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腦瘤治療的新進展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惡性腦瘤,主要包括兩大類。一種是從其他癌症轉移來的,這樣的病患,隨著原發性癌症,例如像肺癌、乳癌及消化道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而且原發部位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好,所以腦部轉移的病患也越來越多。這些病患,也因為原發腫瘤在鏢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上進步,病情常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
 
另外一類的惡性腦瘤,就是原發性的腦癌,其中以膠質瘤占大宗,治療的進步在這十多年來都相當的有限,化學治療藥物因為血腦屏障及腦神經毒性的關係,只有少數藥物可以使用,標靶藥物則因原發腦癌具有多樣致癌機轉而無法發揮療效。所以目前的標準治療還是以手術切除,輔佐以放射及化學治療為主。原發腦癌的平均存活期,跟病理分子診斷有密切關係。如果是低惡性度的原發腦瘤,若可以手術全切除的話,平均存活期已可以超過14年以上,但若是最惡性的第四級膠質母細胞瘤,平均存活期目前只有接近兩年。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的新的治療策略正被積極的研發,並經過臨床試驗來驗證效果,接下來會針對幾種新的治療方向來做介紹。
腫瘤電場治療(TTF)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概念,它是透過一種可攜帶型的醫療儀器及電極貼片,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透過輸出低強度、中度頻率、產生交流變化的電場,進而干擾癌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過程,讓分裂後的癌細胞擁有不成對的染色體而走向自我凋亡的結果,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的目的。
 
因為正常的細胞和分裂能力旺盛的癌細胞對於不同頻率的電場有不同的反應,腫瘤電場治療就可以透過特定的頻率,來達到只影響特定種類癌細胞而達成治療效果,以第四級膠質母細胞瘤為例,最佳的治療頻率為200 kHz 的電場。不同於一般的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腫瘤電場治療主要是結合了物理和生物醫學的概念來抑制癌細胞生長,不會像化療藥物一樣造成系統性的細胞毒性或是血液學相關副作用,也沒有輻射線傷害的問題。常見的不良反應多是電極貼片黏貼於頭皮上所造成的局部敏感或是發炎問題。
 
在第三期臨床試驗EF-14於新診斷病患族群中,接受腫瘤電場治療合併化療藥物(Temozolomide) 的組別比起單獨化療的組別,顯著延長中位數無疾病存活期(6.7個月vs. 4個月),而中位整體存活期為20.9個月,比起單獨化療組為16個月也有顯著性的延長。根據此臨床試驗結果,此治療在新診斷病患的治療方式採用合併化療藥物進行維持性治療,而在復發性病患則可使用腫瘤電場治療搭配標靶治療(bevacizumab)。另外,臨床試驗結果也發現,病患每日啟動治療時間若達18小時,就可達到良好治療效果以延長整體存活期。因此,TTF已於2011及2015年分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於成人復發性及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病患。此治療亦有列舉在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的建議治療指引中。目前已核准此治療的國家有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在台灣,TTF尚未獲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核准,若要使用,需經過類似恩慈療法的專案申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病患能夠盡早有機會接受到此治療。

免疫治療在癌症的治療近年來有重大的突破,其中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因為在許多癌症,包括肺癌、黑色素癌都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自然大家也想運用在原發性腦癌上,不過許多臨床試驗結果都不如人意。效果不佳的原因非常多,科學家認為有可能是腦癌的免疫檢查點與其他癌症不同,或是有血腦屏障的問題,或是被激活的免疫細胞的數量不足,或是功能仍不足以消滅腦癌細胞,又或是治療時間要在化療甚至開刀之前。所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目前對腦癌治療仍有待突破。
 
