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 健康生活保健康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近的報告,在2005年台灣每7分38秒有一個人罹患癌症,但是到了2014年的報告,每5分0.06秒就有一個人得到癌症。很多先進國家的癌症發生率都已開始下降,但是台灣還一直在往上爬升。在台灣人的一生之中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罹患癌症,與英國及韓國相似,但是比每五個人只有一個人會罹患癌症的新加坡跟日本還高。

癌症是如何發生呢﹖數學家Tomasetti和遺傳學家Vogelstein分析世界69個國家近48億人口中17種癌症與遺傳、環境和隨機DNA複製錯誤有關係,分別在2015年跟2017年兩度在頂尖雜誌「Science (科學)」共同發表癌症發生原因的論文。發現癌症發病率與隨機DNA複製錯誤的相關性非常高(相關係數0.80)、譬如在英國的32種癌症類型中,認為引發癌症的細胞突變,66%是隨機DNA複製錯誤,環境因素只有29%,而遺傳因素更少,只有5%,即癌症的發生不是與個人的飲食習慣、嗜好、環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內、外在因素有關,而是個人的運氣不好,隨機發生細胞突變所引起。
 
然而數學家Tomasetti和遺傳學家Vogelstein的理論並沒有獲得一些傑出的科學家的認同,譬如Hannun在另一「Nature (自然)」頂尖雜誌反駁,認為環境才是癌症主因。更有一些專家評論他們分析時忽略了如菸、酒、輻射線、病毒、空污等環境因素。
 
癌症發生的原因就如圖1.所述,飲食習慣就佔了35%,也就是攝取太少纖維質食物、攝取過多脂肪性食物、黴菌感染食物(發霉穀類、豆類)、醃漬和加工食品等,另外30%是吸煙引起,剩下的30%是跟職業性、飲酒、農藥污染、遺傳、雌激素、電離和非電離輻射、免疫功能缺乏等有關,另外台灣的特產~檳榔,應佔一要素。
 
預防勝於治療,既然已經知道癌症發生的成因,就有解決的方法,何況三分之二的成因是個人可以控制的(飲食習慣和吸煙嗜好)。
 
要怎麼去預防呢?預防分為兩種,一種是一級預防,就是不要讓正常的細胞變成癌細胞;另一種是二級預防,即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級預防有三個方式。
 
一級預防
第一是要攝取合宜的健康飲食:
很多研究報告都指出癌症的成因是攝取過多脂肪、攝取過少纖維質的不健康飲食,可能會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腎臟癌和攝護腺癌等的風險,曾經有研究指出每天攝取50公克的加工肉類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會增加60%。
 
要怎麼吃才能減少癌症的發生風險呢?世界衛生組織強調健康的飲食是類似地中海飲食型態,其飲食內容含有豊富的蔬果、豆類及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以及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並且少用飽和性脂肪、紅肉、加工食品等。不只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也有防癌抗癌的成效。
 
最近英國的研究報告分析了95個不同的文獻,包含兩百萬人的飲食習慣所得出的結論,推薦每天攝取蔬菜水果的份量由5份增加到10份蔬菜水果,一份的蔬菜水果是80克(3盎司)的份量,一份的蔬菜水果例如小香蕉、梨子、三大匙份量菠菜或豌豆,十份水果每天應該吃800克。多吃蔬菜水果能減少癌症、心臟疾病與腦中風發生。
 
第二是要避免肥胖:
Gasocon、Bertrand博士以及許多專家們很早就提出很多證據都指出小孩肥胖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型及胰島素濃度而引起荷爾蒙變化,導致長大成人後容易罹癌。
最近英國伯明罕大學Thomas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英國350萬人的大型研究調查,發現肥胖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49%、腦中風7%,心臟衰竭96%。另外一篇英國倫敦大學Bhasharen博士有關524萬民眾的研究報告,肥胖會增加癌症發生風險,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5kg/m2,罹患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風險就升高10%、肝癌19%、乳癌5%。
 
台灣癌症的發生率,男女性別分別以大腸癌和乳癌居首,兩者都與飲食習慣關係密切,容易發生於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食物的經濟水準較富裕的國家。而台灣隨著經濟水準提高,飲食習慣漸漸西化,肥胖人口增加,導致大腸癌和乳癌發生率升高。
 
大腸癌的發生機制是攝取脂肪時,體內幫助脂肪吸收的膽酸分泌增加,其與大腸桿菌作用後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刺激大腸細胞,使之突變,導致癌症。而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經由正常排便將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至於女性乳癌,婦女體重過重或肥胖,體內脂肪可以轉變成女性荷爾蒙,長期刺激乳腺細胞會導致細胞癌化,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美國西雅圖的Neuhouser博士最近的研究也再度強調這點;至於已經罹患乳癌的女性,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復發率較高,存活期也較短。因此無論是一般女性乳癌的預防或罹患乳癌患者的健康恢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纖維食品、加上適度的運動、讓體重維持在標準範圍內,就可遠離癌症。
 
