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的營養照顧需求


台中榮民總醫院 營養部 王雅玲組長

2015 十月 22

乳癌在102年10大癌症發生率排名中排名第四;女性乳癌個案數增加的量是第3 名,較前一年增加4.66%,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以上危險因子女性朋友們不一定能預防或來不及預防;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過重和肥胖是僅次於菸害的最重要已知的可避免之致癌因子,體重過重容易增加罹患大腸、乳房、子宮內膜、胰臟、腎臟、胃、食道及其它部位的罹癌風險,根據統計,肥胖者對停經後婦女發生乳癌機率為非肥胖者之1.5倍;因此,女性朋友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危險因子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害、化學及環境致癌物質,適度控制體重,利用飲食增加防癌營養素,配合健康的身心活動,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2015年6月在PLOS ONE雜誌上有一篇義大利癌症研究協會(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發表的論文,是研究有關代謝症候群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聯;其招募1993至1998年共22494個婦女於歐洲前瞻性癌症和營養調查中心,追蹤長達15年,分析其代謝症候群的存在對停經後及停經前婦女與乳癌的危險比,結果發現:代謝症候群的存在對全體婦女得乳癌的風險有顯著增加(HR 1.52),當個別分析停經狀況時:在停經後婦女因代謝症候群的存在而提高患乳癌的風險(HR 1.80),但在停經前婦女則無此現象(HR 0.71),因此建議透過改變生活方式,預防代謝症候群進而達到預防乳癌的發生。

過去女性朋友常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通常都較晚期。現在因每年癌篩政策的推行,可以發現癌症早期個案並將癌症提早治療,根據資料分析顯示,乳癌早期的病例經由篩檢發現的個案約85.3%,其5年存活率為89.1~97.7%,存活率明顯高於晚期個案。飲食及生活作息是配合醫療治療過程中,病友最能掌控也最實際的行動,如果飲食與醫療能搭配好,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營養,幫助治療過程中減少併發症,維持體力讓療程能如期完成,更重要的是儘快恢復正常生活,雖然飲食習慣及健康生活型態都是很重要的改變,但在臨床上也常有患者或家屬急於改變飲食習慣或生活型態,反而對患者是種壓力,如有些人一得知有癌症就改吃素、或只吃生機飲食,而「什麼都不敢吃」,也就更沒有體力應付日常生活及治療引起的一些副作用,最好是病人與家屬一起慢慢的調整,將飲食與生活調整並內化為一種習慣,將能感受到食物給我們的能量,享受飲食的樂趣。

2015年營養和飲食科學院雜誌(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論文探討有關最近的治療進展已經使女性轉移性乳癌存活率顯著的增加,針對此族群衡量飲食攝入,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等橫斷面的研究,發現轉移性乳腺癌中大多數女性超重或肥胖、不運動,並具有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模式。肥胖被認為是停經後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肥胖也與增加乳癌復發風險和癌症死亡的風險有關。因此如何面對乳癌的治療及治療後的防癌復發或預防第二個癌症發生都將是一大挑戰。

美國癌症協會的營養建議包括提高水果,蔬菜和粗糧的攝取量,增加體能活動均可提升對癌症預防;蔬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因子(維生素C、E以及β胡蘿蔔素,微量的礦物質硒、鋅、錳等)和植物性化學成分(如多酚類、類黃酮素、植物固醇、蔥蒜素等)是對抗自由基減少癌細胞的產生;另外蔬菜、水果、全穀和全豆類等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可預防癌症,我們宣導天天五蔬果(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但是如果要達到每天25~30公克的纖維攝取量,天天五蔬果是不夠的,就必須再加上主食改吃全麥、雜糧、糙米飯、五穀飯等。

婦女在診斷乳癌後往往試圖修改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改善她們的健康和防止復發,增加體能活動水平可改善她們的健康和較低的乳癌復發風險;2013年亞太預防癌症雜誌(Asian Pacific J Cancer Prev) 有研究顯示婦女在診斷乳癌後身體活動較高者有較好的情緒和認知功能,健康飲食和體力活動可提高癌症倖存者的生活品質;該雜誌2014年另一篇探討病人在乳癌診斷後,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和身體活動)對體重變化之間的關係,其結果是大多數飲食習慣的改變是減少高脂肪食物、紅色肉類、豬肉和家禽和高糖食品的攝入,增加魚、水果、蔬菜和全穀類的攝入量,其中改變全穀物和魚類的攝入量,與體重變化有相關性,然而這些乳癌患者卻沒有增加體能活動。

當治療計畫是經歷手術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或賀爾蒙療法來阻斷細胞的生長的過程,如何補充營養則是一個重要之課題,飲食多樣化的均衡營養,不僅可以遏止癌瘤的生長,還可以加強治療的作用;放療或化療期間調理好飲食、增加營養是完成放療或化療的必備條件,飲食的調養應以個人狀況來調整,如體重過輕的營養不良病友,最好要以高熱量高蛋白的均衡飲食為補充營養的原則,提供手術後修復傷口及放療或化療期間身體的基本需求;對於體重過重或正常的病友維持足夠的均衡營養是確保身體的體力及免疫力最重要的方法。

以下針對不同的治療提供飲食策略:
1. 手術治療期間:手術前後應提供促進傷口癒合的營養來源,增加營養攝取及選擇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的功用是促進傷口組織的再生與修補,主要分成動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維生素A與C:此二種維生素與傷口的癒合、腸胃道的完整性和預防感染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維他命A的來源:胡蘿蔔、牛奶、甘藷、肝臟、深綠色蔬菜等,維他命C主要來源:枸酸水果(如橘子、柳丁、柚子、檸檬等)以及芭樂、深色蔬菜等;鋅及鐵對傷口的癒合有促進作用,其來源如牡蠣及肝臟或紅肉。

2.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副作用包括輕微的皮膚刺激、噁心、腹瀉、嘔吐、食慾降低和疲倦,大部份的副作用在治療結束後會消失;飲食的的重點應著重在減少副作用,如腹瀉、噁心、嘔吐、食慾降低時飲食如何提供以達到營養需求,家屬可提供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粥品或湯麵等;當藥物副作用消失後,則改為較軟的食物或普通飲食。若出現噁心、嘔吐時,進食時則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解決不適感。

3賀爾蒙療法或標靶療法:其副作用包括噁心、疲倦、骨胳肌肉疼痛、血小板低下,對飲食攝取的影響因人而異,當食慾正常時,則食物的選擇要以天然食材為主,簡單烹調與調味,減少加工製品,此時的營養目標應注意避免過量及以預防慢性病的發生為主,攝取高纖維及多蔬果的飲食。應注意使用補品或健康食品的成分與療效是否與使用中的藥物有交互作用,更應避免各種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等。

當被診斷出乳癌時,除了震驚惶恐外,更需要靜下心來聽聽醫師的治療計畫,想想生活中如何來調整可以達到身心靈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完成治療後的嶄新人生更值得我們珍惜和保護,如何預防乳癌的發生及復發就要落實在生活之中,吃新鮮、均衡且有變化的飲食,可確保人體所需的每一種營養素不會缺乏,其實導致癌症形成的原因很多,不只單一因素或單一食物所導致,很多食物的營養素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應攝取完整的食物,才能發揮其營養價值,無法從單一營養素的攝取來達到防癌效果,在康復期要擬定一個循序漸進的體能恢復計劃來避免肌肉萎縮、組織退化、臟器功能衰退,使每日的飲食起居形成良好的規律,使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正常的運轉,這樣才能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