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演講


陳明翰醫師

2010 十月 05


書名:最後的演講
作者:蘭迪‧鮑許、傑弗利‧札斯洛
譯者:陳信宏
出版者: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作者蘭迪才46歲,但在他有了三個可愛的小孩、事業一帆風順、快樂得不得了的時候,「意外」得了胰臟癌,接著是化療失敗、轉移至肝臟,只剩幾個月可活了。一般人可能因此失去生命力,自怨自艾,但蘭迪理性又幽默樂觀的抓住這段有限的時間,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做了場精采無比的「最後的演講」,藉此向自己的「職業家庭」告別,只因他想藉此機會好好思考哪些東西是真正重要的,也可使別人在他死後留下一點印象,在告別人世之前對社會發揮一點正面的影響力,這個「最後的演講」主題便是「全力實現兒時夢想」。

他「體驗零重力狀態」、「擔任迪士尼夢想師」…共有六個大的夢想,幾乎一般人都會把「夢想」當成「作夢」而已,但了不起的是蘭迪把這些不可能的「夢」都弄成真了。他是怎麼辦到的?我覺得他父母的教育佔了絕大因素,從可任由他塗鴉房間開始,到他們節儉成性、卻不抑制孩子們的求知慾,要求他們「如果有問題,就去把答案找出來!」而隨時打開百科全書、翻開字典、敞開心智…等,促使蘭迪遇到困難時會全力以赴,隨時準備對別人有利的方案或建議,使得他能找到機會,再想辦法實現了夢想。

而他面對癌症的態度,也不失科學家的本色,尋求資料、提出假設與醫師討論病情,沃夫醫師「告知」病情的態度及言語雖是在宣佈「死訊」,但卻充滿了溫馨,蘭迪說「今天,在當下這個時刻,正是美好的一天,我有多麼享受這一天」,他的餘生便是這麼過的。

這個「最後的演講」等於紀錄了蘭迪的一生,最主要的目的,他想把未來二十年他可能教導孩子們的東西一次講完,讓他的孩子們知道父母深愛他們,而且父母不一定「活著」才能做到這點,他的確做到了。預知自己的死期,讓他得以「用自己的方式退場」,他的人生已經達到圓滿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