第三是適度的運動:
最便宜而且最有效的預防癌症的方法就是運動,中等程度運動每週要150分鐘,也就是一個禮拜至少要運動5天,每次30分鐘,而劇烈運動要每週75分鐘。對經濟情況比較好的人可以到健身房去運動,但是有些人因為太忙或因為經濟情況無法去健身房怎麼辦呢?最近的研究發現只要每天在家裡做家事如擦地板、洗衣服等就能達到運動效果,到公司上班最好少搭電梯多爬樓梯,多走路、騎單車,盡量少開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在公司前幾站就下車走路到辦公室,這些都不需要劇烈運動,只要多走路多活動讓呼吸加速就能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可以減少早死的機率。總之有運動比不運動好,而且運動要持續2年才能達到減少死亡風險的目的,當然也要注意禁菸少酒、避免肥胖。
 
二級預防
接下來談到二級預防,正常細胞變成壞細胞可能要10到20或30年後才能增殖到目前超音波、斷層或核磁共振可以檢查出來的1公克(109)大小,病人由於臨床症狀不明顯,缺乏警惕心而忽略體檢;但是癌症細胞是成幾何數增長,3到6個月後腫瘤急速增成1公斤(1012),此時已屬晚期,腫瘤的侵潤、轉移就會開始呈現臨床症狀,如咳嗽、出血、摸到腫塊等。
所以癌症早期診斷非常的重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就能完全治癒」,所以平常就要關心自己的健康,身體上微小的症狀例如疲勞、疼痛、食慾不振、頭痛、不明原因發燒等常常被忽視,如有下列之一症狀就應該去醫院就診。
 
一、大小便習慣改變
排便本來每天都很固定,最近一兩個月來排便習慣改變,譬如下痢或便秘就可能與大腸癌有關。另外排尿的頻度改變或血尿等也要注意,良性的話可能是腎結石、尿道結石等,但是也可能與腎臟癌、輸尿管癌症、膀胱癌,或與攝護腺癌跟有關。
 
二、潰瘍久不癒合
皮膚或其他部位傷口久不癒合,如果不是糖尿病病患,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也要注意是否與皮膚癌有關。如果疣或痣明顯的改變,發生糜爛、潰瘍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東方人比較少)。
 
三、不正常的出血跟分泌物
更年期後女性停經後陰道有出血現象就是一個警訊,另外像乳頭有不正常的分泌物都要特別注意,這些都可能是子宮頸癌、子宮癌及乳癌的徵兆。
 
四、身體部位的皮膚變厚或摸到硬塊
身體表面的皮膚腫塊分成兩種,一種是具有柔軟、彈性的良性脂肪瘤,,另外一種是比較堅硬的腫塊,必須特別注意,尤其是位於乳房、頸部、腋下、腹股溝等位置。女性最好能夠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發現硬塊最好到醫院做檢查,因可能與乳癌有關。
 
五、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如果吃完東西覺得常常腹脹不舒服或是吞嚥時感覺有異物梗在胸部就須小心,因為可能是早期的胃癌、食道癌等。
 
六、長期咳嗽或聲音嘶啞
感冒時咳嗽一兩週很正常,但是如果長期持續咳嗽,而且咳嗽中痰裡帶有血絲更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吸菸者。另外是聲音突然改變或沙啞時,可能跟口腔癌、頭頸部癌、肺癌、食道癌的腫瘤壓迫發聲器官,導致聲音改變。
在台灣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口腔癌,因為台灣吃檳榔的人口非常多,所以口腔癌的發生率也慢慢在增加,如果覺得口腔有異物感,最好能夠照照鏡子看看口腔裡面有沒有白斑,每個人最好一年至少兩次到牙科洗牙,因為台灣牙周病的發生率非常高,也順便讓醫師看看口腔內有沒有不正常的白斑或粘膜變色,這些可能是早期口腔癌的徵兆。
 
總而言之, 維持我們身體健康非常簡單,只要攝取健康的飲食、維持正常的體重、適度適量的運動,另外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心理上的壓力,也會影響生理健康,增加癌症發生,所以儘可能減少自己的壓力。另外為了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45歲以後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參加國民健康署提倡的四癌篩檢: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每一個人一年之中總有身體不是很舒服的時候,看診時也可以請醫生幫忙做全身檢查,從頸部、腋下、腹股溝有無腫塊,肝臟脾臟有無腫大等,可能會幫你早期找出身體的異常。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