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不同缺氧反應路徑的內因性指標(HIF-2與CA9)與CHART隨機臨床試驗中頭頸癌病患的放射治療失敗有關


譯者:鄧仲仁

2006 八月 04

一、 研究背景與目的
以往的許多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均顯示,以加速放射治療(accelerated radiotherapy)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有很好的治療效益。然而,在另一項大型臨床試驗中(英國進行的CHART臨床試驗──連續高次數加速放射治療(Continuous Hyperfractionation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CHART)),針對918名罹患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病患,比較加速放射治療與傳統放射治療,卻無法顯示前者較優越的治療結果。
在本項研究中,我們研究CHART臨床試驗中,腫瘤缺氧效應(tumor hypoxia)對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是否有所影響。以往研究顯示,有2種不同的缺氧誘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 HIFs)調控著不同的基因反應路徑,此2者我們均以個別的缺氧內因性指標(endogenous markers of hypoxia)做評估,分別是缺氧誘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2 alpha, HIF-2)與碳酸酐酵素CA9(carbonic anhydrase 9),這是缺氧誘發因子1α(HIF-1)功能的一項指標。

二、 研究對象、方式
在收入臨床試驗的918名病患中,取得198名病患在接受放射治療前的組織切片,分析(HIF-2)與CA9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上的表現。

三、 研究結果
我們發現,(HIF-2)與CA9的高活性與較差的局部控制有顯著關聯(p值分別為<0.0001與=0.0002),與較差存活率也有顯著關聯(p值分別為=0.0004與=0.002)。在多變數分析後, (HIF-2)與CA9仍舊是獨立的預後影響因子。若2個路徑皆同時表現(coexpression),則有加成的效果,更暗示了他們之間彼此獨立的角色。
這篇研究的結果可以支持一項單向的假設:被分配至接受CHART,對非缺氧的腫瘤而言,應可見到治療的助益(單尾p值=0.04)。

四、 結論
2個缺氧誘發因子路徑(包括HIF-1與HIF-2)的內因性指標的表現,與放射治療的失敗有強烈相關。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也許可以篩選出使用放射治療有高治癒性的(highly curable)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病患,或找出適合進入缺氧標靶藥物(hypoxia-targeting drugs)臨床試驗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