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癌症病患放射治療後口乾之護理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頭頸部癌症是指鼻、咽、喉、口腔(顎、頰、舌、唇)等部位所發生的癌症。最常見的是鼻咽癌。近年來由於國人嗜食檳榔的人口遽增,口腔癌發生率已逐年上昇,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將嚴重的威脅國人的健康。

由於這些部位所發生的癌症多為鱗狀、扁平上皮細胞癌,屬於細胞生長周期短,因而對於放射線照射較敏感的癌症。因此,多半會接受放射治療。即使是可切除的腫瘤,目前的趨勢也常會採取合併放射治療。完整的放射治療療程一般是七週,自第一週完成(900-1000cGY)後,就會開始有副作用發生。病人的苦楚需要醫護人員的支持與協助,這方面的照顧已有很多的論述,本文今僅就放射治療後口乾的不舒適,介紹其發生原因、生理影響及護理照顧。

放射線治療照射頭頸部癌症的部位,包含了分泌唾液的舌下腺、頷下腺及腮腺。在照射了一週後即造成唾液腺管實質破壞,病人立即可感覺到唾液分泌量減少。隨著療程進展、唾液腺纖維化、唾液漸黏稠、唾液中電解質改變、pH值下降。

唾液有潤滑口腔、軟化食物的功能;唾液 能將食物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醣以協助消化;正常唾液pH值為6.35-6.85,在口腔中可抑制細菌生長,防止齲齒發生。但當唾液黏稠,pH小於5.6時,便會造成牙齒表面鈣離子脫出,易於形成齲齒。放射線治療破壞了唾液腺而造成口乾時,病人的咀嚼、消化、牙齒的保護功能都受到影響,護理照顧也就應針對這些影響而處理之。

唾液量減少,口腔乾澀,食物不易軟化,病人感覺咀嚼費力。此時,還很可能併隨有口腔黏膜炎疼痛,更使得病人不能正常咬合、咀嚼食物。除了設法減除疼痛,為病人置備的食物應以清淡溫和、無刺激性、柔軟不需費力咀嚼的為主,例如碎肉鹹稀飯、軟麵條、蒸蛋、蔬菜泥、各種口味的麥片粥…等,蔬果原汁、冰淇淋、優酪乳亦是很好的選擇,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還有,記得為病人準備一壺溫開水隨身攜帶(甜飲料不宜),可時常啜飲濕潤口腔,也有隨時清潔口腔的功能。國人對於進口的人工唾液味道感覺不習慣,且全民健保也不給付,有些醫院不建議使用。

至於唾液中澱粉 的消化功能,在食物的消化過程只佔一小部份。澱粉類食物轉化為單醣主要還是在胃及小腸,理論上其影響並不足慮。

放射治療的劑量在4000cGY以上時,口乾現象無法於治療結束後回復正常,而成為慢性、持續存在的問題,口腔衛生因而特別重要。這也是醫護人員會在頭頸部癌患接受放射治療前先安排牙科會診的原因。牙科醫師一方面會先處理病患眼前的齲齒,一方面也會指導病患在放射治療開始後如何照顧牙齒,包括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使用法、載氟器使用法…等。最重要的是在放射治療結束後,除了繼續在放射腫瘤科追蹤檢查癌症病灶,同時也要到牙科門診追蹤檢查以隨時加強指導口腔衛生或及早處理續發的齲齒。至於是否需減少甜食,則須考量個別的病前飲食習慣,及等待有心人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作為參考。

近年來放射治療採用立體定位技術,可或多或少避開照射到唾液腺,口乾問題應可減輕,唯減輕程度仍需待一、兩年後才有更詳細的資料出爐。在此之前,上述的護理照顧仍很重要。病人的主要照顧者,應學習如何在其治療期間及治療後能給病人更多實際的協助與照顧;護理人員也應鼓勵家屬能多一、兩位家人輪流參與照顧,以便可以輪替,互相分擔心力。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