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期間的營養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據衛生福利部公布之國人112年死因統計中發現,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肺炎位居死因前三名;其中於十大癌症死亡率中,女性乳癌位居第四名,其順位與111年相同。一旦罹患癌症時,雖身心受煎熬,但仍切記勿迷信偏方,應以正規的醫療為主,配合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等專業人員的建議,以避免延誤病情而造成遺憾!
乳癌治療之飲食原則
在乳癌的治療中,無論是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電療),甚至是新的治療方式(如免疫療法、Trop-2治療),身體皆需有良好的營養狀態,才有辦法接受治療。因此在治療前,即建議要開始努力儲存營養本錢,好對抗接下來的治療。該如何儲存身體的營養本錢呢?建議如下:
 
1.均衡飲食為基礎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營養」,就是努力吃肉類或蛋白質食物即是。其實不然!當身體在代謝利用營養時,第一個會用到的是全榖根莖類所代謝產生的「醣」,因此若飲食中沒有適當的全榖根莖類,當身體在代謝時,反而因為沒有好利用的醣類,轉而得利用我們希望產生免疫力的蛋白質。也就是說,原本我們多攝取蛋白質類食物是希望儲存下來,讓身體可以得到足夠的免疫力,但因沒有攝取適當的全榖根莖類,反而沒儲存到,還被身體利用掉了!因此,要讓身體保有良好的營養,就是要攝取足夠的全榖根莖類,如此才能將攝取的蛋白質類食物儲存在身體中,作為提升免疫力用。
 
但應該攝取多少?攝取那些類食物?才是所謂的「均衡飲食」呢?在我們平常攝取的所有食物中,依照食物的營養成分,分成六大類,即是全榖根莖類(澱粉類)、豆魚肉蛋類(蛋白質)、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奶類。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全榖根莖類1.5-4碗、豆魚肉蛋類3-8份(一份肉約為1/3個手掌心)、蔬菜類3-5碟(一碟約為半碗)、水果類2-4份(一份約為8分滿碗)、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7茶匙與堅果種子1份)、奶類1.5-2杯(1杯為250 C.C.)。
 
2.在均衡飲食下可再額外補充蛋白質類食物
  蛋白質類食物(豆魚肉蛋類)是提升我們免疫力的來源,因此在上述的每日飲食指南的均衡飲食原則下,鼓勵可以每日再多攝取3-6份的蛋白質,提升免疫力之外,同時若因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有傷口時,亦可促進傷口癒合。
 
3.食慾不佳時可採少量多餐模式
很多病友都會反應,在做化學治療時,約有一週會吃不下。此時之所以會覺得疲累及食慾不佳,正是因為白血球下降的因素。通常在這一週,會建議少量多餐、乾溼分離的飲食方式來維持一定的攝取量。所謂的少量多餐,是建議不管餓不餓,正餐的時間就要進食,而進食量可以為平常的一半,然後隔2-3小時候再進食一次,如此等於是將平常正餐的攝取量,一餐分為二餐攝取。另外的乾濕分離,則是鼓勵在正餐時間以攝取固體食物為主,在餐間則是補充液體食物為點心,如此才不會因為固體及液體食物一起進食,導致胃容積被液體佔滿了,易有飽足感而忽略了攝取量。
 
4.足夠的水份攝取
在任何治療的過程中,大多只注意在飲食攝取上,往往忽略了水份攝取足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接受化學治療時,足夠的水份攝取,可以幫助化學治療藥物的排出,減少對腎臟的傷害。那麼多少是「足夠」的水份攝取呢?一般建議每公斤體重30 c.c.的水份為基本攝取量,如一位60公斤的人,60*30 c.c.=1800 c.c.為其基本水份建議攝取量。因此建議正在接受治療的病友,每日至少要攝取到每公斤體重30 c.c.的水份。那水份所指的是所有的湯湯水水嗎?是的!這裡的水份是指每日所飲用的湯湯水水(含咖啡、茶、果汁等)。但若可以,仍希望以開水為主,因為湯雖也算在水份中,但同時含鈉量也高,長期下來對腎臟會是負擔;而咖啡、
茶等,則因含咖啡因,除了容易影響睡眠品質外,也因為具利尿作用,因此反而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水份流失;而果汁則是含糖量過高,若當成主要水份來源,容易造成糖份攝取量過多。
 
5.選擇熟食及可去皮之水果
在治療的過程中(尤其是化學治療),很有可能造成白血球降低,因而容易有受感染的機會,因此在治療的時期,盡可能選擇煮熟的食物來吃。但水果若煮熟了,營養成分也流失了!因此若是水果,會建議選擇可以削皮的,且盡量在削皮前用開水先洗過後再削皮。這些都是為了減少受感染的機會。
 
乳癌治療中飲食的迷思
現在的網路資訊發達,加上親朋好友的好意,往往會在罹病後,因為徬徨無助而自己去搜尋或是聽從親友的建議,但這些訊息不一定是正確的!因此,若有查詢或是聽到與醫護人員所說的不同,建議還是要提出與醫護人員做討論。以下是筆者針對常見的飲食迷思,做初步整理及解說。
 
1.罹癌後不能吃營養的東西,否則容易讓腫瘤變大?
癌細胞是很聰明的細胞,它會不斷的吸取我們身體的營養,不管今天您是否是吃有營養的東西或是不敢吃任何東西。但是請別忘了!現在的您正在接受治療,需要的是身體有營養來對抗這些治療引起的副作用,而且身體的機制中有所謂的「自體免疫」,也可用來對抗癌細胞,因此在治療的階段,應該是要好好的吃,把身體養得有營養,如此也才能正面對抗癌細胞!
 
2.喝湯比較有營養?
在治療期間,很有可能因為疲累或是白血球下降,因而造成食慾不佳的情形。此時很多病友就會聽從親友的意見,「喝湯」就好,因為湯最有營養。其實不然!無論我們再怎麼把食物熬久,食物中的蛋白質還是溶不出到湯裡來,在湯中的只有鈉、鉀等電解質;但當我們在治療時,最需要的是「蛋白質」,因此不是喝湯就足夠的,而是要吃料(如雞肉、魚肉等)。若因食慾不佳吃不下時,反倒是要吃料而不是喝湯!
 
3.乳癌病患不能吃黃豆製品?
因為黃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多數人認為這跟雌激素相同,會影響乳癌患者的治療。但實際上,大豆異黃酮跟雌激素的結構還是不一樣,因此在人體吸收上是不同的,所以在正常的攝取下是可以攝取的,且黃豆蛋白為優質蛋白質,但不建議過度攝取(如把豆漿當水喝)。
 
4.罹癌了需要改吃素比較健康?
近年來筆者接觸的病患,常憂心地跟筆者提:我的家人知道我罹癌後,希望我改吃素?筆者聽到後,會詢問病患是否真心想吃素?若並不是發自內心想吃素,筆者會建議病患,在治療過程中還是以平常的飲食(葷食)為主,避免炸物及加工品即可,素食則是在治療後保養時可以考慮。
 
筆者以專業知識建議,治療期間因為需要較大量的蛋白質攝取,因此以葷食來攝取比較容易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量,所以沒有特別建議需要改成素食。但若病患原本就是素食者,那筆者則建議以蛋奶素為主,如此才能真正攝取到在治療期間所需要的蛋白質量。
 
結語
當聽到自己罹患癌症時,一定會讓人不知所措、徬徨,但目前治療方式非常多元化,只要跟醫師好好溝通,找尋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加上正確的飲食配合,相信一定可以順利完成治療。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