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與工程的先驅 專訪羅光楣博士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前些日子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研院院士王平、謝長泰、朱敬一等人歷時27個月研究,發布「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建議」白皮書,提到目前台灣經濟有三問題「法律、環評、兩岸關係」,亟待妥善解決,否則產業轉型不順,將導致台灣落入中所得陷阱,10年內可能會被淘汰。
 
針對「環評」議題,白皮書中指出台灣獨創了環評的「否決制」和由環保機關執行的「審查制」,先把開發者一定會不利影響環境這樣的因素做為前提,最後導致環評會議變成開發團體和反開發團體的角力戰,而且審查時間平均得拖到300天,對於講求商機及速度的廠商而言可能失去良機,這也是國光石化及台塑等分別遠赴大陸及越南設廠的原因。開發與環保果真永遠無法取得一個平衡?這份白皮書強調,環評制度必須改變,並非是要「環境向經濟妥協」,而是邁向一個更理性的討論。
 
看完相關的新聞,我想起了羅光楣博士,他擁有四十年以上的環保工程及管理顧問實務及教學經驗,是台灣環境保護的先驅專家,我想他必定對個中種種有獨到的看法與深刻的體會。
 
羅光楣博士幼年時隨父母來台,家裡子女眾多,靠著雙親微薄的薪水過日字。母親一再告誡必須考上台北的國立大學,出國留學也只能靠著獎學金,羅博士不負眾望苦讀考上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系,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赴美國美國麻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攻讀土木工程。由於求學認真,發表多篇論文受到教授們賞識,順利取得土木工程(主修環境工程)和農業工程雙碩士(主修水土保持),接著他也獲得了美國麻州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學位。

當時正值世界各國的環保意識剛剛抬頭,因此教授鼓勵他留在美國服務,在美國留學及服務期間(自民國53年至73年),羅博士先後以CDM顧問公司資深工程師、Metcalf Eddy/ Connell計畫經理 、CLARK Engineers & Scientists Inc 副總經理、美國佛州州立國際大學(FIU)兼任教授、美國Miami大學兼任教授等身份為美國政府及工業界主持甚多大型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工作,例如早在1973年時即曾負責美國麻州博克來郡之垃圾處理規劃及設計,當時即對垃圾焚化處理作過深入探討,所得到的經驗並曾有效應用於美國佛州得地郡之垃圾處理工程之中。此外,羅博士亦曾負責佛州彭地各達市之污水處理廠之工程及邁阿密國際機場之擴建工程。

1980年代回國時,那時國內經濟起飛,大小型工廠林立,然而政府及民間對環保意識認識不清,政府亦無相關政策,台北近郊常有工廠將廢水污水倒入溪流,奇臭無比,居住環境非常惡劣。幸而政府隨即開始注意到環保的重要,但是國內環評專家很少,於是1974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特別邀請羅博士回國推展環保業務,首先擔任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羅博士擔任教授期間,設立有害廢棄物實驗室(由羅博士親自主持),加強有害廢棄物處理之研究。

1986年12月台灣電力公司首先成立環境保護處,羅光楣博士被延攬為首任處長,在職三年期間曾推動約 四百億之電廠污染改善工程,這些環保工程現皆已完成,使台電成為國內環保界的模範生。  為了積極推廣國人環保意識,1989年10月羅博士創設光宇工程顧問公司,以其環境工程及環境科學相關實務經驗提供國內外產官學界環保服務,迄今已成長為超過五十名員工的專業顧問機構。

關於中研院提出的問題,羅光楣博士以 四十年以上的經驗回答,他認為對私人企業而言,三百天的環評確實太長,導致有競爭力的工廠外移,但是正面而言,環評對於維護台灣的環境,比如改善工廠廢氣、污水、廢棄物的處理、廢水及雨水的回收再利用,令民眾的健康得到改善也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政府積極規劃及推動工業高值化轉型綠能,例如台積電台南廠。雖然企業、政府及民間環保團體可能在意見上有些相逆,但是羅博士認為正反力量還是應該平衡互補,而非互相牴觸,如此才能夠達到雙贏之局面。

對羅博士而言,工作已經與他的生活、甚至生命深深融合,我一直相信,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果然羅光楣博士回顧這充實的一生,最感謝的人除了在美國提拔他的教授以外,就是他的夫人白明珠女士。羅博士與夫人結婚以來一路相扶相持,夫人對家庭的全心付出、以及對羅博士的關照支持,讓他能夠無後顧之憂揮灑專業,是他人生中最堅實的後盾。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