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T細胞淋巴瘤(PTCL)的診斷與治療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惡性淋巴瘤在台灣的十大癌中死亡率排在第九位,發生率為第十一位。每年約有三千名新診斷病例,發生率逐年增加。T細胞淋巴瘤(PTCL)與B細胞淋巴瘤的比率也隨西方人化的生活飲食習慣,而變得與西方類似。台灣早期文獻中研究PTCL佔惡性淋巴瘤三成左右,現在佔不到15%,其中與EBV病毒相關的NK/T 細胞淋巴瘤的比率較高,是華人及其他東北亞國家的特色。成人T細胞淋巴瘤(ATLL)是日本的特色,尤其是九州地區,台灣也有一定比率,診斷上值得特別注意。PTCL的定義為週邊T細胞,是為了區隔少部分兒童青少年特有的T淋巴芽細胞淋巴瘤。此類臨床變化類似急性白血病ALL。
PTCL的特色與診斷上的陷阱
一般而言,惡性淋巴瘤都有可觸摸的淋巴結腫塊,單區或全身多處淋巴腺腫大,但是PTCL比較容易有不明熱、皮疹皮癢(AIL,ATLL)、皮膚腫塊斑塊(蕈狀皮膚淋巴癌,ALCL)、泛血球貧血,及血球吞噬現象。其臨床表現的多變性常讓醫師無法早期掌握而延後確診,主要是發生於骨髓、肝脾為主的表現以及病理表現不典型,形成診斷上的陷阱。經驗豐富的病理學家除了基本型態學、細胞免疫化學染色 T/B 細胞、CD30標記以外,需加做分子病理學、病毒學如EBV-in situ hybridization檢測,及NFKb1的表現(如NK/T淋巴瘤),有時候仍需照會他院血液病理學專家,尤其是皮膚淋巴瘤,不易區分蕈狀淋巴瘤與ATLL的淋巴瘤,兩者相似度很高,此時HTLV-1的病毒檢測以及周邊血抹片形態學可以幫忙,最常見的PTCL是非特異性的T細胞淋巴瘤(PTCL-NOS),另外血管免疫芽細胞淋巴瘤(AIL)容易誤判為血管炎,因為淋巴腺組織中有很多血管及發炎細胞,如嗜伊紅性白血球、漿細胞浸潤,當然免疫球蛋白也會異常增加,有時候可能需要重複切片檢查。
 
以第二常見的NK/T自然殺手細胞淋巴瘤而言又分為鼻型與非鼻形。鼻形NK/T細胞淋巴瘤臨床上以鼻塞表現居多,一半病人會以鼻黏膜腫脹或流鼻血表現,且檢查時常會接觸流血,局部切片組織易誤診為發炎或鼻竇炎,到了疾病中期才會有頸部淋巴解腫大或發燒。切片時因出血之故,檢體取得不足量造成病理診斷上的困難。
 
相對的 B 細胞淋巴瘤的診斷及臨床表現有脈絡可循,陷阱比較少、掌握度高。所以一旦有無法解釋的發燒、血球減少、體重減輕、盜汗、皮膚紅疹及斑塊、肝脾腫大、鼻部出血、鼻塞、鼻腫、四肢無力、神經反射異常(HAM症候群)都應列入考量。
 
檢查
1.常規血液相是必要的,尤其是ATLL淋巴瘤,受了HTLV-1病毒感染,淋巴球的細胞核部分呈現不規則花朵狀裂開,具診斷上的特色,往往也是早期診斷的關鍵,需要仰賴第一線的醫檢師的警覺。有些醫院用自動分析儀會偵測出不正常淋巴球,此時需照會血液科醫師覆閱血液抹片,抽血檢測HTLV-1病毒、免疫酵素法或西方墨點法都可以。生化檢查如乳酸脫氫酶LDH、鈣離子、HIV、EBV-EA、EBV-NA 與血球吞噬現象或NK/T淋巴瘤相關,病毒量檢測與復發也是研究重點。
 
2.CT scan 掃描在疾病分期時是必要的,尤其是肝脾腫大的評估,有些病人沒有淋巴結腫大,肝脾切片是必要手段。正子掃描(PET)常用於濾泡型淋巴瘤及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分期檢查,亦適用於PTCL作為治療前後之評估。磁振照影(MRI)常用於鼻部、頭頸部,及中樞神經系統之淋巴瘤。或原發於肝脾者。
 
3.Gallium鎵67同位素、SPEC、3D影像掃描也是常用的追蹤性檢查,價格便宜許多;Tc-99M骨骼同位素掃描則使用率少,除非有骨骼侵犯。胸部X光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有幫助,但不是具決定性的診斷依據。
 
4.骨髓切片及抽吸檢查是惡性淋巴瘤必須做的分期檢查之一,PTCL也不例外。尤其是合併HLH組織型淋巴球增生的血球吞噬現象,只能靠骨髓檢查,PET 掃描不能看出骨髓侵犯。另外染色體檢查以及T細胞接受器基因重組、流速細胞儀分析等檢查皆需要用骨髓血檢查。ALK大細胞淋巴瘤有特殊的染色體互換,不好的多重染色體異常是預後指標之一。
 
