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會造成癌症嗎


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 林鵬展醫師

2011 十二月 08

一、前言
最近的電視媒體上,有許多關於電磁波會導致民眾健康受到威脅的報導,如在住家附近的基地台、高壓電纜線下,行動電話的安全標準等,甚至有民眾走上街頭,建議政府應該對電磁波所造成的威脅,訂定更嚴格的標準,引起了大家對於電磁波安全的重視。電磁波的來源有很多,如宇宙射線、太陽光、電器用品、行動電話等。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的波動,又稱為電磁場,電場是伏特電壓使電子通過電線所產生。當伏特電壓增加,電場就會增加,電場的強度會因為距離增加,大樓、金屬等屏障而減弱。磁場則起因於電子的流動,電流越強則磁場越強,常用的單位是微特斯拉(uT : 1uT = 106T)或毫高斯(mG : 1G = 103mG、1uT = 10mG)。磁場的強度雖然會因為距離增加而減弱,然而磁場會穿過大樓、人體和很多物質,因此磁場會導致癌症的研究,不時被報導。

不同種類的電磁波主要的區別在於頻率(Hz : 赫芝)的不同,其強度和頻率成正比,電磁波會造成物理方面的影響,如核磁共振(MRI)檢查對心律調節器功能的產生影響,或行動電話的使用對飛機導行系統及電子儀器的影響等。電磁波依其輻射的種類可分為游離輻射、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三種。高頻率、能量高的電磁波會使電子游離產生游離輻射,破壞身體細胞分子基因(DNA)結構,如X光、伽瑪射線等,頻率約為3 x 10 15 - 3 x 10 22 Hz,此類電磁波會導致基因的改變而引起癌症。較低頻率、能量低的電磁波無法引起電子游離為非游離輻射,不會破壞分子DNA結構,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頻率約為3 x 10 9 - 3 x 10 15 Hz,如微波(微波爐的電磁波頻率約為2450MHz(1M = 106))、紫外線等。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其頻率和能量更低約為0 - 3 x 10 9 Hz,如家用電器(電磁爐、吹風機、洗衣機、電毯、電動刮鬍刀等)、高壓電纜線或變電所(頻率約為50~5000Hz)、電視訊號或AM/FM收音機(頻率約為5000~500MHz)、行動電話(頻率為900 MHz(GSM 900)或1800MHz(GSM 1800))等。

通稱的電磁波大部份指的是非游離輻射。一般居家長期暴露的磁場強度約為0.5毫高斯,短期使用電器如微波爐、吹風機、電動刮鬍刀等約為100毫高斯(距離遠電器,磁場強度弱,距離吹風機50公分處,則為磁場1毫高斯),電視機約為5到10毫高斯,高壓電纜線下約為100毫高斯(電纜線兩側一百公尺以外,則為1毫高斯)。於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文章,認同目前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協會(ICNIRP)所訂的環境電磁波建議值833毫高斯以下,沒有一致的科學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的產生。

二、電磁波和兒童癌症相關的研究
早期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電磁波磁場暴露和兒童癌症的發生有關聯(研究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白血病和腦瘤的發生率)。1979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居住在高壓電纜線附近的兒童,罹患白血病的比率增加。2001年國際癌病研究機構(IARC),依據流行病學及動物實驗的結果來評估電磁波的致癌性。把電磁波列在第二級B類(Group 2B)的致癌物,即對人類和動物為有可能的致癌物。1999年美國國家環境衛生學會認為「在長期居住環境的電磁波暴露下,有限的證據顯示會增加兒童白血病的風險」。然而人體需要暴露到多少量才會產生癌症,目前國際上仍無定論,動物癌症實驗的研究上, 並未顯示磁場和癌症的關聯性 ,因此磁場暴露的致癌力也備受質疑,正反兩面的研究報告都有。

不贊成電磁波和癌症有關的研究認為,從有限的證據中無法證明高壓電纜線的磁場暴露和兒童白血病,及其他兒童癌症(腦瘤)的關聯。由美國國家癌症學會和兒童腫瘤學小組共同的研究,顯示居住在高磁場強度家中的孩子(直接測量家中的磁場強度),並沒有比居住在低磁場強度家中的孩子有比教高的罹患白血病風險。居住距離高壓電纜線的遠近,和罹患白血病的風險不相關。如果磁場會導致兒童白血病增加,隨著磁場曝露的增加,罹癌風險應該就會增加,然而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並非如此。

