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惱人的問題~便秘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每個人對便秘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認為排便頻率少是便秘,有的人則認為費很大的力量解便就是便秘。另外,還有人覺得便秘就是解便份量減少,解便解不乾淨,或是要靠灌腸藥、塞劑、瀉藥解便。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排便的次數從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都算正常。甚至有少數人一週或者更久才解便一次,也不覺得有任何不舒服。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是:一週解便的次數不到三次。依此定義相信很多人都曾發生過便秘,不過短暫的便秘並不表示異常。

便秘的原因
幾種造成便秘可能的原因,包括食物攝取的纖維質和水分不足,生活中缺少運動。甚至環境的改變,例如:旅行、懷孕、或飲食改變也會發生便秘。
便秘也可能代表身體發生嚴重的問題,例如大腸長腫瘤造成狹窄,常造成便秘。所以如果便秘持續,最好就醫檢查。另外,某些疾病也會造成便秘,例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甲狀腺疾病、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脊髓受傷、和中風。

還有很多藥物會造成便秘。止痛藥、抑鬱藥物、鎮靜劑、精神治療藥物、血壓藥、利尿劑、鈣片、含鐵的補充物、含鋁的胃藥,都能引起或加重便秘。
發生便秘時,是否要就醫呢?

任何解便習慣的改變,都需要就醫尋求原因。雖然每個人偶爾發生便秘是正常的,但是便秘如果持續超過三週,最好及早就醫。萬一糞便中帶血,則必須立刻就醫詳細檢查。

診斷與治療

因為造成便秘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療方式必須針對主因,效果才會好。

首先,醫師將檢查構造上是否正常?例如腸道是否狹窄或長腫瘤?在門診時,醫師馬上能用食指內診直腸和肛門是否有異常之處,再用肛門鏡或直腸鏡協助判別。有需要者進一步再安排大腸鏡或者大腸鋇劑X光攝影,尋找大腸內是否有憩室、息肉、或腫瘤等構造的問題?當發現構造的異常因素造成便秘,就針對異常之處進行治療或手術。

構造正常的人,則深入評估腸道功能的因素。例如:檢查消化道蠕動與排空的時間、肛門壓力檢查、肛門括約肌反射檢查、和排便X光攝影。功能的障礙多可利用藥物或生物回饋訓練進行改善。只有極少數的大腸蠕動與排空異常的病人需要手術治療。

在構造和功能上都找不出造成便秘的原因,就歸類於非特異性的便秘。大部份非特異性便秘的人,在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水份的補充、和適當的運動後,需要持續數週時間才能完全獲得改善。幸好,多吃纖維質對身體並無傷害,同時纖維質的攝取還有很多其他益處,例如:降低膽固醇、減少罹患大腸息肉和大腸癌的危險性、預防痔瘡發作等等。

至於藥物引起的便秘,請和醫師好好討論調整藥物減少症狀。當然某些必須使用且不可替換的藥物所引起的便秘,例如嗎啡類止痛藥、精神治療藥物、血壓藥等,則須配合適當的緩瀉藥使用協助改善便秘。但是,因為緩瀉藥效果快又好,所以病人易有依賴性而長期使用。當病人長期使用緩瀉藥後,才發現效果與日遞減,必須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因此請和醫師好好討論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避免緩瀉藥的依賴與濫用。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