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癌症的看法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當患者在知道自己患癌症時,往往「談癌色變」,不知道癌症如何產生在自己身上?腫瘤發展到什麼程度?有何治療方法?療效如何?預後如何?一連串的未知問題擺在面前,病者因而出現恐懼、焦慮的情緒,繼而透過各種途徑瞭解中西醫及各種民間療法、自然療法、另類療法,並迅速採取行動。部份早期癌症病人迷信所謂中醫秘方、偏方治療,誇大現代西醫治療的副作用,拒絕合理的手術、放療或化療,最終延誤治療,在抗癌過程中走了彎路。有些病人僅相信現代西醫的治療,忽視精神飲食的調理,並認為中醫不能縮小腫瘤而放棄合理的中醫治療帶來的好處。


中西醫各自發揮着不同的作用,以目前西方醫學治療癌症,普遍應用外科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等療法。近數年來,隨着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突破,腫瘤治療學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早期癌症經過西醫治療後大多獲得治癒,中期和部份晚期癌症的腫瘤得到有效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經西醫的各種紓緩治療後減輕了痛苦,改善了生活質素。雖然西醫對癌症的治療不斷取得進展,但其強烈的毒副作用,引起臨床醫師們的重視,也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儘管如此,醫學界還是對腫瘤治癒率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更因手術適應症,放、化療的毒副反應等因素的制約,目前許多醫學家把目光轉向天然抗腫瘤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在探研中更顯中醫藥治癌的特殊優勢。而中醫藥長於整體調理,扶正固本,可增強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素,但中醫藥抗腫瘤作用溫和,具有穩定腫瘤作用,縮小腫瘤的效果不夠顯著。長庚醫院的研究也指出住院病患在中醫的輔助治療下,患者平均體重上升和整體健康狀態改善,口腔癌和鼻咽癌患者的疲倦情況也較為減輕,中醫住院治療期間無發生嚴重之併發症。可見中西醫的結合治療,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之長,在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及維護和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質素方面,可取得比單純中醫或單純西醫治療更佳的療效。
 
以手術而言,對於早期和部份中期癌症患者,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可迅速降低癌瘤負荷,但無法防止術後的復發和轉移。手術有創傷,出血,容易耗傷氣血,損傷臟腑經絡的副作用。手術後用中醫藥調理,可減少或消除術後各種不適,加速康復。如肺癌術後,患者存在咳嗽、胸痛、氣喘、乏力等,屬於肺脾兩虛,中醫補益肺脾,寬胸理氣化瘀止痛,可助緩解上述不適,促進身體盡快恢復。如胃腸腫瘤術後,出現腹脹、食慾差、腹痛、便秘或腹瀉,可以健脾和胃,理氣化濕之藥紓緩。經過手術後2-4周的中藥調理,患者脾胃消化功能得到恢復,體力增強,手術引起的種種不適已得到大部份的緩解。為術後的進一步化療或放射治療創造條件。
 
對於需要術後放療或化療的患者,中醫藥如何配合?
 
在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方面,放射治療引起的毒性反應程度,與照射部位、照射面積及每次照射劑量以及總劑量有關。中醫認為放射線是一種「火熱毒邪」,會耗氣傷陰,損傷脾胃肝腎等。根據放射治療部位不同,引起的放射反應不同,中醫治法方藥有別。舉例來說,腦部腫瘤放射治療可能導致腦組織充血、水腫,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中醫以滋腎平肝,活血利水來治療,常用枸杞子、熟地、川芎、川牛膝、豬苓、鉤藤、石決明等中藥來舒緩腦腫造成的不適症狀。另外如做腹部的放射治療後,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嘔吐、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或有便血等腸胃道的副作用,中醫常以健胃止嘔(白朮、茯苓、砂仁、陳皮、竹茹…),或是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澀腸止瀉(地榆、愧花、白頭翁、馬齒莧、敗醬草、赤小豆…)等方法治療。
 
癌症治療中,化學藥物在抑制或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給正常人體組織器官帶來損害,導致造血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毒副作用。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防治化療毒副作用。像是化療後常見有神倦、頭暈、疲乏等,現代文獻也證實:透過服用補中益氣湯或是針刺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可以改善與腫瘤相關的疲倦。另外化療後常見的脫髮,中醫常使用熟地、何首鳥、女貞子等中藥來補腎養陰、涼血活血、補血生髮,進而達到脫髮減少的效果。
 
癌症經手術、放療、化療及中醫中藥治療後,腫瘤局部殘存的癌細胞在適合於生長的條件下在原發部位發生新的病灶,稱為復發。殘存癌細胞經血、淋巴系統以種植方式散播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同一類型的腫瘤,就是轉移。影響癌症復發與轉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要素是首先存在殘存癌細胞,即中醫稱之為「伏邪」、「餘毒」。殘存癌細胞不是一般的「伏邪」,而是一種「殘餘毒邪」。其次是患者在多種因素如七情所傷、過勞包括勞神、體勞以及治療時攻伐太過等均可進一步加重正氣虧虛,導致免疫功能的降低,不能有效清除體內殘餘癌毒,於是出現復發轉移。因此,防治復發轉移需要從兩方面著手:既要扶正固本、又需袪邪攻毒。但應具體分析每一位病人的不同情況,分辨病期早晚、病理類型,詳辨虛實緩急、體質類型,掌握好扶正與攻邪、治本與治標、中醫與西醫結合等關系,制定確當治療措施。扶正固本,調理體質重在「三調」。其一,調心:中醫講「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意思是強調精神意志、情緒對人體生理病理的重要性。腫瘤患者「調心」的目的是消除恐懼焦慮,消除悲觀抑鬱情緒,積極面對和配合腫瘤診治與康復。其二,調補體質:湯藥內服調理陰陽臟腑,腎為先天之本,膏劑緩補元氣腎氣,針灸平衡臟腑經絡氣血,如此方可提升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其三,調理胃氣:脾胃為後天之本,「有胃氣則生」,即有胃氣才有生氣,有胃氣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因為脾胃消化是人體能量和動力的源泉。調胃首重飲食調理,藥食同源,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亦藥亦食」的食材,經過精心炮製出色香味美的藥膳,可以增強病人的食慾。另外,要重視患者大便的調理:要治理好便秘及腹瀉。只有飲食大小便正常,患者才能獲得營養能量,為抗腫瘤提供物質基礎,試想如果患者飲食極差,營養嚴重不良,又如何抗癌康復呢?
 
有一位大陸中醫著名教授曾說:「中醫是一門崇尚禮的醫學,而西醫是崇尚刑的醫學。但因為形勢沒有辦法避免,亂世用苛刑,所以實際上中醫一直是不排斥西醫的,一直認為刑、禮是要並用的,從古到今,禮部和刑部並列,都是一品大員,上朝的時侯,禮部尚書在左刑部尚書時在右,不能說廢刑而存禮,也更不能廢禮而存刑。」
 
如果說西醫治病抗癌治療主要是針對腫瘤病灶局部治療,其運用原則根據腫瘤局部病灶的影像、病理、生化檢查數據的表現加強腫瘤治療;那中醫則藉由「調心、調體、調胃」來達到全身整體調理。經過中西醫兩者結合的治療,使病人能與腫瘤和平共處,獲得滿意生活質素和長期生存。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