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B型肝炎患者在化學治療期間肝炎再活化現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血液腫瘤科 白禮源醫師

2010 十月 05

B型肝炎是一個很重要的公衛問題。根據估計,全世界大概有二十億的人口,在一生中感染過B型肝炎。而這些受感染者,又有超過三億五千萬的人會變成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也就是病毒存在人體內超過6個月以上。這些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些是沒有症狀的,也就是所謂的帶原者,他們的肝功能是正常的,抽血檢查會發現HBV 抗原呈現陽性,而HBV  DNA為陰性或者小於105 copies/mL;另外有些人的B型肝炎病毒長期在體內,會引起肝功能異常,這些人稱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不管是帶原者或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都表示B型肝炎病毒仍然存在人體內,當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病毒就有可能伺機活躍起來,開始大量複製,進而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臨床上表現出急性肝炎的症狀,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肝炎再活化(HBV reactivation)現象。

B型肝炎再活化的現象,最早是1975年由Wands等人所發表,他們在20位淋巴性或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的身上發現這個現象。後來的其他研究也顯示,在罹患實體腫瘤,或者是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的病人身上,也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只是B型肝炎再活化的程度不一而已。根據統計,B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之後,產生HBV再活化的機率為14-72﹪不等。其中,肝癌的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後,B型肝炎再活化的比率為60﹪。而其他的腫瘤,包括乳癌等,也有人報導25-40﹪的B型肝炎再活化發生率。至於接受血液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人,發生肝炎再活化的機率一般都在50%以上。這些數據的差異,一方面與病人所罹患的疾病有關,另一方面與各種疾病所接受的化學治療藥物及強弱有關,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還是B型肝炎再活化的定義。因此,我們在這裡要深入了解B型肝炎再活化的過程。

早期Wands等人的定義,B型肝炎再活化的發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生在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病人身上,這些病人血清中HBsAg效價上升;另一種狀況是在原本HBsAg呈現陰性,anti-HBs抗體呈陽性的患者,發生anti-HBs抗體效價下降,而且HBsAg轉成陽性的現象。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由於現在已經有定量HBV DNA 的方法,所以B型肝炎再活化的定義目前已改成:在化學治療期間或緊接其後,發生無其他原因的肝臟發炎,而且HBV DNA濃度上升10倍以上,或者或是本來HBsAg為陰性後來轉變為陽性,並且連續兩次以上檢測都呈這個結果。根據這個定義,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時,B型肝炎再活化的機率,在HBsAg為陽性的病患族群中為21-53﹪;而在HBsAg陰性的患者當中,再活化的比率較低,約只佔了14-20﹪。

那麼哪些危險因素容易造成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呢?根據統計,危險因子包括淋巴瘤或乳癌的患者、男性、年輕人、治療前血清ALT就偏高的人、某些特定化學藥物(例如anthracyclines、vincritine),接受經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或是使用類固醇治療。此外,還有HBV DNA濃度較高的帶原者,肝細胞內的環狀DNA濃度較高的人,或是HBe Ag陽性的人,都比較容易產生B型肝炎再活化的現象。同時感染C型肝炎的病人,有些學者認為也是危險因子之一,但是證據並不是非常明確。至於黃疸或白蛋白濃度則較無相關。

通常B型肝炎再活化的時間,平均在接受化學治療第一個療程後16週發生(4-32週)。B型肝炎病毒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後,所誘發的再活化現象,在臨床的表現上,有的完全沒有症狀,只是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上升;有些則嚴重到發生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大概有一半的病人有黃疸產生。對於HBsAg陽性的人,大概有7﹪的病患會發生腹水或腦病變;而HBs Ag陰性的人,則約有4﹪的比率有這種現象。至於肝病相關的死亡率,據統計大概在5-20﹪左右。要注意的是, HBV DNA的複製,通常是在肝功能指數上升之前的2到3個禮拜就已經發生,所以臨床上發現肝功能ALT上升的時候,此時血液中病毒的DNA濃度可能已經下降。

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時,病人幾乎都必須停止化學治療。有一個對乳癌病人的研究顯示,有七成的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病人需要停止化學藥物,而沒有再活化現象的病患停止化療的比率只有三成。當然,停止化學治療的病人,對於病情的治療和控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淋巴瘤病人。

對於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病人的治療方式,傳統上還是支持性療法,並且停止化學藥物之使用。以前有些醫師會採用干擾素來治療,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因為干擾素有時也會引起致命性的肝炎。Lamivudine是目前認為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時最好的治療藥物。Lamivudine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毒的複製,因此可以在控制肝功能狀態下,讓病人繼續接受化學治療。而且有些報導,Lamivudine在肝代償不良的病人也有幫忙。但是也有學者對Lamivudine在治療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效用上提出質疑,因為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現象有時也會自動消失;而且另一方面,即使使用Lamivudine治療,因為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而導致的死亡率仍然有20﹪左右。推究其原因,可能和Lamivudine太晚使用有關係。因此有些人提出,更早期的使用Lamivudine,也就是當HBV DNA開始上升時就使用,而非等到肝功能開始惡化時才使用,也許會降低死亡率。但是,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也就是必須在病人接受化學治療期間密切追蹤HBV DNA。

