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最新進展


台北榮總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2008 七月 18

大腸癌長期以來位居本國癌症死因的第三位。隨著民眾的自我警覺性增高,大多數的病人在診斷後均能接受腫瘤切除手術。然而,某些病人,尤其是手術後發現有局部淋巴結轉移(第三期)的病人,在手術後仍然有可能發生復發或轉移的現象。因此早在40年前,醫師就已經開始對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以期減少病人的復發,並增加病人的存活。最早一篇由美國國家癌症學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簡稱NCI)主導的研究,發現對於第三期的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給予5-fluorouracil (5-FU)及levamisole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可以減少40%的疾病復發率,以及33%的死亡率。因此美國NCI 在1990年的大腸直腸癌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共識會議中就把 5-FU+ Levamisole 的化學治療作為第三期的大腸癌的標準輔助性治療。近15年來對於的大腸直腸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又有了許多研究,在此作一簡單介紹。

Levamisole、干擾素 及Leucovorin的角色
Levamisole是一種治療寄生蟲感染的藥物,一般認為它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但是其真正的作用機轉仍不清楚。干擾素則是細胞在對抗病毒感染時所產生一增進免疫力的物質。Levamisole和干擾素均被認為可以透過免疫調節的方式增強5-FU的效果。而leucovorin即為葉酸的一種,可以加強5-FU抑制thymidylate synthase的作用。在美國所進行的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簡稱 NSABP)-C04以及歐洲進行的adjCCA-1兩個大型隨機分組臨床試驗中,比較以5-FU分別加上levamisole或leucovorin對第二期或第三期的大腸癌患者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效果。試驗結果發現加上leucovorin組明顯較使用levamisole組有較佳的存活率。而NSABP-05和另一個德國的臨床試驗FOGT-1則比較使用5-FU和leucovorin處方,或使用此一處方合併干擾素做為對第二或第三期的大腸癌患者進行輔助性化療。結果顯示合併干擾素並不能增加療效,反而增加毒性。因此目前臨床上我們大多不再使用levamisole 或干擾素,而僅使用leucovorin來增進5-FU的效果。

第二期的大腸癌患者是否要接受輔助性化療
罹患第二期大腸癌(癌細胞已侵犯肌肉層,但是還未轉移到淋巴結)的患者是否要接受輔助性化療一直是一個爭議性的話題。針對NSABP所主導的四個有關大腸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分析中,發現第二期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復發率並增加存活機會。但是在這些研究中第二期患者的人數太少。而其他國家如日本或加拿大所做的臨床試驗,則並未發現輔助性化學治療對第二期大腸癌患者有任何好處。今年由美國及加拿大回顧過去多個有關第二期大腸癌患者是否要接受輔助性化療的研究所做的綜合分析(meta-analysis),發現對第二期大腸癌病患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並不能延長病人的存活率。因此對於第二期大腸癌患者,除了高危險群患者 (如腫瘤有破裂、阻塞、向外侵犯周圍組織、細胞核分化不良、淋巴腺摘除不足等),可以考慮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外,一般並不建議給予輔助性化療。

給藥方式的不同是否有差別
由於解剖結構上大腸的血流大都透過肝門靜脈回流到肝臟,因此肝臟是大腸癌最容易轉移的位置。所以就有外科醫師在開刀時,於肝動脈或肝門靜脈放置導管,在術後經由這些導管給予化學治療,希望能減少轉移的機會。今年一個由義大利主導的隨機分組試驗,針對第二、三期的大腸癌患者,比較自肝門靜脈注射、自周邊血管注射,以及合併兩種方式給予輔助性化療的效果。結果發現三組病人的無疾病存活率及總存活率均無差別。最近一篇日本的研究,則是比較第二、三期大腸癌患者從肝動脈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或不給予化學治療的差別。結果顯示從肝動脈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的病人有較佳的存活時間。但是此一研究並未包括從週邊血管給藥的病人。因此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從肝動脈或肝門靜脈給予輔助性化療有其必要性。

另一個問題是,5-FU給予的劑量及方式若不同,療效是否有差別。由歐洲主導的一個隨機分組試驗,比較傳統的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所發展的每日單次給予5-FU 400 mg/m2,連續五日,每月一回合的方式,和每兩週以連續滴注的方式給予高劑量5-FU,做為第二、三期大腸癌病人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差異。試驗結果顯示兩組病人的無疾病存活率及總存活率均無差別,但是高劑量連續滴注這一組的毒性較小,而”梅約處方”組病人則較能完成治療。因此”梅約處方”仍是目前標準的輔助性化學治療的處方。

新藥的給予
長期以來5-FU一直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化學用藥。不過近年來新藥的開發日新月益,也使醫師們有更多的武器可以使用。UFT是日本所研發出來的一種口服化學藥物,病人服用後它在體內會轉換成5-FU,發揮療效。日本最近綜合分析三個在日本做過的隨機分組試驗,發現以UFT搭配其他化療藥物做為大腸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可降低11%的死亡率。因此UFT可以考慮做為大腸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另一個被用於輔助性化療的新藥是oxaliplatin。Oxaliplatin在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效果已經被肯定,因此醫師嘗試將此藥物用於大腸癌的輔助化療。歐洲聯合研究組織的MOSAIC研究針對2246個第二期或第三期大腸癌患者,比較以傳統5-FU及leucovorin和此一處方加上oxaliplatin做為輔助性化療的差別。試驗結果顯示加了Oxaliplatin這一組有較佳的無疾病存活率,但是總存活率並無差別。Oxalplatin會引起較嚴重的神經毒性,不過在治療結束一年後會逐漸恢復。因此Oxaliplatin可望在將來成為大腸癌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新處方藥物。

結語
治療大腸癌的藥物近年來有很多的突破。近兩年標靶治療藥品,如Avastin及Cetuximab的發展,大幅提升了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效果。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藥物可能就會應用於大腸癌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進一步增進第二、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