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作低輻射電腦斷層來檢查肺癌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近年來,肺癌的治療隨著許多新的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藥物的出現,而有著非常大的進展。然而,這些藥物治療的方式,雖然能夠暫時性地控制晚期肺癌的惡化,但終究是沒有辦法治癒肺癌,而長久下來的藥物費用更是會成為病患或者健保的一筆龐大開銷。因此,設法找到一種有效的篩檢方式來早期發現,進而根治早期肺癌,一直以來都是醫界所關注的議題之一。
在所有醫界曾經嘗試過的肺癌篩檢方式當中,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唯一被證實有效的一種篩檢工具。與傳統的胸部X光、痰液細胞學等方式相比,低劑量電腦斷層更能夠偵測到早期的肺癌,因此也讓病患更有機會早期接受治療。低劑量電腦斷層的「低劑量」,指的是相較於傳統電腦斷層而言較低的輻射劑量。藉由調整電腦斷層的照射條件,進行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所造成的輻射曝露量僅約為傳統胸部電腦斷層的1/6,雖然解析度較差,但仍保持適當的影像清晰度。然而,因為其輻射曝露量仍然相當可觀──約相當50張胸部X光──,因此並不建議所有人都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肺癌篩檢。

在詢問「應不應該要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來篩檢肺癌」這個問題時,因為要付出承擔輻射曝露的風險(輻射對身體的危害,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多贅言),所以首先要討論什麼人適合進行肺癌篩檢?理論上,幾乎不可能得到肺癌的人,再低的輻射都不應該曝露;反之,肺癌高風險的人,有機會早一點診斷肺癌所得到的好處便高於承擔輻射曝露的風險。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定義哪些人得到肺癌的風險比較高。例如說,無論是在台灣或者是在歐美國家,絕大多數的肺癌病人年紀在五十歲以上,而台灣肺癌發生年齡的中位數則約在六十五歲左右,因此,三、四十歲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的風險因子,就並不是那麼地有必要做這個檢查,而歐美針對肺癌篩檢的研究也大多是以五十或五十五歲以上的民眾作為目標族群。至於目前已知有可能增加肺癌的風險因子,則包含抽菸、游離輻射、油煙、廢氣等空氣污染、以及家族史等,其中又以抽菸(包含二手菸)是最為重要的一項,也因此大多數的肺癌篩檢研究都將焦點集中在抽菸者上。

為了要進一步瞭解有哪些人更有機會從肺癌篩檢當中得到好處,首先要先瞭解在醫界曾經做過的研究當中發現了哪些結果。美國自2002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NLST臨床試驗,在平均追蹤了6.5年之後發現: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不僅可以早期發現肺癌,也能夠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這個研究案的收案條件大致是年齡介於55到75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且戒菸未達15年者。最近歐洲也發表了一個類似的NELSON臨床試驗,其結果也約略相同。雖然低劑量電腦斷層在肺癌篩檢的有效性上已經被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所證實,但是在這些臨床試驗當中也發現,它並不是一個沒有缺點的檢查,也仍然有許多等待後續研究回答的問題。

迄今為止,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臨床試驗,都是由歐美國家、針對大量抽菸的受試者所得到的結論。這些試驗結果,如果直接照搬到台灣的一般民眾,在人種、基因、生活環境都有所不同的情況下,是否依然能夠適用?其實仍是一個疑問。而既然這些研究是針對抽菸者得到的結果,從來不抽菸的人能否得到同樣的益處,就更是令人存疑了。而除了抽菸以外,我們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風險也可能與肺癌有關,例如肺癌家族病史。擁有這些風險的人,是否會由這樣的篩檢得到一樣的好處?我們其實也還不知道。如果沒有發現異常時,應該要多久接受一次篩檢?要從幾歲開始接受篩檢?這些問題在現有的研究結果當中也都還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其次,由於有一些輕微、良性的肺部疾病,同樣會在肺內產生結節,而低劑量電腦斷層並沒有辦法區分這些良性結節與肺癌結節的差異,因此必然會有相當比例的「假警報」產生。事實上,根據前面所提到的美國NLST試驗的結果,被判讀為有異常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最後96.4%是假警報。雖然在NELSON試驗當中證實了進行兩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比對結節的前後大小差距,能夠有效地減少假警報的數量,但是複檢的間隔應該要多久?若是複檢發現結節仍存在但沒有增大,要繼續追蹤多久?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而在發現肺部有結節之後,即使最後證實只是假警報,在等待複檢的期間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仍然是難以言喻的。

