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莊老師的築夢踏實的人生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越靠近勇者,會發現這十年功的前面還有另一個十年,可能的話還有另一個,或是更前面的十年⋯⋯,近觀莊蓮子老師便是這樣的心情。為了慶祝八十歲的生日,她做了一百個茶壺,送給一百位朋友,並婉謝其他以慶生為名的聚會。七十歲時她計畫做七十支萬花筒,沒想到越做越難,但也完成了三十幾個;她有目標,但不以此為壓力,盡己力不亂腳步,築夢踏實。

每一年的一月一日,她都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舉辦義展,讓每一位認購她作品的朋友將這分心意直接捐給基金會。其來有自:她曾經在榮總接受過癌症手術與術後治療,並在術後循著她的心意分享經驗,協助其他需要治療的人,祝福並予打氣。這樣的義行經過十四年之後就不只是心意而已,是一場又一場的盛宴。朋友們記得每年的這一天要一起相聚,每年的這一天要共同做一件事,每年的這一天要讓彼此知道有好好過生活,就在每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同時也成為她創作的動力,做完一場義展後又是下一場的準備。

2019年元旦走入義展現場,看到各式不同的作品,有些僅僅是展示並不標價,這些歷年來的作品,如立放在整面牆木格裡的陶碗經常引來詢問,馬賽克拼貼畫與實際使用的桌檯,七寶燒技法的畫與飾品,如教堂窗格般的鑲嵌玻璃燈罩與窗花,都各自藏身在展場裡。2004年以融合玻璃手法製作的盤子和彩色玻璃棒,配上七十歲生日時以漂流木或廢棄油桶做的萬花筒,已經成為屋子裡最令人好奇到想要動手把玩的陳列了。近年來陸陸續續為不同花瓶量身打造做的精工銅質底座,配合多種陶器用品如花瓶、聚寶盆、茶具、盤組,也為她贏得許多展覽與比賽的榮譽。本年度採用珠貝、瑪瑙等天然奇石珍品,出現更多綜合了拼貼、金繪、複合媒材在陶器上的變化。

不論是初次來的參觀者或是持續每年見面的朋友,都訝異她如何發想這些創作。不僅每年有新的系列,而且手工繁複,不計成本。她總是表示這些工作對她來說並不是為了生計,而是生活,她從小對於家中使用的物品、自己的穿著,總是有些特別的意見,後來漸漸養成動手做喜歡的東西,在生活裡用自己做的物品、穿自己做的衣服、掛自己畫的畫,也用自己做的茶杯、酒杯、餐盤、花瓶,這種看到好東西就衍生「我也可以」的心情,造就她不斷推陳出新。

得知她一天平均工作十小時以上,大家總是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除了吃飯、休息、運動,她所有的精神都花在創作上,有時從畫設計圖開始,有時就是實做模型,雖然失敗的作品比例不大,都是她經過仔細的推敲之後的技法,譬如她近年很喜歡的立體金綜合拼貼半寶石與人造水鑽的技法,就是先上一層透明釉素燒之後,再上金水低溫二次燒,最後貼上奧地利施華洛世奇水晶。向來都是選用最適當材料的她,表現在生活上也是如此,衣料是好的,但不是貴的;食材是新鮮的,講究的是當季方便而不是奇珍。

對於這樣輕簡生活的觀念,就更想要追究如何養成?以及其對生活的期許?所以徵得莊老師同意,採用錄音訪談,面對這樣一生都被稱讚的美女,的確想要多瞭解她的人生歷程,也分享給對生活有期許的其他讀友。

1938年出生於現今的台北火車站現址,年輕時,她會說「我家就是原來的噴水池」。父親早逝,母親才十九歲,隨著愛情改嫁到漁村,所以她和弟弟一直住在祖父母家,家族親戚不少,是非也多;當時家裡不是窮到不能讓孩子上學,是祖母認為孩子不必上學,所以只讓她小學畢業,16歲就到家族相關的公司上班。這麼小又沒學歷的孩子,注定從掃地倒茶開始,於是她堅持以自己的收入讓弟弟繼續就學,20歲時,最疼愛她的祖父過世,只剩下她、弟弟與祖母。

開始上班之後,因為聰明伶俐,董事長就吩咐要讓這個女孩學做會計、出納,不要只叫她打雜。所以漸漸的,她懂得如何將帳目理清楚,收納支出一定要有憑據。直到現在,她依舊保有記帳的習慣,強調人品中「錢不清楚,人就不清楚」,以行為中進退有守的清楚財目為不貪不伎的指標。

話說在這樣的家庭中如何培養對人生的期許?這個從小就被稱讚美麗的女孩,她喜歡美的事物,從小就要求有合身美感的衣服,但是大人們都不懂這小女孩的要求,只認為她意見多;只有疼愛她的爺爺告訴她:「想要什麼就自己去學,」。所以她出了校門就開始學習裁縫,從上班工作起,每天就整齊打扮去上班。每一位認識莊老師的朋友總是驚訝她的治裝費?一個沒有背景又要養家的女孩如何讓自己這樣體面?她說,一套父親遺留下來的西裝就可以做成一件背心和一條兩片裙,只要配上襯衫,上班時既有精神又體面。下班後,她參加各種手工藝的課程,晚餐後留一、兩個小時學技藝,日積月累,也學會不少功夫。設計衣服時必須的打版、剪裁都難不倒她;打毛衣、織桌巾的速度也俐落;她一直延續這樣的習慣:學,學個不停。她喜歡閱讀雜誌,當時有許多日文雜誌,她拿著雜誌學日文,不會的就到辦公室問長輩;也學著看裡面漂亮的房子,打定主意將來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甚至要有個別墅。

就這樣,在強勁向上的心情裡,她在公司結束營業後,經由客戶的提攜,得到一份在美援會(戰後美國物資救援機構-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後改組為經合會、經建會)的工作,遇見後來的先生。六零年代的景氣裡,他們日以繼夜的為客戶提供了專業的會計與財務諮詢服務,在數字裡點點滴滴累積了好收入,開始置產,沒有多久,他們真的有了房子,也有了年輕時夢想的別墅。她好學的精神甚至讓她留在工地裡看著設計師和工班們綁鋼筋、灌水泥、立窗台、做木作,每一位曾經與她共事過的師傅都驚訝這樣外行的人怎麼都懂得內行的細節!她對每一件事從喜好到專業的程度,從她為了買一顆鑽石,變成買一個珠寶顯微鏡回家,開始學習鑑定寶石,可見一般。

將她的種種生命經驗與外表的觀察累積起來,仿佛是個天生的仙女,許多年輕人看到這樣對藝術狂熱又是個好奇寶寶的案例,實在不知道如何學習?所以我又繼續問起有沒有什麼事影響她,讓她可以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在困頓時也不被打倒?她睜大了眼睛說她只相信「真、善、美」!著實讓周圍聽到的來賓們嚇了一跳,其實我們知道她向來只報喜不報憂,即使安靜的時候,也只在想設計圖,她已經將生命的重心放在創作真善美裡。由她每一年的邀請卡中持續告訴大家,她是多麼的幸運,感謝上蒼。雖然這是一個筆者訪問與生活經驗中極少見的成功範例,甚至不知道如何跟隨學習,但最鼓舞人心的是:在汲汲營營人海裡,真的可以一步一步這樣讓生命踏實,充滿奇蹟,以健康的創作感動周圍的每一個人,用積極的正念回饋基金會。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