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賴專業醫師、接受專業治療—寫給癌症病患及其家屬


省立新竹醫院癌症治療中心 韋至信醫師

2008 七月 01

故事一:E君在美國攻讀電腦博士,有一天搭乘某航空公司的747客機要回台灣探親。當飛機靠近中正機場正準備要開始降落時,E君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努力才能確保降落的平安,所以他便進入駕駛艙,告訴機長是否有對準航道、高度多少、水平翼是否放下、油料是否足夠、起落架放下了沒、有沒有跟塔台連絡、要不要增加馬力、地面的能見度如何?

故事二:F君是房地產仲介商,他的父親罹患肺癌並且轉移到骨骼,引起非常嚴重的疼痛,因此住進某醫院的癌症病房,由腫瘤科醫師照顧。F君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麼努力才能讓父親得到最好的照顧,因此他便在早晨主治醫師查房的時間,告訴醫師,是否有對症下藥、劑量會不會太多、要不要打點滴、是不是要接受放射治療、疼痛應該要能忍就忍、止痛藥會使病人上癮、要不要每天抽血檢查、多久要照X光片、要不要照會其他科醫師、血糖會太高嗎、電解質有沒有不平衡?

這兩則小故事其實是要提醒所有的病患及其家屬一件事,那就是癌症的治療是一項很專門的學科,因此在你決定要去找那一位腫瘤科醫師之前,就應該要透過各種管道以取得正確的資訊。如果某一位治療醫師的治療計畫不能符合你的期望,那麼你可以去詢問所謂的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一旦決定了要在那裡就醫,就請你要信賴你的醫師,就像在故事一當中,E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購買飛機票之前,先比較哪一家的失事率最低,口碑最好;一旦坐進飛機,就應該信任機長並且聽從各項安全指示。試想,如果E君真的在機長身邊不斷地指揮,那麼降落的過程會更安全嗎?我想大概不會,因為機長可能被問得分了心,反而弄亂了原先熟悉的技能。一個人從學醫開始到能夠全權治療癌症病患至少要花十二年以上的時間,其複雜程度遠高於開飛機,因此你的醫生不會需要一個不懂醫學的病人或家屬在旁邊指揮,正如機長不會需要一個不會開飛機的乘客在旁邊指揮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樣的說法並不是要病人及家屬放棄應有的權利,而是應該往正確的方向努力。例如飛機的乘客可以向機長反應餐點不好吃、沒有準時起飛、降落不夠平穩等等;身為病人及家屬,你可以向醫生反應晚上睡不好、食慾不佳、疼痛沒有改善、大便不順暢、頭暈沒力氣、覺得噁心嘔吐等等。至於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你就留給那些專業的空勤人員或醫護人員來操心吧!

簡言之,良好的醫病關係應該是病人扮演病人的角色,家屬扮演家屬的角色,如果同時扮演家屬及醫生的角色,那麼不僅會吃力不討好,更可能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