5.其他檢查,在腸道的T淋巴瘤者,小腸攝影及大腸攝影也是傳統的檢查;心臟超音波檢查則主要是做為是否適合接受積極性強的化療的評估,中老年人有多重共病者需要評估心博輸出功率,以防止左心室功能不全。
 
PTCL 淋巴瘤的預後指標
傳統評估工具為IPI指標,如年齡、體能、分期、淋巴結外侵犯、LDH值,適用於B淋巴瘤但不適用於PTCL。PTCL常用預後指標為PIT 分數採用年齡、體能、LDH值、骨髓侵犯。有些學者認為除此之外, Ki-67表現於癌細胞中超過75% 或血小板數目少於十五萬也都是不良預後因子,含這些因子中三個及以上者預後不佳。
 
漫談T淋巴瘤的治療
一般而言治療骨幹仍為CHOP或類似化療組合,如 CHOEP合併etoposide或CEOP把小紅莓拿掉以減少心臟毒性。做完六個療程(每3-4周為一個療程)或至少四個療程達到緩解後接續自體幹細胞移植,完全緩解的機率為四成,反應率為七成。若是與HTLV病毒相關的ATLL則改為異體幹細胞移植為佳。但是若為第一、二期病患有30%在全程化療後可以治癒,不需要移植的加持;若是第三、四期且為低風險,則不妨保留自體幹細胞移植到第二線後執行,如大細胞ALCL,也有資深腫瘤專家鍾情於干擾素之維持治療,有一定的好處是可以討論。在英國2018發表的前瞻性研究中,卻發現提前第一線使用移植不會帶來好處(HR=1.02),只有AIL淋巴瘤有好處,所以提醒我們有討論之處。
 
同樣的現在也有學者為了增加治療效果,在CHOEP六個療程後做自體移植,又再接續使用brentuximab維持,所謂的Echelon-2臨床試驗。醫學的發展就是尋求更好的治療,嘗試新的方法。但是它的價值與好處有待檢驗,同時應該要做藥物經濟學的分析。
 
換言之,積極做移植的成績四年存活機率為六成(歐洲骨髓移植庫),本土有些資料顯示更佳成績,但是咸信是高度選擇的病人 (具成偏見)非隨機治療。AIL淋巴瘤預後不好,在美國即使接受移植五年存活率只有33%與義大利GELA成績類似。
 
接下來談東北亞常見的NK/T淋巴瘤,早期(1,2期)的治療以同步化放療為主,兩個化療療程合併放療45Gy,得併用白血球生成素以減少感染副作用,緩解後再接受兩個療程的化療DVIP作為加強治療,總共療程前後約五個月,反應率高達九成,五年存活率達八成。早期國家衛生研究院T-1405的成果受限於未預防性使用白血球生成素而導致感染,長期存活率為六成七。目前晚期或有些香港學者偏好使用日本的SMILE方案,其中加入L-Asparaginase(常用於兒童白血病),也是第二線復發以後推薦的方案。
 
第三個例子是CHOP合併標靶藥物brentuximab,一種單株抗體作用於CD30表現的癌細胞上,嵌合了抑制細胞有絲分裂藥物可以強化療效,主要建議用於有CD30表現高的ALCL淋巴瘤。此種合併標靶的方案也建議用於AIL。
第四個是救援治療用於頑固型病例,常用救援化學治療為ICE,DHAP, GEMOX,bendamustine,EPOCH。
 
以標靶治療為訴求有alentuzumab(抗T及B淋巴球單株抗體), bortezomib(治療多發性骨髓瘤)。Pralatrexate導引到癌細胞內拮抗葉酸轉化還原酶,健保給付有計畫執行自體移植者以取代上述化療。另外有HDAC (histone組蛋白乙醯轉化酶抑制劑)抑制細胞染色質甲基化,使癌細胞無法分裂增生;國外已核准治療CTCL皮膚T淋巴癌如vorinostat, romidepsin;而核准用於治療復發頑固型PTCL如belinostat, chidamide, romidepsin。這些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合併化療,如gemcitabine, azacytidine(去甲基藥物),bortezomib(蛋白質體抑制劑)等都是未來臨床觀察的重點。
 
第五個方案是腫瘤免疫治療(IO):目前的觀察是不成功的臨床試驗,結果尚未成熟,不建議單獨使用IO,接受過移植者也不適合。
 
其他治療:其實有些皮膚為主的T淋巴瘤如ALCL, mycosis fungoides蕈狀淋巴瘤對口服13cis維生素A酸,干擾素注射有不錯的長期療效,光照治療仍然是皮膚淋巴瘤之首選;ATLL 有HTLV病毒表現者也有使用抗病毒藥物的做法。
 
結論
PTCL淋巴瘤是複雜、多樣、多變的淋巴瘤,目前的治療成績比不上B淋巴瘤,比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預後更不好。我們仍有許多臨床上未被滿足的地方,需要血腫科醫師、病理專家及製藥研發公司投入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克服。至少我們應該將眼前的病理分類、預後評估、治療計畫做得更完善,利用目前擁有的資源執行最好的治療流程。過去我們突破了NK/T的盲點,對ATLL治療成果有改善,期待未來不斷會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法。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