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睪丸癌的治療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睪丸癌可分為生殖細胞癌(約佔睪丸癌的95%)及非生殖細胞癌(約佔睪丸癌的5%)。而生殖細胞癌又可分為混合癌(佔40%)、精細胞癌(佔35%)、胚胎細胞癌(佔20%)、畸胎瘤(佔5%)及絨毛膜癌(<1%)。非生殖細胞癌則可分為Sertoli氏細胞癌、Leyding氏細胞癌及性腺母細胞癌。
睪丸癌與其他常見的男性癌症不同之處是睪丸癌患者大多是20-40歲的年輕男性,發生的致病基因還不是很清楚,除家族中曾有人患上睪丸癌,另可能和隱睪症(一個或兩個睾丸在病人出生前都無法從腹部移至陰囊)或是母親在懷孕時受到外來的動情激素有關。部分證據顯示與感染也有相關性,如HPV, EBV, CMV, HIV的感染病史。
 
睪丸癌的患者多半沒有什麼症狀,如果有的話,大多在陰囊摸到無痛性腫塊,陰囊感覺沉重,下腹或鼠蹊隱隱作痛,陰囊突然積聚液體,因感染產生陰囊積水,也可能產生激素令乳腺增大或疼痛,或是睪丸變大扭轉而發生急性的睪丸疼痛。當理學檢查和超音波檢查強烈懷疑睪丸癌時還應測定LDH, AFP, β-hCG等腫瘤指數,因為這些腫瘤指數高低不僅和預後有關,也是治療後追蹤腫瘤是否復發的重要指標。所有病患在睪丸切除前、後,定期追蹤時,化學治療前、後,都必須測腫瘤指數。懷疑睪丸癌的患者絕對不可以用睪丸切片來確立診斷,因為這樣做會增加局部復發和骨盆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的風險。除了絨毛膜癌以經由血液途徑轉移外,多數睪丸癌經由淋巴系統先轉移到後腹腔淋巴結再轉移他處。因此胸部X光檢查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必需的。
 
睪丸癌的分期種類很多,大致上為:第I期為睪丸癌局限在睪丸裡面,第II期為侵犯到後腹膜腔的淋巴結,第III期為侵犯到橫膈膜上的淋巴結或是已有內臟器官的轉移。
 
睪丸癌的治療
愈早證實患上睪丸癌,完全康復的機會愈高。睪丸癌治癒的整體成功率非常高,超過九成患者可以康復。睪丸癌的治療及預後與細胞型態及癌症期別有關。主要治療是利用手術切除病變側的睪丸,並將整個腫瘤連同睪丸及精索(包含輸尿管及淋巴管)移除,以降低復發風險。睪丸切除後如果害怕影響外觀,可在手術中或手術後接受人工睪丸植入手術。之後根據腫瘤分類及臨床期別,視情況需要再安排後腹膜腔淋巴節清除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然而,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失去造精功能,所以通常建議為了保護生育功能,在治療前冷凍保存精子。
 
精細胞癌的預後較好,在診斷時多半是局限性疾病,約15%在診斷時已有局部或遠端轉移;第I期及第II期早期治療以睪丸切除及放射線治療為主,第I期的5年存活率約有98%,第II期早期的5年存活率約有92-94%。精細胞癌的第II期的晚期及第III期治療以睪丸切除及化學藥物治療為主,其5年存活率約有35-37%。精細胞癌的第II期在手術後可考慮加做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放射治療範圍須包含主動脈旁及同側髂動脈淋巴結,如果追加放射治療,則復發率降至5%;追加化療則以bleomycin+etoposide+cisplatin(BEP)為主進行三個療程,或etoposide+cisplatin(EP)進行四個療程。精細胞癌的第III期在手術後則加做化學治療,以BEP或EP為主的療程,也可考慮etoposide+ifosfamide+cisplatin(VIP)四個療程或vinblastine+ifosfamide+cisplatin(VeIP)。
 
