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thilone在轉移性乳癌治療的角色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劉美謹主任

2009 十月 16

乳癌的化學治療在1970年代Anthracycline的使用,其治療效果大幅提升,到了1990年代,由於紫杉醇(Taxane)的運用,其治療更向前跨了一大步,大大提升了5年的存活率。只是轉移性乳癌仍免不了復發,復發之後固然有陸續上市的Navelbine、Capacitabine、Gemcitabine,只是其成效仍有限。因此為Anthracycline 及紫杉醇使用後再復發之病人找到一個新治療藥物是必要的,而Epothilone便是其選擇之一。

要探討此一問題,需先了解造成抗癌藥物抗藥性的機轉。目前所知的抗藥機轉有很多,其中與紫杉醇有關的包括:
1.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形成紡錘體的微管素(tubulin),尤其β- tubulin在原先與紫杉醇結合處發生突變。2.p-醣化蛋白(p-glycoprotein)的過度表現;p-醣化蛋白是當抗癌藥物進入癌細胞時,將之打出細胞的幫浦。此兩種機轉皆會使紫杉醇不能繼續作用於癌細胞,而失去治癌效果。

Epothilone在構造上與紫杉醇不同,其中Epothilone B之半合成物patupilone已進入第三期人體試驗,而另一個半合成物Ixabepilone已經完成第三期人體試驗,並經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中心(FDA)完成認證。Ixabepilone的藥理作用是它可以與tubulin結合。α或βtubulin由單一體變成複合體,即形成微小管,微小管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會形成紡錘體進而進行有絲分裂。紫杉醇或Ixabepilone可以結合到β-tubulin使微小管產生穩定的構造,癌細胞因此不能進行有絲分裂而死亡。但β-tubulin一旦發生突變,Taxane便不能與之作用,隨而失去抗癌效果。Ixabepilone與紫杉醇構造不同,它與tubulin結合的位置也和紫杉醇不同。因此即使tubulin的結合處發生突變,Ixabepilone仍能有效的作用於癌細胞。此種穩定微小管的作用最後使癌細胞留存於紡錘體期不能繼續分裂而死亡。

Ixabepilone的另一特性使其可以躱開造成紫杉醇的抗藥機轉。包括諸如Adriamycin、紫杉醇、Vincristine一類的藥均是多種藥物抗藥蛋白質的受質,它們會被p-醣化蛋白質所形成的幫浦推出癌細胞因而不能繼續作用。但Ixabepilone因為不是此一多種藥物抗藥蛋白質的受質,可以克服紫杉醇的抗藥性。

第一期臨床試驗於2003-2005年報告,初步使用於子宮頸癌、乳癌、基底細胞癌及卵巢癌,可以見到部份病人出現部份緩解。在惡性間皮瘤(mesothelioma)、卵巢癌、腎臟癌也可見到長期的病情控制。

第二期臨床試驗是由美國國家癌症中心所做的NCI-0229試驗,它是以每三週1次,每次1小時,每天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6毫克,連續滴注5天。結果37位之前接受過紫杉醇或未接受過紫杉醇治療的病患,有一位腫瘤完全緩解,7位部份緩解,13位的腫瘤不再變大,所以疾病控制率為60%。其他在此試驗觀察到的副作用,包括:43%的白血球降低,而因白血球下降引起的發燒佔38%,另有疲倦(15%)、腹瀉(30%)。但紫杉醇所引起的周邊神經毒性在第三度以上者則只有3%。在此試驗中,證實了Ixabepilone於經多線化療無效的乳癌病人仍有22%的成效,而未經紫杉醇治療者則可有43%之療效。而其神經副作用是可接受的。NCI之後進行的其他第二期試驗也證實了在Anthracycline使用後之乳癌病人,Ixabepilone仍有44%成效,而疾病控制率為78%。在紫杉醇失敗後之乳癌病人,有12%之部分緩解率,疾病控制率51%,但這兩個第二期人體試驗是每三週打1次,一天輸注3小時,其神經副作用為12%-22%。

在第三期國際性隨機試驗(CA163046),主要針對對Anthracycline及紫杉醇使用後癌症仍繼續惡化的乳癌病人。這些病人是在3個月內使用過Anthracycline或4個月內使用過紫杉醇,其一般身體狀況可接受化療,預期生命超過3個月者,分成A組(治療組)接受Ixabepilone 40毫克/平方公尺,點滴輸注3小時,且每天服用capacitabine 2000毫克/平方公尺(分成兩次服用),連續14天;B組(控制組)只服用capacitabine。主要目標要看疾病無惡化的時間,次要目標看反應率、有效時間及存活率。A組共收375位病人,B組收377位。兩組病人收案時的疾病狀況包括:體能狀態,轉移部位的數目,之前化療種類等皆類似,而轉移部位以及ER、PR、HER-2均陰性病患之比例均類似。結果癌病無惡化的時間於治療組為5.8個月,控制組為4.2個月。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別,部份緩解率於治療組為35%,控制組為14%,疾病的控制率在治療組為76%,控制組為60%,皆為有意義的差別。而其副作用主要為白血球降低(57%)。白血球降低引起發燒(4%)皆比控制組高。病人會出現不適,治療組較多的是周邊神經副作用(23%),表現出肢端發麻但平均在6週會消失,倦怠(9%)以及肌肉酸痛(8%),但手足症候群、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與控制組差不多。

另一個第三期臨床試驗亦已收案完畢,現正分析中。可以告訴我們Ixabepilone的使用,除在A163046所證實的反應率為控制組的2.5倍,癌病無惡化時間延長外,存活率是否亦較好。

由於以上的成果,目前更多的臨床試驗與其他化療藥物或標靶治療合併使用亦蓬勃的展開中,歐美各醫學中心也陸續報告了Ixabepilone使用於多線化療失敗後的成效。其他種類的Epothilone也陸續使用於乳癌及其他癌症。隨著Ixabepilone研究的進展,在新抗癌藥物的研發沉寂了一段時間後,相信又能為病人帶來更多治療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