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微塑膠人嗎?新生兒胎糞及一歲嬰兒糞便中檢測出大量微塑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什麼叫微塑膠呢?這是在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Richard Thompson所提出,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定義為凡是小於5mm大小的塑料就被歸類為微塑膠,微塑膠是因為較大塑料物破裂而釋放到環境中。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18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中,這些廢棄物被分解為微塑膠,漂浮在海洋中,跟空氣中的PM2.5一樣,形成了海洋版的PM2.5,這些微塑膠通過食物鏈進入魚類、貝類、甲殼類、哺乳類動物的體內,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最後出現在餐桌上被人類吃掉而威脅人體健康。

越來越多的研究微塑膠不只被發現海洋中,南極洲冰原、珠穆朗瑪峰都有發現微塑膠足跡。最近還發現微塑膠存在於灰塵、食物、水果、瓶裝水及動物和人類糞便中。

在2020年「英國環境健康展望研究」將50項研究納入系統評價、19項研究納入統合分析,結果發現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魚類和棘皮動物都遭受微塑膠污染,而在亞洲沿海的軟體動物遭受污染最為嚴重。

新加坡在2021回顧東南亞36項關於海洋微塑膠污染的研究,因為漁村及工廠非法處置廢棄物導致海洋裡發現大量微塑膠,漁港、養殖場和旅遊業的存在導致微塑膠數量增加。

那新生兒的胎糞與1歲嬰兒糞便中大量微塑膠是從何處來的?新生兒可能從母親到嬰兒胎盤的傳播,而嬰兒可能是在地毯上爬行或咀嚼紡織物,甚至是用兒童的產品如塑料玩具、奶瓶等。在2020年愛爾蘭研究發現含聚丙烯(PP)的嬰兒奶瓶,如果對奶瓶使用消毒液消毒或泡奶粉時的高溫水會釋放更多的微塑膠。

微塑膠已經成為環境最大的威脅,而且因為不容易被生物分解,因此容易長年存在,估計人類每週最多可以攝入5克微塑膠,每年最大微塑膠吸收量接近55,000顆,有一些微塑膠會從糞便排出,但是有一些會累積在身體器官內,最近的研究還發現一些微塑膠穿過細胞膜進入血液。

微塑膠對人體的危害目前已知甚少,尤其是對新生兒和1歲嬰兒,目前PET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第三類致癌物質,而PC裡單體雙酚A可能在使用時溶出,會影響胎兒與幼兒的腦部發育與行為,將來可能導致乳癌。而含聚丙烯(PP)本身不會致癌,但是代謝物是環氧乙烷與環氧丙烷,環氧乙烷被國際衛生組織歸類致癌物,環氧丙烷在動物研究中發現也會致癌。

因此新生兒和1歲嬰兒的微塑膠含量比成人更多,所以應該盡可能少用塑膠的製品來保護環境,也是保護人類身體健康。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