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著性鋸齒腺瘤可使用敏感度較高的糞便DNA檢測


翰晃

2014 六月 26

在台灣無論男性或女性的大腸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大腸癌已經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如何鼓勵民眾三到四年就接受大腸鏡檢查,而高危險群應該要兩年就接受一次檢查。但是因為大腸鏡檢查有些人會覺得非常疼痛,所以有些民眾排斥這種侵入性的檢查,研究者開始發展免疫化學方式來檢測,最近又發展出糞便DNA檢測方式Cologuard multitarget stool DNA test,發現固著性鋸齒腺瘤在至少是1公分或以上,這種檢驗比傳統的檢驗方式多了十倍的敏感度,固著性鋸齒腺瘤是大腸癌的前期,會進展成大腸癌。這種糞便DNA檢測包含KRAS、NDRG4、BMP3甲基化、β-actin、紅血球免疫等。這是Berger醫師所作的研究,他從美國90個醫學中心研究了9989名50到84歲病患,平均年齡64歲,病患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前將糞便取樣,同時做糞便DNA檢測及糞便生物化學檢查。結果發現糞便DNA檢測比傳統生物化學檢查更靈敏(92.3% vs. 73.8%),對於前期大腸癌檢測是42.4% vs. 23.8%。這些病患有757名(7.6%)被發現是大腸癌前期,其中有99名(13.1%)是固著性鋸齒腺瘤,都至少在1公分以上。固著性鋸齒腺瘤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前期,在美國50歲到64歲,每一千人就有9人有固著性鋸齒腺瘤,65歲到74歲每一千人就有11人,75歲或以上每一千人就有4人,所以比例非常高。比較糞便DNA檢測跟傳統檢測敏感度之比是42.4% vs. 5.1%,但是特異性卻比較低(87% vs. 95%),如果使用糞便DNA檢測在大腸前半部是38% vs 5%,後半部是55% vs 5%,整體來看,糞便DNA檢測敏感度可以高達93%。那到底固著性鋸齒腺瘤要多大才比較容易被檢測出來, 1公分到1.4公分是37%, 1.5公分到1.9公分是48%,2公分以上是67%,但是傳統檢測則無關大小。如果這項檢測方式繼續發展,未來可以檢測大腸鏡所無法檢測到的固著性鋸齒腺瘤。但是否能取代大腸鏡檢查還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