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有別--談成人與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異同點


高雄榮民總醫院 血液腫瘤科 陳苓萍醫師

2010 十月 05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人人聞之色變的血液惡性疾病,指的是骨髓內存在大於20%的芽母細胞,而芽母細胞指的是最不成熟的白血球,正常人骨髓內的芽母細胞不超過5%。一般可用細胞形態、特殊染色、細胞表面標記等方法區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白血病兩種。成人白血病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主,兒童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居多。ALL為兒童最常見惡性腫瘤且預後較好,但成人的ALL則治療棘手、普遍預後不佳。

發生率
成人白血病中約只有15 %是ALL;兒童則正好相反,佔80%以上。,ALL可以依據細胞表面標記分為B細胞及T細胞型,其中B細胞型又可細分為早期B細胞型(pro-B-ALL),前B細胞型(pre-B-ALL)及成熟B細胞型,不同細胞型在成人及兒童各佔不同比例,但兩者均以前B細胞型居多(表一)。

臨床症狀
正常骨髓製造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而白血病患者因骨髓大量製造不正常且不成熟的芽母細胞,因而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以臨床表現而言,成人與兒童均可能以骨髓衰竭的症狀表現,例如病人可能會因白血球功能不佳而易感染發燒;紅血球不足而出現貧血症狀,如頭暈、喘或容易疲累;或是因血小板數目不足而有出血症狀,常見如口腔粘膜出血或下肢出現出血點。另外,ALL也可能伴隨有縱膈腔腫瘤、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骨頭疼痛等症狀。

病因
成人ALL病因多半不明,但部分病人可追溯到毒物(如苯)、化學藥物或輻射線暴露史。後天的染色體突變如惡名昭彰的費城染色體在成人出現比例較高,至於兒童較常見先天基因遺傳異常,如唐氏症。

此外,有些預後較好的染色體變化在兒童出現的比率也較高(如表二) 

費城染色體:染色體第9和第22對間發生轉位,預後差。
MLL:位於第11對染色體長臂上的基因,預後差。
TEL/AML-1:染色體第12和21對間轉位所形成的融合蛋白,預後佳。
多套染色體(Hyperdiploidy):正常染色體數目為23對(46條)指染色體總數超過46

治療
標準化療療程需包含引導性化療、鞏固化療及維持性化療。初診斷時所施打的化療為引導性化療,化療後會出現約2至3週左右的白血球低下時期,此時為感染及出血的高危險期。病人週邊血球數恢復正常後須接受骨髓穿刺檢查以確定治療效果,若此時骨髓內殘存的芽母細胞小於5%則為完全緩解。完全緩解後的接續化療稱為鞏固性化療,完成鞏固性化療後,兒童須接受維持性化療共2至3年以求完全治癒,但少數高危險群可於第一次緩解後接受移植。成人若有配對相合之手足,可於鞏固性化療後接受親屬血液幹細胞移植;高危險群因復發機率高,強烈建議接受移植,無論是親屬或非親屬之捐者。此外,所有病人須接受預防性脊髓腔內化療注射以預防中樞神經的侵犯。具有費城染色體異常的病人建議從開始化療就併用標靶治療藥物imatinib(商品名:基利克)。

一般而言,兒童所接受化療劑量常較成人高,主要是因為兒童的耐受性較佳且因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較少。其次,成人代謝藥物速率較慢且多半伴隨其他慢性病症,這使得臨床醫師在使用藥物也傾向更為謹慎與保守。

至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及青少年,目前的證據支持使用兒童所用高劑量化療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預後
大多數兒童可在第一次引導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成人有時需接受第二次引導化療方能達此目標。兒童約有80%的病人可在完成化療後治癒,多數病人不需在化療後準備移植。但成人預後普遍不佳(表三),治癒率約只有四成,也因此常常需要在化療達完全緩解後準備移植。但不管是成人或兒童,屬高危險群的病人均傾向在第一次完全緩解後就接受移植。

結論
ALL在成人及兒童存在極大的差異,如不同的好發分型、染色體異常、化療藥物使用劑量等,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影響了病人的預後。除此之外,一般認為成人病患醫囑遵從性差也是原因之一,包含因為工作請假問題、不等程度的併發症而使成人患者無法準時接受化療等。不管如何,目前所有的癌症治療強調的是為病患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治療,在白血病病患也是如此,臨床醫師會考量病人不同的年紀、染色體異常、危險等級及有無適當的骨髓捐贈者而選擇適當的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移植等,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臨床試驗結果可以提供更有利的證據以供未來治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