贊成電磁波和癌症有關的研究人員,為了準確的了解高壓電纜線磁場對兒童白血病的風險,從多國聯合數據的研究中,顯示長期暴露在磁場大於0.4微特斯拉(4毫高斯)以上的兒童,罹患白血病的機率會提高二倍。結合15項合併數據的研究中,也顯示在磁場大於0.3微特斯拉(4毫高斯)以上,罹癌風險就會增加。然而這樣的風險增加是否代表真正的增加或是起因於研究誤差,目前並不了解。

當懷孕婦女過度使用家中的電器用品,是否會增加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家用電器與癌症關係的研究顯示,雖然許多電器用品的磁場高於高壓電纜線附近的磁場,然而因為多數的電器用品,只有短期使用,而高壓電纜線則是持續散發的磁場(長期接觸),因此電器對人體的磁場總暴露量比高壓電纜線的總暴露量較少。研究顯示雖然有些電器的使用和兒童白血病有關聯,然而隨著使用時間或頻率增加,並沒有數據顯示風險會增加。另一項加拿大的研究則認為懷孕婦女於高磁場暴露下工作,其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

三、電磁波和成人癌症相關的研究
雖然有幾項研究顯示,家中電磁波磁場的暴露和成人白血病、腦瘤和乳癌有關係,然而目前電磁波和成人癌症之間的關係,一直未被建立。多數研究顯示,婦女乳癌和家中電磁波磁場的高低關係不大, 這些研究主要是針對家中電線或電毯的使用。其他研究如挪威的研究和非洲裔美國婦女的研究,顯示家用電器磁場也許會增加乳癌的風險。80-90年代初期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電子業工作的人(例如電廠站操作員和電話線工作者)罹患白血病、腦瘤和男性乳癌等癌症的比率較高。 有一些職業名稱與癌症的相關研究顯示,罹患白血病和腦癌的風險有增加,但是這些結果是根據職業名稱而非實際的磁場暴露量。最近的研究根據實際的職業磁場暴露測量,顯示隨著工作磁場的暴露的增加,白血病、腦瘤或者女性乳癌的風險並沒有增加。

四、行動電話的電磁波和癌症相關聯的研究
隨著手機(無線行動電話)用戶的数量迅速地增加,手機導致癌症或其他健康問題,一直是研究的議題,一般認為手機所散發的電磁波射頻能量是一種非游離輻射,是否會影響人類健康,相關的研究很少時間也不長。手機的電磁波主要的來源是天線。當使用手機時,頭部會接近天線,更加強電磁波能量的暴露。隨著天線和用戶之間的距離增加,射頻能量的吸收會減少。行動電話和腦瘤關係的研究,有少數研究顯示手機的使用和腦瘤有相關。然而,目前評估行動電話的電磁波和腦瘤的關係的最大研究,是一個聯合13個國家(參與的國家有澳洲、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挪威、瑞典和英國)的研究,其中研究結果顯示行動電話的使用與否及使用時間不會增加神經膠質瘤和腦膜瘤的風險,此研究發表於2010年5月17日國際流行病學期刊上。

五 、臺灣電磁波非游離輻射的規範
2001年環保署訂定臺灣的非游離輻射的標準(依據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協會),對於環境中極低頻電磁波磁場暴露的標準值為833毫高斯以下,對於行動電話GSM 900與GSM 1800電磁場的標準值上限訂為0.45毫瓦/cm2與0.90毫瓦/cm2。這些標準值的意義表示在此暴露之下,不會產生傷害人體的感應電流,並非是健康衛生的標準值。

六 、結 論
接觸時間少、距離遠、適當的屏蔽是電磁波防護的三原則,如果擔心電磁波對健康的危害,建議日常生活中與電器保持30-50公分以上的距離,縮短電器使用時間,選擇電磁波較小的電器,居住環境選擇遠離高壓電纜線,以確保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