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十月 05
前言
從1970年開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標準治療均以組合式化療藥物anthracycline及Ara-c為主,在小於60歲的病人中,完全緩解率大約是60-80%,但大於60歲的病人中,完全緩解率降至40%,且長期存活率只有10~15%;再者,在年紀大的病患中,因生活功能不佳或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大多數不適合接受標準化療,如此的病患,需要嶄新的藥物來克服治療的瓶頸。
近幾年來,單株抗體已成為治療血液腫瘤的一大利器,主要是單株抗體有治療的特異性,可改善病患的存活,降低復發,且不會增加病患的不適感;AML的血癌細胞上,80%均帶有CD33抗原,經過多年的研究努力,CD33的單株抗體已獲得美國FDA通過用來治療60歲以上復發的AML,以下就針對此藥物的機轉、療效及副作用做簡要說明。
抗CD33單株抗體:
Gemtuzumab ozogamicin (GO,商品名Mylotarg),是抑制CD33抗原的免疫結合物,其結構組成物包括抗CD33單株抗體及calicheamicin,一種強效的抗腫瘤抗生素。當Mylotarg和CD33抗原結合後,會進入細胞中,在細胞內酸性環境下,Calicheamicin會和抗體分離,而單獨進入細胞核中,和雙股DNA上的小溝結合,導致雙螺旋的DNA結構破壞。最早期的體外實驗指出,藥物注射後30分鐘,血癌細胞上的CD33抗原幾乎全部被佔滿,2小時後,細胞上的藥物幾乎全數進入細胞中。在第一期的臨床試驗中,20%復發或頑固性AML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濃度的Mylotarg治療,可降低骨髓中血癌細胞數量至5%以下,有三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也證實了Mylotarg治療的可行性及耐受性。在第二期的臨床試驗中,共277位CD33陽性的復發性AML患者接受三次劑量的Mylotarg治療,每兩週注射一次,病患平均年齡為61歲,平均第一次化學治療的緩解期為10.6月,治療的劑量為9 mg/m2,大多數的病患接受兩次劑量的治療,完全緩解率達13%,治療反應率和第一次緩解的時間相關,然而反應期均不長,除非再接受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另一個由兩大癌症組織EORTC及GIMEMA所主導的第二期臨床試驗,主要收案的條件為不適合接受化療的年長病患,共有40位病患接受治療,結果發現61~75歲患者整體反應率為33%,但大於75歲者只有5%,主要是因為年齡大的病患在第一次治療中,因毒性高而死亡機會高,只有57%的病患可以接受第二次的治療。
雖然病患可在門診接受治療不需住院,但治療後有15%的患者因副作用需住院接受治療,平均住院時間為27天,以副作用而言,幾乎每位病患均有第3、4級的中性球及血小板低下,25%的病患有危及生命的嚴重性感染,13%的患者有嚴重的出血。另外肝毒性也是顯著的副作用,29%有第3、4級的黃疸,有兩位患者甚至有肝門竇(sinusoid)阻塞症候群(簡稱SOS)。注射藥物時相關的副作用有發燒、畏寒及低血壓,但這些症狀均為短暫且可控制。
肝門竇阻塞症候群(sinusodial obstructive syndrome,簡稱SOS)
FDA在2000年通過Mylotarg的使用後,有很多的肝臟SOS的病例報告,專門研究及報告藥物副作用的組織重新評估發現,在2000~2004年接受治療的809位病患中,有99例產生SOS,其症狀包括有疼痛性的肝腫大、突然性的體重增加或腹水及黃疸指數偏高。單獨接受Mylotarg治療,有3%產生SOS,接受Mylotarg合併非肝毒性化療的病患有7%產生SOS。到目前為止,Mylotarg產生的肝傷害機轉仍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未結合的calicheamicin 會傷害肝門竇上皮細胞,而血液循環中的CD33血癌細胞經過肝臟時,會進入吞噬細胞中,導致肝臟的SOS。
化學治療合併Mylotarg
Mylotarg的確在AML的治療有部分的療效,為了改善療效,Mylotarg合併不同的化療藥物組合也有數個臨床試驗。最好的一種組合為Mylotarg 6mg/m2合併低劑量的Ara-C,在年齡大的病患毒性較輕微,且大多數的病患可接受第二劑的Mylotarg治療,其中43%可達到完全緩解。第二種組合為Mylotarg 9mg/m2合併高劑量的Ara-C,但治療死亡率太高,療效不彰。
年齡大的AML已有非常多的試驗結果證實其療效,年輕患者的療效則尚無定論,雖然年輕的患者合併症較少,但肝毒性仍然是擔心的課題。在英國的研究中,72位年齡小於60歲的新診斷AML患者,接受三種不同劑量的Mylotarg合併標準化療的研究結果顯示,單一3mg/m2 的劑量,較不會引起肝毒性及延遲造血功能的恢復。未來有更多的臨床試驗針對年輕的AML患者,應更能提出適當的劑量及合併化療藥物的選擇。
Mylotarg在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
CD33在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APL)的細胞均會表現,所以Mylotarg在APL的治療是被預期有很好的效果。但引人注意的是,周邊血液CD33表現的細胞越多,對Mylotarg的治療反應越差。研究結果指出,Mylotarg針對微量殘存細胞或鞏固性的治療期較有效,APL患者在一旦有分子復發時是治療的最好時機。試驗指出,16位APL患者以Mylotarg 6mg/m2治療兩次後,91%的病患可達分子緩解,三次治療後100%的患者都達到分子緩解,平均緩解期可達15個月。所以APL的患者,在鞏固期接受Mylotarg的治療耐受性好,有了Mylotarg的治療,也許可以降低標準化療的劑量。目前治療APL仍以標準化療合併反轉式維甲酸(ATRA)為主,但未來以ATRA三氧化二砷及Mylotarg為主的治療也許可以完全取代化療。
結論
單株抗體在癌症的治療上已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有很多的對抗骨髓芽球細胞的單株抗體正在研發,但到目前為止,FDA只通過Mylotarg治療年齡大的復發性AML,雖然肝臟的SOS限制了AML的療效,但Mylotarg對APL似乎很有幫助,而且SOS產生的機率不高,,未來可朝向尋找是否有重要的分子標記,來決定那些AML的患者需接受Mylotarg的治療,以增加AML治療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