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而寫 余承堯的繪畫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 高玉珍副館長

2015 七月 23

和一般藝術家不同的人生與創作歷程
余老作完畫後所吟詠的第一首詩:
創作憑誠意,真情自啟通;
空靈千古論,具象一家風。
景物形骸外,山川變化中;
雲烟輕亂筆,水石各交融。

余承堯1898年生於福建永春,19歲投筆從戎,參加革命軍掃蕩軍閥,其後出任黃埔軍校戰術軍官;年輕時代的軍旅生涯,因為工作需要實地勘查地形,培養余承堯敏銳而真實地觀察大自然的能力。加上平日喜歡閱讀詩文古籍,也寫書法修身養性自娛,尤其在他閒暇時參觀博物館,對中國傳統北宋大山大水的磅礴氣勢情有獨鍾,所以雖然到56歲才因離開軍隊,終於可以過優游自在的畫畫生活,但早在他的現實生活中已累積一定的閱歷與作畫能量。心境上的成熟與對大自然長期細膩的觀察,讓他在繪畫之初雖無師承作品卻獨樹一格。雄渾的山水景致與他喜歡的南管優雅含蓄樂聲,一動一靜的相互激盪,這看似不相干的藝術卻是他生命中的最愛,也成為他畫畫中不可缺乏的靈感來源。

余老的用色和傳統中國山水很不一樣,因此特別吸引國外博物館界及觀眾的注意。作品在相同的山水中不斷求變化,記憶裡中國山水樹林不斷在他畫中重複思考,反覆出現,綿延的山脈奇石,凹凸有致卻一脈相傳,層層疊疊的林木樹葉,充滿生命力地在畫面躍動,甚至在畫中央或某處突然點綴的紅色或黃色,形成他自家的山水風格,無人能出其右。總結余老的繪畫特色可簡單歸納以下幾個特點:

(一)藝壇上起步很晚的畫家
余老56歲開始的作畫人生,藝術史學者李鑄晉先生(1920-2014)稱余老是「遲開的花朵」。但也因為經歷了前半生的大起大落,人生的浮浮沉沉,這些晚到的繪畫因緣,讓他更能體悟繪畫的真髓與生命的意義。

(二)國外的展覽肯定,使臺灣藝術界認識余承堯
余老很特殊的展覽經歷,是先在美國巡展獲得肯定,1966年再經由臺灣《雄獅美術》雜誌和藝評界肯定報導及舉行展覽,終於在國內藝壇獲得聲名。他這樣的成名之路,對於傳統水墨畫家真是莫大殊榮。

(三)因興趣作畫,沒有成名的壓力
雖然作品獲得肯定,但對於他賣畫及經濟收入並沒有太大助益。惟余老喜歡畫畫,喜歡寫書法,跟他喜歡南管一樣,自然而然這些興趣帶給他精神與生活上的快樂與滿足,這也是他至今仍為各界所敬重懷念的原因!

結語
余老喜歡南管,喜歡傳統戲曲,他的藝術成就也因此更有別於一般畫家,藝術養分包含音樂、詩稿、書法及繪畫缺一則無法完整表達他的藝術成就,這次除了借展選件的嚴謹,更期待展場設計能充分表現余老的藝術特點,讓作品和觀者對話,尤其是讓觀者想像余老正在作畫的專注與對大自然的嚮往,及余老以大自然為師的純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