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麻”煩-化學治療引起的神經病變


嘉義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明陽醫師

2010 五月 04

化學治療為癌症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隨著化學治療藥物的日新月異,癌症的治療成績也越來越好,然而隨之而來面臨的是如何在追求良好治療效果的同時,兼顧減低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在化學治療藥物的副作用中,以週邊神經病變引起之麻木等感覺異常以及運動功能之損傷,最常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功能及品質。可說是化學治療的“麻”煩事!
粗略來分,神經麻木有時會發生於化學藥物輸注的同時,這時可稱做“急性毒性”。更常見的是在打了許多次化療之後,化學藥物因在體內累積一定劑量後產生了神經毒性,這時可稱之為“慢性神經毒性”或“累積性神經毒性”。以下將簡要介紹常見引起神經毒性之化學治療藥物及預防或治療的方法。

常見引起週邊神經病變之化學藥物
常見引起週邊神經病變的藥物包括有絲分裂微小管抑制劑-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s)、紫杉醇(Taxane)、及鉑類(Platinum)藥物,其他在高劑量時也有一定神經系統副作用者包括定位異構轉化酶抑制劑(Topoisomerase inhibitor)如Etoposide、抗代謝劑類藥物如Methotrexate、Ara-C等。以下依序做簡要之報告:

一、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s)
代表性的藥物為Vincristine。此類藥物會影響週邊神經細胞,造成神經細胞中的微小管結構的改變,導致神經細胞水腫。常造成的神經病變以感覺神經病變(覺得麻、痛等)為主,且與累積劑量有關,一般而言,累積劑量超過30mg,則神經毒性將十分顯著。通常早期的症狀以肢端感覺麻木或疼痛來表現,嚴重者則發生肌肉的無力及異常抽筋現象。這些神經毒性在小孩及有糖尿病的病患身上更易發生且病變程度也較嚴重。

除了週邊神經系統的病變外,在接受長春花生物鹼類藥物治療的病患約有三分之一會產生自主神經系統的問題。症狀包括姿態性低血壓(躺坐一段時間,起身時出現頭暈目眩現象)、便祕、腸道脹氣、膀胱收縮不良、勃起障礙等。部份病人在停止使用此類藥物後症狀會緩慢改善,一般約需一年以上時間才能有較明顯程度的復原,但也有一部份病人的神經病變為永久性傷害無法恢復。

二、紫杉醇(Taxanes)
此類藥物包括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及歐洲杉醇(docetaxel)。神經方面的副作用為此藥常見之嚴重副作用。此類藥物會於藥物輸注的同時造成神經細胞膜電位的變化,導致急性神經毒性發生,所以有少數病患僅接受少量的紫杉醇類藥物即產生嚴重的神經副作用,這些發生急性嚴重神經副作用的病患多為單次接受較高劑量者或同時併用鉑類(platinum)藥物的患者。這些急性神經副作用通常於每次輸注後24至48小時最顯著,通常需一星期才能緩解。此外有些研究顯示,紫杉醇類藥物會造成神經外的包膜細胞(許旺細胞Schwann cell)的傷害,進而造成神經方面的症狀,這可以說明此類藥物慢性神經毒性的發生原因。其他較易發生神經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較高的紫杉醇累積劑量、注射藥物的時間過快、之前接受過其他種類化學藥物治療等。

紫杉醇類藥物引起的週邊神經病變主要的影響部位為手腳,身體部份較少見,病人會感覺手腳皮膚異常敏感及疼痛。至於運動功能的影響則較少見,但仍有肌肉無力甚至不良於行的報告。

三、鉑類(Platinum)藥物
鉑類藥物為最早、最廣被使用的化學藥物之一,其代表藥物有Cisplatin、Carboplatin及Oxaliplatin。其中Cisplatin及Oxaliplatin這兩個常用藥物的週邊神經毒性可說是惡名昭彰。這兩個藥物對許多不同種類的惡性腫瘤有十分卓越的治療效果,迄今仍為許多腫瘤治療的骨幹藥物,然而其中有相當多的病人在接受這類藥物治療時,對腫瘤疾病控制良好,但病人確得因為嚴重到無法忍受的神經副作用不得不改換其他藥物治療。

鉑類(Platinum)藥物的抗癌作用主要是箝入去氧核醣核酸(DNA)雙股中或介入雙股結構之間,導致分裂中細胞的凋亡。鉑類藥物除了會影響分裂的細胞外,也與週邊神經細胞有很高的親合性,常會於脊椎的背根神經節及感覺神經中沉積,長期大量累積後造成整個背根神經元的破壞,導致永久性的神經病變。如破壞的情形不嚴重,也有機會回復正常。

