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可減少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


翰晃

2010 六月 18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越來越高,已經上升到第二位,可能不久的將來會成為第一位,這跟飲食習慣很有關係,國民健康局已經開始在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但是這種檢查的特異性跟敏感度還是比較差,最好的方法還是做大腸鏡檢查,但大腸鏡檢查因為是侵入性的,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是最近已經可以用麻醉來減少疼痛,所以一般民眾慢慢的可以接受了。大腸鏡的檢查不只是一種篩檢,還可以早期診斷大腸腺瘤或大腸癌,是提高治癒率的途徑。最近加拿大多倫多的Rabeneck醫師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大腸鏡的檢查對一般民眾大腸直腸癌的發現及死亡率的降低有所幫助。他將1993年50歲到90歲之間的2,412,077名民眾接受過大腸鏡檢查,到2006年再做一次評估性的大腸鏡檢查對於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是不是有影響,平均年齡是64歲,經過14年的追蹤,有62,819人罹患了大腸癌(2.6%),其中23,743人死於大腸癌,他發現假如增加大腸鏡檢查率1%,可以減少3%死亡的風險,他們也注意到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除了跟大腸鏡檢查相關外,還跟年齡比較大、收入比較少的病患死亡率比較高。相反的,女性死亡風險比較低。所以一般大腸鏡檢查是有其必要性,而且大腸鏡檢查最好能做全套而不是只有局部。總而言之,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年年增加,除了飲食控制之外,大腸鏡的檢查也是必要的,尤其是有家族遺傳的高危險群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