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一半的癌症死亡風險(三):飲酒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中國古代文人都喜歡飲酒,飲酒賦詩,揮筆灑墨,如李白的「將進酒」和陶淵明的「飲酒詩」。現代人喜歡附庸風雅,憧憬詩人飲酒賦詩的浪漫情懷,晚餐或宴會時也常喝酒。

此外很多酒類廣告都主打舒壓、優雅和高雅的形象,越來越多女性會在晚餐或睡前小酌以減輕壓力,但是喝酒者可能都不知道,在2020年全球所有診斷癌症的4.1%都是由酒精引起的,其中四分之三是男性。酒精引起的癌症最常見的是食道癌、肝癌和乳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的酒精消耗量不斷增加,台灣也不例外,據稱蘇格蘭威士忌的台灣進口量佔全球第一,但是飲酒會影響健康狀況,包括酒精成癮、肝硬化和其他幾種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健康情況,而且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為什麼酒精會致癌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診斷出的癌症中有4.1%與酒精相關,在美國約每年有75,000例癌症和19,000例癌症死亡與酒精有關。酒精中含有乙醇,是一種已知致癌的物質,乙醇會增加體內雌激素的含量,進而提高罹患乳癌風險。此外,乙醇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高濃度的乙醛,損害DNA並導致肝癌、頭頸癌和食道癌。
酒精是致癌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但是一般人卻常忽略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Seidenberg博士和行為研究專案副主任Klein博士,以及其同事分析了2020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健康資訊全國趨勢調查(HINTS)」資料,研究公眾對飲酒與癌症風險的認知以及可能影響這種認知的因素,研究結果發表在2023年的《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物與預防》期刊上。

受試者包括美國全國代表性樣本中的近4,000名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調查了受試者對幾種酒精,包括葡萄酒、啤酒和烈酒等的飲用情形及這些酒精飲料對癌症風險的影響。

結果發現美國成年人對飲酒與癌症風險有關的認知很低,對癌症風險影響最大的酒類是烈酒,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1.2%)的人意識到這一點,其次是啤酒和葡萄酒,分別佔24.9%和20.3%。

研究還發現,受試者對葡萄酒與癌症風險關係的認知最差,實際上,相比於啤酒(2.2%)和烈酒(1.7%),有10.3%的受試者認為喝葡萄酒可以降低癌症風險。

為什麼東亞人因為酒精致癌的風險最高呢?
因為東亞人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ALDH2可以代謝有毒和活性醛類,而醛類是我們飲食、環境和正常代謝產物中的常見成分。當人體缺乏ALDH2時,就無法代謝酒精,導致了「亞洲酒精面部潮紅綜合症」,這是由於乙醛毒性的積累和敏感性引起的。自2007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將乙醛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缺乏ALDH2的人會增加罹患頭頸癌、上消化道癌症和肝癌等癌症風險。

東亞人ALDH2的基因突變高達28至47%,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和台灣學術機構的報告,台灣人缺乏ALDH2約佔45至47%,為全球最高,但是一般民眾對於ALDH2和乙醛毒性對於致癌的影響及相關問題,認知度及警覺性都相當不足。

輕度飲酒可以嗎?
常見的酒精飲品包括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三種,每杯標準酒精飲料為142毫升(5盎司)葡萄酒、340毫升(12盎司)啤酒或42.5毫升(1.5盎司)白酒,如果超過每日建議量(一杯標準酒精飲料),就會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2021年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公共衛生署Rovira博士在歐洲公共衛生期刊上發表的報告表示,每天攝取純酒精量小於20克的中度飲酒,相當於消費214毫升葡萄酒、714毫升啤酒或64毫升烈酒,即使只有這樣的酒精消耗量,在2017年歐盟仍然引發近23,000例新癌症病例與酒精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約8,500例)是每天少於一杯標準酒的輕度飲酒者。

2020年美國Freudenheim博士的報告指出,即使飲用量低於每日10至50毫升,也會增加癌症風險。因此,即使只喝一點一樣會增加罹癌風險,但是普遍民眾對於這些資訊並不明瞭,反而以豪飲為榮。

「即使飲用只喝一點酒也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認知,實在有必要更廣而宣之,畢竟對於台灣人而言,飲酒致癌的風險更高,因為約有一半是ALDH2的基因突變,比其他國家民眾更容易罹患癌症。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