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患者常見皮膚問題及治療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代謝性症候群(俗稱三高)通常包括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體重過重等等。除了內科疾病之外,其實這些病友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合併皮膚疾患,只是經常被忽略了。筆者在此由淺談學理開始,接著討論常見皮膚疾患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最後再介紹一些三高患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皮膚疾患。
三高不只是內科疾病,而是全身性的發炎性疾病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的健康狀態會受到外因(如日曬、抽菸)及內因(如慢性疾病)的影響而隨之變化。最近發表的國外學術研究以高頻超音波掃描比較健康人及三高患者的皮膚,發現在三高的患者,表皮會比健康人來的更薄且密度較疏鬆。這是因為三高患者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過高的發炎性細胞激素會促使細胞間質及膠原蛋白加速分解,使皮膚加速老化鬆弛;並且,促進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一種發炎性物質的囤積,產生後續更多的自由基和發炎反應,造成惡性循環。這是三高患者與皮膚疾病之間連結最強烈的證據。

常見皮膚疾患與代謝性症候群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許多皮膚疾患都與代謝性症候群有關連性。以下,就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幾種皮膚疾患來做介紹。
關聯性皮膚疾患
  • 黑色棘皮病
  • 青春痘
  • 化膿性汗腺炎
  • 乾癬
  • 皮膚息肉(贅疣)
  • 雄性禿
  • 異位性皮膚炎
  • 糖尿病性類脂質漸進性壞死 (Necrobiosis lipoidica dibeticorum)
  • 貝塞特氏病(Behce t's disease)
  • 發疹性黃色瘤(eruptive xanthomas)
  • 糖尿病性硬腫病(scleredema diabeticorum)
  • 慢性蕁麻疹
  • 環狀肉芽腫
  • 狼瘡
  • 復發性口瘡
  • 酒糟性皮膚炎
  • 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
  • 白斑
  • 血管炎
  • 扁平苔癬
乾癬
乾癬又稱「牛皮癬」或「銀屑病」,特色是多發性界限分明、表面有顯著銀白色脫屑的紅色斑塊,對美觀有很大的影響。全世界有2-5%的人口均為乾癬所苦。 許多乾癬患者都有三高或是肥胖的困擾。據統計,20-50%的乾癬患者均有代謝性症候群,而其中又以肥胖與乾癬的關聯性最強烈。
 
近年來,所謂「乾癬進行曲」的學說漸漸為醫界廣為接受,亦即乾癬及肥胖共同引發全身性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增加,形成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造成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同時,全身性發炎反應亦會產生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因此,在治療乾癬患者的時候,務必會強調減重的重要性。同時,若合併三高也需要積極處理。就皮膚科的治療方式來說,由輕度到重度分別可考慮外用的類固醇、維生素D、A酸藥膏、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methotrexate, cyclosporine)或口服A酸,以及注射新型生物製劑等。

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是大汗腺的反覆發炎性疾病。所謂大汗腺,主要分布於鼠蹊部、腋下、生殖器官周圍、乳房下緣以及臀部等等。罹患化膿性汗腺炎的人,會在這些地方反覆產生疼痛難當的膿瘍、囊腫,久而久之甚至變成瘺管和疤痕組織,苦不堪言。肥胖、抽菸、反覆摩擦是引發化膿性汗腺炎的重要成因。根據統計,全世界有1-4%的人口罹患化膿性汗腺炎,其中女性又是男性的三倍,不管對外觀還是生活品質都是很大的衝擊。
 
據統計,超過五成的化膿性汗腺炎患者均有代謝性症候群,這個比例甚至比乾癬來得更高。由於超過四分之三的化膿性汗腺炎患者均有肥胖的困擾,故目前認為此疾病與三高的關聯,一大部分可能來自過多的脂肪組織分泌大量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使三高惡化。
 
在治療層面,一樣必須由生活習慣的改善做起,減重戒菸和三高的控制,口服metformin來改善胰島素阻抗均有相當助益。皮膚科方面,由輕度到重度依序可從外用抗生素(clindamycin)、口服抗生素(tetracycline類或clindamycin + Rifampicin)、外科病灶廣泛性廓清切除術或注射生物製劑(adalimumab)等。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慢性反覆發作、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體質(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等)、有特定好發部位且合併劇癢的皮膚疾患。臨床表現在急性期以紅疹、脫屑、流湯流水為主,慢性期則以反覆搔抓引起的苔癬化甚至結節來表現。異位性皮膚炎在全球兒童的盛行率達20-30%,這當中又有四分之一會延續到成人期。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的層面既廣且深,絕不僅限於皮膚。根據研究,患者較健康人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精神疾病(如焦慮、憂鬱、注意力不全或過動)、感染症、自體免疫疾病、青光眼及白內障、血液腫瘤及代謝性症候群。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比例均較一般人更高。不過目前因果關係仍不明朗,亦有可能是患者因搔癢導致睡眠障礙、參與戶外活動或運動受限、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因素間接造成三高的發生或惡化。