既然低劑量電腦斷層有可能造成假警報,那有沒有可能有問題卻沒有被篩檢出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肯定的。雖然說在大部份的情況下,肺部的結節能夠和大多是空氣的肺實質區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健康的肺臟裡頭也會有例如血管或細支氣管壁這一類密度較高的軟組織構造,一旦肺部結節是隱藏在這些構造當中就很難以被注意到。許多研究也都證實在較靠身體中心、軟組織較為密集的位置出現的肺癌,比較不容易被低劑量電腦斷層識別出來。而如果原本就有其他的肺部疾病,導致肺實質有結疤、纖維化等情況的時候,肺部結節也很有可能被這些疾病所掩蓋住,更加難以發現。

這些篩檢能力上的極限,雖然會讓醫師及受檢者感到擔心,可能會有一些肺癌無法被篩檢出來,也可能會有一些人被誤判為肺癌而接受了不需要的侵入性檢查及治療。但是,因為目前並沒有更好的篩檢方式,只要醫師與受檢者都充份地理解這些限制,並不會因此推翻低劑量電腦斷層用來篩檢肺癌的價值。
低劑量電腦斷層最根本的隱憂還是輻射劑量的問題。雖然與傳統電腦斷層相比,低劑量電腦斷層有著較低的輻射劑量,但若是每一年都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肺癌篩檢,長年累積下來的輻射劑量對健康的影響,目前仍是一個未知之數,尤其在前文中也有提到,游離輻射其實也是一個增加肺癌風險的因子,在篩檢肺癌的同時,反覆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否也會增加得到肺癌的機會,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綜合上述的資訊,我們可以這樣說:首先,目前已知最有可能從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獲利的族群是抽菸的人。然而,如果您長期在抽菸的話,趕緊戒菸絕對是比進行肺癌篩檢更要緊的事情,因為抽菸所造成的許多健康危害並不是做了一個肺癌篩檢就會因此而消失的。更淺白的說,肺癌篩檢是為了早一點診斷肺癌,但更重要的事難道不是不要產生肺癌嗎?一邊抽菸傷害身體,一邊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冀望早期發現肺癌,恐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吧。至於如果您已經到了一定的年紀,而且具有其他的肺癌風險因子,比如說有肺癌家族史、特定職業史、或者是接觸較多的油煙等等,雖然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證據認為能夠由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得到益處,但是在瞭解這項檢查的優缺點之後,您依然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該進行這項檢查。若是您沒有明確的風險因子,或還沒有到肺癌好發的年紀,那可就要慎重考慮,雖然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也許可以早期發現肺癌,但那些額外的輻射劑量以及等待檢查結果期間的不安是否值得承擔,都應該列入討論的重點。不經討論及權衡好處及風險,逕自認為將低劑量電腦斷層加入自己的年度健檢項目是享受一種「升級版」的健檢,恐怕是目前一般民眾最大的迷思。

總結,「我該作低輻射電腦斷層來檢查肺癌嗎」?簡單的說,應該做肺癌篩檢的人要做,不該做的人不要做,不太確定的人建議先徵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而不是做完以後才焦慮地去找醫師。最後,電腦斷層篩檢的場所也必須列入考慮。在硬體部分,建議可以詢問做一次的輻射劑量大概是多少;在軟體部分,可以詢問做之前是否有人會先幫你評估是否應該做,做完之後是否有人會負責跟你解釋檢查結果以及提供後續的建議。事前多花一點時間及金錢,了解檢查的得與失,比事後的焦慮甚至身體上的傷害都值得多了。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