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面對後清零時代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新冠肺炎(嚴重特殊傳染肺炎)自2019年橫空出世,改變了全球的生活,然而新冠肺炎病毒經過2年多的演化,目前在臨床上所造成的影響與2019時已經有所不同了,目前台灣的防疫策略也從疫情初期採取全面的圍堵(簡稱清零防疫作為)到今年初開始調整策略走向減災減害作為(簡稱減災/減害防疫作為),本文將回顧台灣的防疫作為,而現階段一般民眾將如何因應後清零時代也會作簡單的介紹。
2019年疫情爆發時,疾病嚴重程度較高,同時因為是全新的病毒,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或是疫苗可以作預防,此疾病的傳染力高,在還未有臨床症狀時就開始具有傳染能力,因此台灣在2020年初採用決戰境外的模式,對從高風險地區回國的風險對象進行管制隔離,因此當全球還來不及反應時,台灣已將風險對象進行良好的管理,檢疫隔離的時間隨著對病毒特性的了解調整為14天的檢疫隔離加上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而罹病個案皆為住院治療,有嚴格的解除隔離條件,而醫院與養護中心為免疫力不足與年長者集中的住所,為避免群聚事件造成醫療量能衝擊,也同步執行嚴格的人流管理,而其他世界各國在沒有適當的隔離檢疫措施下,2020年初可以看到其他國家有大量個案湧入醫療院所造成醫療體系的崩塌,同時也排擠其他原先因急重症需要使用醫療體系的癌症與慢性病患,這些現象使人們將新冠肺炎病毒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各國開始進行邊境管理,試圖打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2021年隨著疫苗與藥物的開發,面對新冠肺炎病毒人類有了武器可以對抗,但因初期疫苗與藥物的數量不足,全球開始進入搶防疫物資的狀態,而新冠肺炎病毒的易變特性,其傳播力增加,無症狀的感染者數量增加,使防疫的措施更為困難,台灣在2021年5月19日因國內疫情升溫迎來全國三級警戒,一直到7月27日因疫情獲得控制的將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警戒,在非三級警戒期間,台灣的社區基本上是安全的,一般民眾只要非處理邊境相關業務或醫療相關事務,其得病的風險都很低。在這階段,一般民眾只要戴好口罩,打好疫苗,得病的風險相對都很低。
 
而歐美國家由於錯失第一階段的時機難用邊界管理達到清零防疫,但因為有疫苗與藥物使得歐美回歸過去日常生活的腳步較台灣快,生活上的防疫限制也較台灣鬆散,由於現今整體條件與2019年不同,台灣也開始思考如何逐步調整防疫策略,今年三月放寛了境外隔離檢疫天數,此政策也開啟了台灣進入減災防疫策略的旅程。
 
減災防疫策略的重點為避免短期產生大量重症病例,對於傳播風險相對較低的個案採用自主健康管理模式,國內的重大改變為接觸者調查部分由原先的有症狀開始往前回朔4天調整為往前回朔2天,此時追蹤染疫來源已不是疫調重點,疫調重點為高得病風險的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而發病風險最高為接觸後三天,因此居家隔離的前三天嚴格禁止外出,而接觸後第4天到第7天如有必要外出則應進行快篩,快篩陰性方可出門,此為密切接觸者3+4方案。
 
第二重大的改變為五月初對於親密接觸者的匡列原則,由於同住者被傳染的風險最高,因此親密親觸者的匡列以同住者為主,而其他職場與學校的一般密切接觸者則列為自主應變對象,是否需要停止上課或是上班則以機構與企業本身的應變方案作處置,原則上不再由衛生局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而自主應變對象最重要的做為是有呼吸道症狀需要進行快篩檢查。
 
第三重大改變為確定輕症染疫者則根據本身病況不同,進行3天的隔離再加上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由於病毒感染後輕症較多,不需藥物治療也不需住院,因此國內也開始規劃實施對輕症確診者的居家照顧。
 
然而在醫療住院部分與醫療長照機構的感染管制現階段仍無法比照社區進行放寬,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機構的入住者大多為年長或免疫力不佳的病患,為染疫後容易轉為重症新冠肺炎,因此在醫院內的感染管制措施仍比社區要嚴格,目前入住醫院的患者與陪病者仍需進行新冠肺炎的篩檢,在醫院的感染管制措施尚未放寬前,病友如有住院的需求除需依照醫院的規定進行篩檢外,如與其他病患共住同一病室也要注意口罩的佩戴,與同病室者之間的呼吸道禮儀,同時不同病床的陪病者要注意高風險行為(如同桌吃飯或未戴口罩長時間聊天),而非必要的住院與急診訪視也要儘量避免。
 
從這些改變我們可以了解目前對待新冠肺炎疫情不需要過度緊張,根據今年一月到五月初的本土個案分析其中99.75%的病人都是屬於輕症個案,原則上只需要休息與症狀治療即可,不需要住院或是抗病毒藥物治療,然而如果本身為癌症治療患者或是需要照顧癌症患者的親友仍應盡可能降低自身被感染的風險,戴口罩、勤洗手仍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兩個簡單策略,口罩在預防一般接觸的飛沫感染仍有一定效果,而目前認為在一般的行為接觸雙方都戴口罩是可以降低傳染風險,所以病友在出入公眾場所或醫療院所仍應配帶口罩,同時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當病友自身有新增加且持續的呼吸道或感染的症狀,應先評估自己的健康情況,或與本身癌症治療的醫師進行討論,必要時得進行新冠肺炎感染的相關診斷,切勿因恐慌過度就醫或諱疾忌醫延誤了就醫時機,兩者都不是面對疾病的正確態度。
 
在適當的時機完成疫苗的接踵,目前在預防新冠肺炎重症最好的方法是接受完整的疫苗注射,不論是mRNA疫苗或是次單位蛋白疫苗在預防重症都有效果,由於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不侷限在境外移入,同時無症狀的感染者增加,因此及時完成疫苗接種對於重症的預防是相當重要,然而癌症治療患者需要在疾病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接受疫苗注射,如還未完成四劑的癌症病友應與自己的癌症治療醫師討論決定何時為適合接受疫苗注射的時機。
 
新冠肺炎病毒演化至今,在有疫苗接種的情況下,重症個案比例下降,在病毒社區化的情況下,癌症病友應做好自我的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在合適的時機完成疫苗接種,如有呼吸道與發燒症狀或有親友染疫,先評估再就醫,勿恐慌,平安的渡過後清零時代。
 
註:(此文為五月完成,根據當時的防疫措施撰文,如遇疫情相關問題,仍應前往相關機構或網站確認防疫作為)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