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可以被預防嗎? 談乳癌的藥物預防


高雄醫學大學癌症中心 侯明鋒主任

2011 二月 25

近年來台灣婦女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45-69歲每兩年乳房X光攝影的免費篩檢下,在門診常可發現一些早期或零期的乳癌,這項篩檢計畫對這些早期乳癌病患可謂幫助極大,因為第零期與第一期乳癌其五年存活率可達95%以上,治療率極佳,但是我們要問的是能否更早發現"它",或者有預防的方法可以讓乳癌不會發生?

事實上我們在乳癌防治上是依據流行病學上的危險因子來探討如何的採取相對性的方法,但有困難度,常見的因素是(1)我們尚無法利用流行病學上的發現完全地瞭解人類乳癌之腫瘤生物學;(2)目前也尚無法完全歸納個人之危險因子及預測其正確的發生率;(3)目前也尚無有效血清或組織的中間腫瘤標記檢測來評估其個人危險度;(4)目前也尚未有完全安全有效方式來去除所有的危險因素;(5)目前的健康照護體系仍以處置具致命性的乳癌(即較後面期別的乳癌)比預防方法處置為優先。因此只有能就下列幾點提供給民眾參考:

一、新的流行病學上的乳癌危險因子:
 (a)基因因素
  在1995年級1996年發現第17對染色體的長臂有第一型的乳癌基因變異(BRCA1)及第13對染色體的長臂有第二型的乳癌基因變異(BRCA1),1998年在本院李水龍教授及我們團隊,亦在南台灣18個家族性乳癌中發現此兩種基因的變異,帶有這兩種基因變異者未來罹患乳癌的機會約60-80%,但此種基因變異以東歐裔猶太人及少數族群較常見占全部乳癌的5%以下,台灣更低。台灣乳癌病患應否檢測此兩基因需因個人而定。
 (b)荷爾蒙因素
1.口服避孕藥使用-長期服用或青春期使用者有較高罹患乳癌的機會。
2.停經後服用女性荷爾蒙治劑-長期服用,尤其超過5年可能提高致癌之機會。
3.血液中女性荷爾蒙-具較高荷爾蒙血清濃度者亦呈現出較高機會。
 (c)其他生物學因子
1.乳房攝影呈現較高緻密度乳房者較易罹癌。
2.血清中含有較高第一型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者。
 (d)行為因子
1.體重比(body mass index BMI)停經後BMI值超過者罹癌率較高。
2.飲酒若過量的,酗酒會增加乳癌之機會。
 (e)飲食因子
1.較高脂肪的攝取。
2.飽和脂肪的攝取。
3.紅肉的食用。
 (f)環境因子
曾暴露輻射線者若在年輕時接受高劑量的放射線照射胸部如在霍基斯杰疾病在青春期時發生會增加乳癌之機會,若本身帶有前述變異因亦會增加危險性。
二、病學上可能的危險因子:
(a)生殖因子
1.生產次數,一次生產多次懷孕者可能降低。
2.哺乳者可能會降低罹患乳癌。
(b)荷爾蒙因子
1.女性荷爾蒙代謝物增加。
2.循環中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上升(SHBG)。
(c)行為因子
1.運動,一週運動4小時以上可以降低荷爾蒙的濃度及減少乳癌之機會,最大的受益者是停經前正常體重的女性。
2.服用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可降低罹患乳癌。
(d)飲食因子
1.服用含鈣高食物。
2.黃豆類食品。
3.維他命D。

以上的因子除了與生俱來者無法改變,有些危險因子是可以因改變而減少罹癌的機會,亦即是可以預防的。

三、預測個人的模式,目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依下列因子結合成為蓋氏模式(Gail Model)的克雷軟體。其乃以年齡,家族一等親罹患乳癌數,第一胎年齡,乳房切片次數,非典型增生病史,初經年齡及種族七大因子來預測在5年罹癌機率有多少?(http://www.nci.gov),此免費軟體可上美國國家癌症網預測個人罹癌之機會。

四、雖然研究顯示病患其女性荷爾蒙(estradial)較高,罹癌機會較高,但如何應用還待研究。

五、目前個人基因檢測在臨床上使用以oncotype基因(含21種基因),來分成高、低、中復發分數,可利用在某些病人是否屬於高低復發機會,進而攝取化學或荷爾蒙治療之依據。但費用稍高,本院曾執行十多例荷爾蒙陽性較低危險性者偵測是否需要使用輔助化療預測率如國外之結果。此檢測結果已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另歐洲的Mammaprint基因檢測含70基因,亦有幫助。

六、藥物的預防
在1998年美國費雪醫師針對高危險病人,分成兩組,未服藥組1000人罹患乳癌藥為43人,服用泰莫西酚者為22人,五年後,結果服用藥物組,可以減少50%的乳癌發生率,證實了服用此藥可以預防乳癌。但服用藥物組,則會增加血管病變,如肺栓塞,深部靜脈血栓,中風等,而其子宮內膜癌在大於50歲服用藥物者較服用安慰劑組增加34倍,但小於49歲者則只增加為1.21倍。因此針對高險群者是否服用此藥,尤其在台灣乳癌發生率並未如歐美地區高,則仍依個人情況,由乳癌專科醫師決定。

雪醫師另有一大型預防乳癌(共18471人)研究則是比較服用Raloxifene與泰莫西酚,亦針對高危險群,則發現兩種藥服用,每年有較佳均發生乳癌機率為4.1%與4.2%並無差異顯示,預防藥物Raloxifene並未較泰莫西酚有預防效果,發生的副作用相似,但泰莫西酚有較多的血栓症(每1000位21人比16人)因此是否服用此藥則依個人情況而定,是否要服用此類藥物來預防乳癌。此研究以5年為基準,但實際上服用之後其有多久的效益,開始服用年齡、標準服用長短及其女性均尚未定論,仍需後續的研究。當然無法服用藥物者,亦可以考慮預防性乳癌切除手術。

至於其他藥物有inhibitor,statins等亦可能預防乳癌,但較缺乏大型前瞻性的研究,至於是否利用芳香族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來做預防乳癌,目前有(IBIS-2,MAP-3)兩個大型研究進行,尚待其最後結果。

乳癌的預防,除上述一些可調整的危險因子,如運動、飲食等,是否攝取藥物以預防或者手術,仍需要個別評估其危險性才能由乳房專家決定。畢竟藥物及手術仍有其副作用。

若屬高危險族群,不只用預防方式,至少需定期檢查,如國健局推出45-69歲每2年確實篩檢,或者可以較密集些接受乳房專科醫師建議,尤其在台灣,乳癌年輕化且大都屬緻密性乳房,亦可以加上乳房超音波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