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晃
2013 四月 11
以前的觀念都是認為血小板數目低於1萬才進行輸血,但是一些化學治療或骨髓移植的病患在治療前可能血小板超過1萬以上是不是應該進行預防性的血小板輸血,尤其是第二度到第三度血小板的減少(第二度是血小板數目5萬到7萬5千之間,第三度是2萬5千到5萬之間,第四度是2萬5千以下)。
最近牛津大學醫院的Stanworth博士所提出來TOPPS臨床試驗將600名病患分成兩組,一組實施預防性的血小板輸血,另一組則無,結果有實施預防性血小板輸血的這組發生第2度到第4度的血小板減少是43%,而沒有接受預防性輸血這組是50%,在統計學上並沒有意義。而有趣的是沒有接受預防性輸血這組較多天的出血是1.7天比1.2天,統計學上有意義,而且出血時間較短。
Stanworth博士認為這些病患除了缺乏血小板之外,可能還有血液凝固的問題,他在去年美國血液病學會提出此問題時就有兩派不同的意見,美國哈佛大學的Kuter醫師就認為兩者還是不同,因為從他的分析中發現第3度到第4度出血如果先進行預防性血小板輸血發生率只有0.3%,但是如果沒有實施者發生率有2%,雖然統計學上沒有意義,但是出血發生率多了6倍,尤其最可怕的是發生第4度,還會引起腦出血、死亡等。
在Stanworth博士的試驗中就有一位沒有實施預防性輸血者發生腦出血,有7個病患是嚴重出血,不過7個之中只有1個是血小板數目是低到一萬以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接受自體骨髓移植發生出血情形會比較多,病患如果接受預防性血小板輸血發生第2度跟第4度只有38%,沒有接受者有58%,不過淋巴瘤跟骨髓瘤接受自體骨髓移植病患有無接受預防性輸血引起第2度跟第4度分別只有45%跟47%,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因此分析起來現在實施預防性血小板輸血是不是做得太多,針對自體移植的淋巴瘤跟骨髓瘤病患可能可以不要頻繁輸注,但是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就應該實施預防性的血小板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