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在如何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化學治療時,避免使用類固醇。不過類固醇本身就是某些化學治療的必要成分,減少類固醇的使用,對病人的預後也可能會造成影響。而且其他不含類固醇的化學治療,或是其他免疫抑制劑,一樣也會導致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到目前為止,研究最成功的例子就是Lamivudine的使用,有很多臨床試驗都證實預防性使用Lamivudine的好處。例如:Yeo等人針對HBsAg陽性的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的7天前,開始預防性地使用Lamivudine,一天100mg,直到整個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的8個禮拜。Lamivudine這組約有20%的人、對照組約有19%的人,在化學治療前有測得到的血清HBV DNA。結果發現,Lamivudine的預防性使用,可以使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比例由24.4%降低為4.6%。另外一個研究是Lau等人所執行,採取隨機分組,前瞻性的研究方式,他們使用Lamivudine持續到化學治療結束後的6個禮拜。在化學治療前,20%使用Lamivudine的實驗組病人,以及33%對照組的病人,在血中都有測得到的HBV DNA。研究結果顯示,在15個使用Lamivudine預防組的病人中,沒有一個人發生B型肝炎再活化的現象。而對照組則有53%的人發生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而其他的試驗也顯示,預防性的使用Lamivudine,不僅可以大幅的降低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機會,也能降低其相關的死亡率。

雖然Lamivudine的預防性使用看似有效,但是仍有幾個尚待解決的問題值得探討。比如說,何時開始使用?以及使用到什麼時候結束?這些在每個研究中所採用的時間點都不盡相同。第二個問題是,Lamivudine長期使用所帶來的病毒變異株(YMDD mutation)。以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經驗而言,Lamivudine的使用會導致YMDD變異株的產生。從使用一年後的24﹪,使用二年後的38%,三年後的50%,甚至到四年後的67%,變異株發生比率節節攀高。雖然就目前的統計看起來,化學治療病人接受預防性Lamivudine,產生YMDD變異株的比例只有1.6%,但是這個結果仍然需要持續追蹤。另外,有少數的個案報告顯示,在病人接受完化學治療,而且Lamivudine也使用結束後6-8個月,病人又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株。這現象與先前是否使用Lamivudine,或者是病人本身因素的確切關係仍待釐清。第三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Lamivudine停藥後是否會產生戒斷性的肝功能異常(Lamivudine withdrawl hepatitic flare)。統計發現,停藥後的肝疾發生率約在13%-23.9%之間。其中病人在化學治療前,血中HBV DNA 濃度較高者,發生戒斷性肝功能異常的比率也較高。例如:HBV DNA超過104 copies/mL的人,約有50%的發生機會;而小於104 copies/mL的人,發生率只有10%。此外,HbeAg陽性的病人也比HbeAg陰性病人容易發生戒斷性肝病(比例分別是45.5%和 17.1%)。

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呢?有些研究曾使用持續性低劑量類固醇,但是其他學者並沒有同樣結論。另外也有人採用從化學藥物開始施打時就合併使用干擾素,不過它的效果也沒有被証實。此外,還有兩個常使用在治療B型肝炎的藥物adefovir dipivoxil 以及entecavir。這兩種藥物在治療慢性B型肝炎病患上,發生抗藥株的機會要比Lamivudine要低。以adefovir dipivoxil來講,三年追蹤下來只有12%病人產生抗藥性病毒株。雖然adenovir對於治療HBV發生再活化時的能力已被證實,但這兩種藥物對於HBV再活化的預防性而言,或許有潛在的能力,但目前都還沒有充分被認定。

由於B型肝炎再活化現象,對於B型肝炎患者接受化療時是一個常見的併發症,因此,對於需要作化學治療的病患,常規檢測HBsAg是必要的。目前的看法是,對HBsAg陽性的病患,建議給予Lamivudine作預防性的治療,以防止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雖然有些人認為高危險群的病人才需要作防治,但是對於哪些病人才是真正需要Lamivudine預防,至今也尚沒有定論。至於使用Lamivudine的時機,目前建議至少在化學治療前一週就開始使用,並且連續使用至化學治療結束後六個月,而根據亞太慢性B型肝炎工作小組的建議是,至少持續到化學治療結束後六週。此外,對於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或是抗B細胞、抗T細胞治療的患者,以及治療前HBV病毒量很高的人,使用預防性Lamivudine需要更久的時間。

前面提到,對於HBsAg陰性的病人而言,發生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比較低一點。如果是HBsAg陰性、anti-HBc陽性、anti-HBs陽性的病人,活化比例大約是14-20﹪,因此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資料建議對這些病患作Lamivudine的預防性使用。主要是在流行地區,據統計約有20﹪的癌症病人是屬於這類型,如果每個病人都比照處理,可能不夠符合經濟效益。對這些病人的處置,比較偏向每週檢測肝功能;一旦肝功能變差時,就檢測HBV DNA。如果結果是陽性,就儘早使用Lamivudine,如果呈陰性就不需要。對於HbsAg陰性、anti-HBc陽性且anti-HBs陰性的病人,就追加一劑HBV疫苗,之後再看看是否有anti-HBs抗體的產生。對於血液檢測的時間點,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建議,在化學治療的期間,每個月至少驗一次肝功能,而且每2個月至少作一次B型肝炎病毒血清學跟DNA的檢查,而且這些監測至少要持續到化學治療結束後6個月為止。

隨著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機制越來越被了解,加上新的抗病毒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對於帶有慢性B型肝炎病毒的癌症患者,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治療方式,以改善他們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