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鬧了,癌症


陳明翰醫師

2006 六月 27

約翰因為對全身麻醉心懷恐懼,竟延誤時機,讓詭譎難測的癌細胞,蔓延擴散,終至不可收拾。身為專業的新聞從業員,他嘗試寫下這一本當他被判癌症那晚,最想找來閱讀的書。

他是知名的專欄作家,寫到最後,報導再也不是「報導」,而成為「告白」了,戴蒙將癌患之真實感受轉化成一篇篇精彩的短文,諸如對所謂「另類療法」的質疑、又如提及明知香煙對身體不好,又會致命,然而大多數人卻從未放在心上等問題,相當發人深省。顯然戴蒙已找到自成一格的思考方式得以跟讀者分享心得,有時他則將瞬間的感觸反芻成更大格局的哲理思考,甚至會提出假設問題,事後又生氣自己的作繭自縛;有時會鼓勵自己歹活不如好死,卻又有時為將面臨死亡而哀傷不已。但自始至終,他皆深信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美好,所以他體認到生氣和失落根本無濟於事,比起生病以前,他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體會到對子女、對妻子濃郁深沉的愛,這未嘗不是拜癌症所賜呢?

你可以看到本書之精神所在,戴蒙在悲欣交集之際並未坐以待斃,儘管早晚他都得坦然面對死亡,但晚也罷,早又何妨?對他而言,雖然明知死亡迫在眉睫,他仍想一探究竟,縱然只是短暫的幸福,他也不甘放棄。

戴蒙最終敵不過病魔的摧殘,實在令人心痛。但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過程,只是他走得早些,走得比他人辛苦些,但他「的確」教導我們認識了一些生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