。

玻尿酸 (hyalunaic acid)的關節內注射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常規治療,適用於保守療法及口服藥物效果不佳的關節炎,經X光攝影符合全民健保標準,早期至中期的關節磨損可使用健保給付的高分子量玻尿酸。其療程為每星期注射一次(在門診由醫師執行)、且連續三到五個星期的注射,視退化程度、日常活動量、及患者體重,臨床經驗上療效約可維持數星期到半年,要注意的是在玻尿酸治療期間內健保不得同時給付使用止痛藥物。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的注射是近年的當紅炸子雞,因為體外動物實驗發現血小板內生長因子有促進韌帶及軟骨修復的潛力,被廣泛應用於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韌帶重建手術、及輕度至中度關節炎的關節內注射。臨床使用需抽取靜脈血液15c.c.,在離心後萃取出富含自體生長因子的血漿再注射至關節內;缺點是價格驚人(一次注射費用約1.5至3萬台幣),目前全民健保尚未給付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注射,原因是缺乏人體試驗證據證實PRP能修復關節軟骨、大多數的研究無法證明此種療法優於傳統的玻尿酸關節內注射,同時臨床上有時也需要一至兩週的注射療程才有明顯療效。更重要的是目前衛生主管機關對此療法的欠缺規範,導致坊間執行此項治療的水準良莠不齊,許多治療根本不是由骨科專科醫師進行,商業化的醫療廣告橫行,許多醫美,整型診所根本不具骨科醫師資格,也沒有最基本的X光檢查設備就來一個打一個,產生許多醫療糾紛與浪費。因為患者的個體差異,強烈建議採用此項治療前需要慎選專業的骨科醫師,妥善與診療醫師諮詢與溝通,判斷此治療方式是否適合自己使用,以發揮最大的治療成效,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療花費。在臨床上也有禁忌症的考量,包含血小板低下症、血小板功能性疾病、血中纖維蛋白原缺少、關節感染、敗血症。                                                                            

至於重度的關節炎合併關節變形及嚴重軟骨破壞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才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是台灣第一個針對「關節重建」而成立的專門次專科,每年成功治療超過3000例人工髖、膝關節置換, 累積超過四萬例手術成功個案。在經驗豐富的關節重建專科醫師治療下, 人工關節手術耗時僅約30分鐘, 絕大多數病患於手術當日即可下床活動,隔日即可出院返家,手術成功率超過99%。大部分病患在術後僅感覺輕微疼痛,無需使用強烈止痛藥物,也不必忍受冗長的復健過程, 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而現代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的材質極為耐用, 雖然使用年限可能依據患者的活動程度、體重、及使用材質而有所不同, 但一般來說, 使用健保給付的襯墊可有超過一、二十年的使用年限; 若選擇自費的超耐磨聚乙烯襯墊(膝關節)或陶瓷介面(髖關節)則有可能有超過20年的抗磨耗表現。

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的適應症如下:
一、關節嚴重疼痛。
二、無法正常行走,日常生活功能大受影響。
三、疼痛無法有效用藥物或復健治療來得到緩解。
四、經X光攝影檢查發現關節有嚴重的變形。

關節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急亂投醫與未經醫師處方的成藥治療。社會大眾應適當保養關節、維持良好體重控制、避免造成關節過度負擔的活動,這是預防關節炎最好的方式;倘若真的發生退化性關節炎也不需過份擔心,只要與醫師配合治療,在現今進步的醫療環境中,相信您必定能克服關節炎的束縛、「走」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