另一方面,免疫細胞治療由來已久,經過多年的發展,有許多不同的配方正在經過臨床試驗的驗證。其中一種較為成熟的方式,是分離萃取病患血中的免疫細胞和樹突細胞,在體外與自己的腫瘤細胞共同培養,篩選出反應最強的免疫細胞,再倍增分次打回病患體內。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參與個案中位整體存活期可達22.9個月,而5年存活期超過15%。這樣的治療目前在台灣,已經有多家的醫院與藥廠合作開發,除了正在進行許多的臨床試驗,因臨床試驗收案條件嚴格。台灣目前也開放細胞治療申請特管辦法,可為自費治療的選項。
 
最近,也有許多人在談論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治療,是要從病患血液分離出T細胞,在實驗室接受基因工程改造,使其產生出能辨識癌症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之後再打回病患體內去毒殺癌細胞。以B細胞急性淋巴癌為例,因為癌細胞普遍擁有單一癌症標誌CD 19,而且就在血或骨髓中,因此癌細胞幾乎無所遁形的被辨識且被消滅,治療效果非常好。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於 2021 年 9 月核准首款產品上市,用於治療部分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兒童與青少年、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值得注意的是,其細胞激素症候群副作用的比例甚高,而且一個療程自費金額超過台幣千萬。對於惡性腦瘤,目前開發出的嵌合抗原受體都只能辨識部分癌細胞,加上腦癌是實體腫瘤,腫瘤微環境遠比血液複雜,所以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研發突破。
 
另外,也有人嘗試使用病毒結合基因治療來治療腦癌。這個做法是利用病毒作為載體,攜帶化療藥物前驅物轉化酶的基因或是其他所謂自殺基因,來感染腫瘤細胞,使其製造對自己不利甚至有毒的蛋白質,有點像特洛伊木馬,進入腫瘤的內部以進行破壞。最近被寄予厚望的tocagen 511,臨床前的試驗都非常順利,在一、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中,也確實證明其安全性及有效進入腫瘤細胞,但是在最後第三期臨床試驗,還是沒有證實比對照組有效。目前還有許多不同的溶瘤病毒被開發出來,可以感染腫瘤細胞,讓其凋亡,但多數都還在初步試驗階段,所以這個方向也有待突破。
 
在開刀中植入化療藥錠作為局部化療的一種方式,也行之有年,最有名的是格立得植入藥錠,其主要的作用是在切除邊界緩慢釋放化療藥物,期能毒殺殘存腫瘤細胞,但是它對病患存活率的增加效果不是非常顯著,推測需要克服的困難是,藥物在局部釋放的速度是否夠持續,擴散的範圍是否能包括到漫延出去的腫瘤細胞,錠片是否能均勻覆蓋及伏貼腦組織。目前在台灣,有團隊開發承載中藥萃取物的錠片進行臨床實驗,期待能增加療效。
還有一些團隊,開發出影像導航的聚焦超音波系統,利用特定波長及頻率的超音波,震動同時打入血中的微氣泡佐劑,可以暫時打開特定區域的血腦屏障,增加藥物或抗體藥進入腦部病灶的濃度,甚至能微調腫瘤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比例,強化腦瘤治療的效果。目前國內外有數個臨床試驗針對復發腦癌或轉移腦癌正在進行,結果令人期待。
 
有許多病患,一開始會擔心治療的副作用,然而懼怕的結果往往是錯失了治療的先機。有經驗的醫療團隊也會充分說明並給予配套預防措施或治療。也有一些病患擔心加入臨床試驗會變白老鼠,但臨床試驗都有嚴格的篩選條件,能進入臨床試驗反而代表病患狀況較佳,會獲得更密切的照護及額外治療效果的機會,而且不需額外花費,真的是有試有希望。至於特管辦法的細胞治療,效果因人而異,沒有辦法在治療前就預測效果如何,而且通常需要不低的經費,最好是醫療團隊與病患及家屬要充分討論與溝通。
 
惡性腦瘤治療不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晚期發現,積極治療仍是最佳策略。如果能接受完整的標準治療,多管齊下,在輔助以適合的臨床試驗,必定可以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