非精細胞癌的第I期治療以睪丸切除加上後腹腔淋巴結切除為主,也可考慮一個療程的BEP,其5年存活率約82%。非精細胞瘤很少使用放射線治療,主要是因為對放射線不敏感而且無法預估轉移路徑。非精細胞癌的第II期及第III期治療以睪丸切除加上化學藥物治療,主要還是BEP的療程3-4次。第II期的5年存活率約有54%,第III期的5年存活率約為19-50%。非生殖細胞癌是以睪丸全切做為主要治療方法,但如果是惡性度高,則必須再加上後腹腔淋巴結的切除。至於放射線治療,仍無定論。
 
殘餘腫瘤
一般來說,精細胞癌對化學治療反應良好,約95%都會有反應,但因為病患多半年輕,要特別追蹤化療相關的副作用,像是不孕症、肺毒性、次發性白血病等。另外在手術及化學治療後,還是有將近一半的病友會有殘餘的腫瘤,研究顯示小於3公分的殘餘腫瘤通常沒有腫瘤存活,內部大部分為纖維化組織,但大於3公分的殘餘腫瘤就有三分之一會是存活的癌細胞。此時正子攝影的結果決定了下一步的治療,如果有殘餘癌細胞的可能性,就建議手術切除,放射治療的角色在此較為薄弱,不建議使用。
非精細胞癌的化療後殘餘腫瘤,如果大於1公分,就建議手術切除,因為其中有10%會是活的癌細胞,40%可能為對化學治療有抗性的畸胎瘤(Teratoma,組織學上來自三種生殖層,常含有骨骼、軟骨、肌肉、脂肪、神經組織及皮膚等組織),另50%則為治療後死亡的癌細胞或是纖維組織。病患化學治療後,如果腫瘤指數正常,且總殘存腫瘤小於1公分,是可以不手術而追蹤的。
 
腫瘤復發
精細胞癌的腫瘤指數在化學治療及手術後再度上升時,標準的化學治療組合為四個療程的paclitaxel+ifosfamide+cisplatin(TIP),四個療程的vinblastine+ifosfamide+cisplatin(VIP),或二到三個療程的carboplatin+高劑量etoposide。目前還欠缺證據顯示哪一種化學治療組合最佳,未來還需要更多隨機的臨床試驗來驗證。
 
最新治療
傳統化學治療無效,即platinum類藥物抗性的睪丸癌,一直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議題。目前仍有許多大型臨床試驗執行中,如著名的TIGER trial,就是在比較傳統劑量和TIP+兩個療程的高劑量paclitaxel+ifosfamide+三個療程carboplatin+etoposide的差別。次世代基因定序地問是讓醫界有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多個基因調控通路如:VEGF/PDGF-mediated angiogenesis,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如c-KIT 和 MET),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signalling, cyclin dependent kinases,和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mediated DNA repair 都已進入實驗室研究。也因此,多種癌症用藥也都被用於睪丸癌治療的臨床試驗,不過效果不盡理想,如腎臟癌使用的標靶藥物pazopanib,在二期的臨床試驗一年的生存中位數就只有28.5%;同樣用於腎臟癌的sunitinib也是效果不佳,只有0-9%的部分治療反應;其他如everolimus(mTOR inhibitor) 或 PARP inhibitor也效果不彰;針對KIT 變異的用藥,imatinib 和 tivantini的試驗結果也讓人失望;近年來在癌症領域掀起風潮的免疫治療(PD-1, PD-L1 inhibitors),如pembrolizumab, avelumab和 durvalumab 也都證實無效、或效果有限。低甲基化劑(hypomethylating agent) 如guadecitabine (SGI-110) 則在研究中顯示會是一個新穎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期的臨床試驗顯示有至少23%的反應率。目前仍有相當多新藥或標靶治療正在研究開發,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應會有更多武器來對抗睪丸癌。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