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最新進展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2006 六月 13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癌症治療已經進步到所謂"標靶治療"的時代。隨著人類基因研究的進步,科學家已經發現在癌細胞表面,或其他可能協助癌症生長的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有許多特有的生長因子接受體(receptor)。而針對這些接受體給予藥物加以阻斷,使癌細胞無法接受到生長因子的刺激,或是使癌細胞內生長訊息之傳遞受到阻斷,或使血管內皮細胞無法形成新生血管,這種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方式,就稱為"標靶治療"。這種療法可以更精確地殺死癌細胞,避免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這些細胞表面的接受體在接受生長因子刺激後,會與腺嘌呤核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結合,將自身的酪胺酸磷酸化(tyrosine auto- phosphorylation),造成結構變化,再進一步與其他分子作用,將刺激細胞生長的訊號傳入細胞核內。因此目前針對接受體的抑制藥物有兩大類:一種是小分子的物質,專門抑制接受體與ATP的結合位置,使其無法磷酸化;另一種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製成對抗接受體或生長因子的抗體,以阻止接受體與生長因子的結合。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雖然近年來化學治療的有相當大的進步,但是肺癌的治療效果仍然不佳。因此肺癌的治療極待突破。近幾年來陸續有一些標靶治療藥物應用在肺癌的治療上。在此做一簡單介紹。

表皮細胞生長刺激素接受體阻斷劑
表皮細胞生長刺激素接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EGFR)是眾多細胞表面接受體的一種,它被發現在癌細胞表面經常有過度表現(over- expression) 的現象。而研究顯示,腫瘤細胞表面的EGFR表現得越多,則病人的預後越差。因此EGFR被認為是與癌細胞生長相當有關的一個接受體,而阻斷EGFR可能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Iressa (ZD1839)是一種可以抑制EGFR的小分子物質。在實驗室中,Iressa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種人類癌細胞株,包括非小細胞肺癌的EGFR的表現。而餵食Iressa給身上種植有各種腫瘤的裸鼠,可以有效地使其身上的腫瘤迅速縮小。此外,合併Iressa以及化學治療藥物,也能更有效地使癌細胞凋亡,或抑制其生長。

由於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的鼓舞,醫界遂進行Iressa的第一相臨床試驗。在5個試驗合計254個以往接受過化療的癌症患者,接受連續服用Iressa 14天再休息14天,或是連續服用28天不休息的治療方式。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病患均能忍受這樣的治療方式而未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為輕微的腹瀉以及皮膚疹)。

由於副作用不大, 緊接著進行Iressa的第二相臨床試驗。在兩個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單一藥物臨床試驗(名稱為 Iressa Dose Evaluation in Advanced Lung Cancer,簡稱為IDEAL)中,無論曾經接受過一種(IDELA-1)或兩種(IDEAL-2)化學藥物治療的病人,每天接受Iressa 250 或500 mg的治療,其腫瘤有明顯縮小的比例並不高,但是約有36-50%的病人病情獲得控制,35-43%的病人症狀改善。病人的總存活時間約為6-8個月。

另外有兩個Iressa和化學治療組合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隨機分組試驗(名稱是'Iressa' NSCLC Trial Assessing Combination Treatment,簡稱為INTACT),探討Iressa 和化學治療可能的加成效果。但是結果顯示Iressa無論是和gemcitabine與cisplatin的化學處方合用(INTACT-1),或是和paclitaxel與carboplatin合用(INTACT-2),並未較單獨使用化療有較佳的疾病反應率及存活時間。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Iressa對於腦部轉移的腫瘤有不錯的療效。在義大利針對四個曾接受兩種化療無效,而且有腦部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其中三人曾接受過全腦放射線治療但病情仍惡化,給予每日250 mg的Iressa治療。三個月後,一人腦部腫瘤達完全緩解,三人腦部腫瘤達部份緩解。且有一病人存活超過一年以上。目前已經有臨床試驗研究Iressa對其他癌症腦轉移或原發腦瘤的治療效果。

Erlotinib 是另外一個發展中的小分子EGFR抑制劑。在實驗室的研究中發現Erlotinib可以抑制大腸癌細胞株的生長。在第一相的臨床試驗中發現病人服用Erlotinib的毒性與Iressa類似,主要是皮膚疹及腹瀉。而在第二相的臨床試驗中,56個曾經接受過cisplatin治療但無效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每日服用150 mg Erlotinib,結果一個病人(2%)達完全緩解、6個病人(10%)部份緩解,而有20個病人(35%)的疾病維持穩定。目前正進行Erlotinib與化療合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相試驗。

不同於Iressa和Erlotinib,Erbitux (IMC-C225) 是對抗EGFR的抗體製劑。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將 Erbitux 注射到種植有EGFR過度表現的各種腫瘤的裸鼠身上,可使它們身上的腫瘤迅速縮小。在人的第一相臨床試驗中,使用Erbitux 僅會造成2%的病人會有類似青春痘的皮疹或輕微過敏反應。在一個以Erbitux合併docetaxel給予25名曾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第二相臨床試驗中,發現有四名患者(16%)達部份緩解,六名患者(24%)達穩定疾病狀態。僅五名患者(20%)有第二到三度的類似青春痘的皮疹,而有兩名患者(8%)有第二到三度的中性白血球下降。 。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刺激素阻斷劑
血管新生現今被認為是維持癌症生長很重要的機轉。若能有效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可能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或轉移。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刺激素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VEGF)被發現是促成血管新生最重要的因子之一。Avastin是一個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合成的抗VEGF的抗體。在實驗室的研究中,Avastin可有效抑制多種癌症細胞株的生長,而且和化學治療合用有加成效果。在第一相臨床試驗中,Avastin可有效降低病人血中VEGF的濃度。而在非小細胞肺癌已經有一個小型的第三相臨床試驗探討Avastin和化學治療處方carboplatin 及paclitaxel的加成效果。結果發現接受化療加上高劑量(15 mg/kg) Avastin的病人比只接受化療的病人有較佳的腫瘤反應率及較長的平均存活期。接受化療及低劑量(5 mg/kg)Avastin的病患則無特殊好處。但是接受Avastin的病人較易發生咳血,大多是腫瘤接近大氣管,或是鱗狀上皮癌的病患。有四個病人因而死亡。目前美國正進行一大型第三相臨床試驗,以進一步釐清此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

結語
標靶治療在肺癌的應用仍在發展階段,而初步的成績似乎並不理想。但是標靶治療的發展,已經給肺癌的治療開啟了另一道門。目前科學家們正努力透過癌症基因表現及訊號傳遞路徑的研究,來探討各種細胞表面接受體在癌症發生或進展所扮演的角色。各大藥廠也大量斥資在此一領域中,積極研發更多種不同接受體的抑制劑。期待標靶治療能夠讓肺癌的治癒不再只是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