此的治療照護需要耗費極大的心力。從基本的保濕及刺激物的避免,到外用藥物(類固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第四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窄波紫外線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azathioprine, methotrexate, cyclosporine),以及最進階的注射生物製劑(dupilumab)或口服JAK小分子標靶藥物(baricitinib, upadacitinib)等。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特別是合併三高的患者有莫大的助益。

三高患者特有的皮膚疾患
黑色棘皮病
好發於糖尿病或肥胖患者的後頸部,以及其他皮膚皺褶部位(腋下、胯下等),表現為棕黑色絨布皺褶樣的變化,經常合併息肉(皮膚贅疣)。主要成因是在胰島素阻抗的狀態下,過量的胰島素結合在表皮細胞的IGF受器上,促進表皮細胞增生。治療並不容易,最重要的還是基礎血糖控制及減重。

糖尿病手部症候群(Diabetic cheiroarthropathy/limited joint mobility syndrome)
由於手指皮膚及軟組織的增生,導致手部關節活動受限。若做合掌祈禱的動作,會發現雙掌無法完全合攏,稱作Prayer Sign。並且,手部皮膚呈現紋路減少、光澤增加的蠟狀外觀。糖尿病的病程越久,血糖控制越不良,則越容易有糖尿病手部症候群。治療首重積極控制血糖。

糖尿病性硬腫病(Scleredema diabeticorum)
大多好發在長期罹患糖尿病且合併肥胖的患者。臨床表現為上背部皮膚無痛性增厚、感覺遲鈍,外觀看起來呈蠟狀或橘皮狀。這是由於纖維母細胞分泌過多的膠原蛋白和醣胺聚醣(黏多醣),大量沉積在皮下所致。治療以減重及物理治療為主。

發疹性黃色瘤(Eruptive xanthomas)
數量龐大的多發性1-4mm黃棕色丘疹,散佈在臀部和四肢伸側。通常合併嚴重的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經常是>1000 mg/dL,正常為150mg/dL以下)與糖尿病。只要能積極控制血脂肪和血糖,六到八周內就能顯著改善病況。

糖尿病性潰瘍
據統計,15-25%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足部潰瘍。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出10-30倍! 在所有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患者中,最終14-24%需要截肢,因此,積極的應對與治療可說是重中之重。糖尿病性足部潰瘍好發在足部骨頭突出的部位,常常是在胼胝(雞眼)的中央形成的。主要的成因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身體對承受壓力的反饋變差、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差一旦有傷口感染難癒等。患者每天檢查足部有無傷口或感染,經常修剪指甲,勿用太熱的水洗澡,經常使用保濕產品,避免自己修剪雞眼,盡量穿著襪子避免赤足等。治療首先須釐清有無周邊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況,考慮清創以及減壓等。目前亦有許多新型敷料、人造皮膚以及重組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Recombinant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PDGF)等先進治療可供選擇。

糖尿病性類脂質漸進性壞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
患者常於小腿前側出現境界分明、黃棕色的斑塊,上面呈現微血管擴張、皮膚萎縮如瓷器冰裂紋般的變化,偶爾合併潰瘍。女性較男性來得多。雖然臨床上並不常見,但一旦看到幾乎就是指向糖尿病。治療上相當棘手。

糖尿病性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
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見的皮膚變化(約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有),在雙側小腿前側出現多處棕黑色無症狀斑塊。在長期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最常出現。

糖尿病性皮膚大皰(Bullosis diabeticorum)
在沒有受傷或刺激的狀況下,下肢突然出現無症狀大型水泡。成因可能與糖化終產物(AGE)囤積在皮下造成皮膚變得脆弱有關。通常無需特別治療,數周才能自行癒合。

結語
皮膚就像一面鏡子,反照出身體內部器官的許多問題。見微知著是皮膚科醫師終身努力不懈的目標。願皮膚科醫師與內科醫師能一同攜手,為三高患者的福祉齊心努力。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