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癌症患者高自殺風險(二):哪些病患比較容易有自殺傾向?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1.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影響到自殺的風險嗎?
2022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健康資訊科學研究所的Lai 博士與Chang 博士評估了1998 年和 2020 年在英國459,542人的健康記錄,這些人被診斷出患有 26 種癌症。 

研究人員探討先前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和人格障礙等心理健康疾病與自殺風險的關係,2022年發表在學術界頂尖雜誌「自然醫學」。
在該研究的個體中,大約 1% 的患者在癌症診斷後報告了一次自我傷害(自殘)事件。 

在所分析的五種精神疾病中,自殘率最高的是抑鬱症患者,尤其是在癌症診斷後一年內,比沒有罹患癌症的一般人增加了44.1倍的風險。而這類自殘的人死於自殺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 25 倍。

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化療、放療和手術聯合治療。 這些病患更有可能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和人格障礙,每100人中分別有28.23、19.66、2.53、1.94和0.05 人。其中僅接受放療的患者的精神疾病負擔最低。

在治療組中,接受更具侵略性的烷化化療藥物治療的患者,精神疾病負擔最高;而使用侵略性較低的放療或激酶抑製劑等標靶藥物治療的患者,則精神疾病負擔最低。

最近十幾年來,癌症治療的急速發展,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已經部分取代了的化學治療,將來癌症患者健康問題引發的自殺風險應該可以改善。然而,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藥品的高昂藥價,卻是最大的阻礙。 

2. 年齡、性別會影響到癌症患者的自殺風險嗎?
台灣,2017年台大公衛學院分析資料結果發現,男性、年紀大於65歲,以及預後較差的癌症患者,自殺風險最高,分別為2.73、2.89,和3.19倍。

2023年美國埃默里大學羅林斯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結果顯示,60歲以上到84歲之間自殺死亡率增加了1.26到1.44倍,比60歲以下的1.05到1.17倍還高;然而,Hu博士強調的是,癌症患者自殺風險的增加在各個社會人口群體中都存在,享有醫療補助保險的個人、64 歲或以下受醫療補助保險的個人、退伍軍人管理局或印第安人健康服務保險的個人,或未保險個人,自殺死亡率更高,分別增加了1.72、1.94、1.89,或1.66倍。

至於2022年德國海德堡醫院Seliger醫學博士的統合分析發現,自殺死亡率在性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此外,儘管個別初步研究將年齡確定為癌症患者自殺的額外可能危險因素,但由於臨床研究之間的年齡類別存在大量重疊,研究人員無法對年齡進行統合分析。

3. 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風險是否與種族有關?
由於社會經濟、健康保險、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確實有差異。譬如德國海德堡醫院Seliger醫學博士的統合分析發現美國、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風險分別為一般人群的2.77、1.51、1.97和1.63倍。台灣的研究報告顯示癌症自殺死亡風險2.47到2.54,確實比亞洲其他國家高。

又,美國埃默里大學羅林斯公共衛生學院 Hu博士的報告也顯示:美國國內的非裔、西班牙裔和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亞洲人和太平洋島民的自殺風險明顯高於未患癌症的同齡人,但還是低於非西班牙裔白人,其中以非裔最低。美國較高的死亡率可能是由於缺乏全民醫療保健以及文化差異,例如更容易獲得槍支。

4. 醫護人員如何應對?
儘管過去幾十年在癌症治療和預後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自殺仍然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別是診斷前已患有心理健康障礙的低生存率癌症患者。

在診斷後的1、2年內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最高,這些研究結果強調了在癌症診斷後和治療期間,腫瘤學家、心理腫瘤學家和專業醫療護理人員盡可能早期接觸患者,並特別關注那些具有較高精神負擔和/或自殺風險的患者;還有,應該在癌症復發或惡化時特別注意他們的情緒狀態,以減輕癌症診斷或者病情惡化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不僅可以降低自殺率,還可以提高整體生活質量。

台灣的癌症治療已經達到國際水準,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雖然臨床醫生可能意識到癌症患者出現社會心理症狀的風險增加,但是醫護人員過度忙碌,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患者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心理師雖然在這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是很受重視,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加強的地方。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