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生物標記檢查可能可以預測哪些病患需要重複做大腸鏡篩檢


翰晃

2015 九月 25

大腸癌的發生率在台灣已經高居榜首,尤其是男性,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國民健康署這幾年也在推動糞便潛血反應的篩檢,最好的檢查方式還是大腸鏡檢查,但是缺點是費用高昂而且它是屬於一種侵入性的檢查,讓有部份病人無法接受,所以哪些高危險群的病患必須接受檢查以及必須在多少時間內再接受檢查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多科學家都在尋找基因的生物標記來做檢測,屬於高危險群者就必須勸導病患接受大腸鏡檢查及重複檢查時間必須縮短。當然這種檢查最好能夠抽周邊血就能檢查,而避免用侵入性的檢查。最近國際腸胃道癌症協會(World Cong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WCGC)中Luxembourg 癌症基金會的Dicato醫師所作的研究報告,他用八個基因來做檢測,敏感性高達74.6%,特異性高達77.4%,但是接受這種檢查費用較高。這八個基因中最重要三個基因是TGFBR1、GSTT1及INSR,敏感性是70.3%,特異性是67.7%。如果是高危險者應該接受八個基因的檢測,但是如果是篩檢,檢測八個基因太貴,只要做三個基因即可,費用是政府或保險公司負擔得起。不過這種檢測方式能不能成為標準檢測方式還必須長期追蹤才能得知,因為還是有20到30%的民眾無法利用此檢測方式檢驗出來,敏感性跟特異性希望能超過80%才是一個良好的檢測,也是將來持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