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後急性排斥現象可治癒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答:異體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因病患年齡、移植物來源及配對吻合度、移植前治療及急性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的預防藥物不同,在移植三個月內,受贈者會有不同機率發生急性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cute GVHD)。發生的時間除上述的時間內,也和移植後免疫抑制藥的劑量遞減或是否輸捐贈者淋巴球有關。

[@more@]
而急性移植物對宿主反應乃因捐贈者的T細胞(移植物)攻擊移植病患(宿主)產生的反應,主要影響皮膚、腸胃道及肝臟,在皮膚會造成病患不等程度及面積的紅疹,甚至出現水?;在腸胃道則會造成不等嚴重程度的腹瀉,除了腹瀉量及次數不一外,可能有嚴重腹痛及便血情形;而在肝臟,除一部分肝功能指數異常,可進一步造成黃疸,臨床上會依這三個部位進行嚴重度的分級(共4級),並依此作出一整體嚴重度的判定(共4期),而嚴重度的差異,則直接影響病患的預後,及臨床醫師使用免疫抑制藥的強度及種類。對第三、四期急性GVHD,其危險度極高,除使用許多甚至多種的免疫抑制劑外,須給予適當的感染預防、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的補充,須密切觀察後續感染的併發情形,及後續慢性GVHD發生情形。


文中提及腹瀉相關情形為急性GVHD常見情形,臨床醫師會依上述部分症狀控制情形進行免疫抑制藥的調整,而腸胃道症狀從最嚴重的持續腹痛、便血、大量腹瀉,到較緩解時的間斷腹瀉、腹痛,糞便顏色由紅轉綠轉黃均可作為臨床的判斷,惟病患須與臨床醫師密切配合,包括調整飲食、GVHD相關症狀紀錄、免疫抑制藥的規則服藥及自我監測感染等情形。


對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而言,急性GVHD雖有致命危險,但仍可藉由藥物有效控制,對部分罹患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尚有減少復發的情形。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