Cisplatin的累積性神經毒性通常在累積超過400mg/m2時會有輕重不一的週邊神經病變。受影響的部位往往由下肢開始,以四肢的感覺異常麻痛為主,深部肌腱反射會消失,步態會不穩,有時病患會表示有如被電電到的感覺。上述症狀皆源自於脊椎的背根神經元被傷害的結果。

Oxaliplatin是另一個常見週邊神經病變的鉑類藥物,近年來廣泛使用於腸胃道腫瘤的治療,此藥物引起神經功能異常的機轉仍不完全明確,有研究顯示此藥物會直接干擾神經細胞的信息傳導,影響膜電位的興奮性。因此,Oxaliplatin於輸注時會產生急性的神經症狀,這些症狀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除了急性神經毒性以外,Oxalilplatin與Cisplatin一樣,會於累積一定劑量時(通常於累積超過540mg/m2時),產生持續性的神經毒性,故推測Oxaliplatin可能也會於神經細胞中長期累積。上述症狀約有一半左右的病患可於停藥一年後恢復正常,但仍有一部份的病患無法恢復。

化學治療引起之週邊神經病變之評估

由於目前神經傳導速率及肌電圖檢查並無法完全與病人臨床上神經症狀的嚴重程度配合,故臨床上仍多採用症狀輕重的分級方式,而未採用任何儀器檢驗數據來協助分級。常用的神經毒性評估標準有WHO、ECOG、NCI-CTC的分級,這三種分級方式皆將評估等級劃分為五級(第0級到第四級);而針對Oxaliplatin則有一較簡單劃分四級的評估法,單獨適用於它的神經毒性分級方式。

化學治療引起之週邊神經病變之預防及治療
僅管對不同的化學治療藥物產生的週邊神經病變機轉已有一定的瞭解,然而如今對此一惱人的副作用的預防仍然是臨床上棘手的問題。許多的藥物包括鈣離子、鎂離子、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鈉離子通道阻斷劑、抗氧化劑(維他命C、E等)皆被證實不具明顯臨床預防週邊神經毒性作用。唯有Amifostine及Glutathione被部份研究證實確有臨床上有意義的神經保護作用。

以下介紹幾種被視為可預防神經病變的藥物:
1.Amifostine一般認為其作用為自由基的清除者,而化學治療引起的週邊神經傷害與化療藥物引發的體內自由基增加有關,故Amifostine具有預防此類副作用的潛力。Kemp等學者主持的一個Phase III研究證實卵巢癌接受含Cisplatin化學治療的病人,若在化療前加上Amifostine注射,可有效減少第二或第三級神經毒性的發生機會(31 vs. 42%, p=0.09),減少病患因無法忍受副作用而退出治療的比率(9 vs. 25%, p=0.002),且不影響治療成績。然而有關Taxane類引起的週邊神經毒性,則Amifostine無法有顯著保護神經的效果。故目前Amifostine用於紫杉醇或鉑類化療引起的神經毒性保護作用,仍無法廣獲全體癌症治療醫師的認同。

2.高濃度鈣及鎂離子
因為Oxaliplatin引起的週邊神經毒性與神經細胞膜上的鈣離子通道及鈣離子濃度受化療藥物影響有關,故有部份回溯性研究發現於Oxaliplatin治療前給與高濃度鈣及鎂離子的輸注,可有效降低週邊神經病變的發生比率,此部份有待更多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高濃度鈣、鎂離子對神經的保護作用。

3.Glutathione為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有保護細胞不受過氧化物的破壞的作用。部份研究中發現Glutathione可有效減低Cisplatin的神經毒性,且也於另一個研究中證實Glutathione可延緩oxaliplatin神經病變發生的時間(在較高的累計劑量才會發生神經病變)、降低週邊神經病變的嚴重度。台北榮總的研究團隊亦發現口服N-Acetylcysteine,以提升體內Glutathione濃度,可有效預防oxaliplatin的急性及慢性神經毒性。

4.Glutamine為存在體內的胺基酸,在組織修復中扮演一定的角色。Vahdat等學者發現若病患接受高劑量的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時,若輔以Glutamine治療可明顯減少感覺及運動方面的週邊神經傷害。

上述的藥物僅能減低神經毒性的嚴重度或延緩週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無法完全杜絕神經毒性的副作用。若病患已發生神經毒性,則治療藥物除一般的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鴉片類止痛藥外,亦可考慮加上三環抗憂鬱劑(TCA)。有部份研究顯示Carbamazepine對治療週邊神經病變有少許幫助。不過整體而言,在預防及治療化學藥物引起之週邊神經病變的成效仍不盡理想,仍有待更多學者專家進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