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溫泉療養從北投說起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日本得到臺灣前兩年,德國硫磺商人奧利,來到北投與平埔人做硫磺生意進而發 現了溫泉,他知道溫泉對疾病的療效,於是在今天三軍醫院北投分院位置興建了臺灣最早的溫泉俱樂部。
 
1895 年日本開始統治臺灣,在此之前總督府的官員早已收集許多文獻資料,其 中清國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便有提到,北投社原住民就曾使用「磺水」(至今 北投人仍習慣講溫泉為磺水)進行療養,對於愛泡湯的日本人,這當然是重要的 情報。剛到臺灣的日本海軍少將不幸罹患疾病,經在臺灣居住的外國友人介紹, 來到奧利俱樂部暫住,利用溫泉做療養獲得不錯的效果,此事被臺灣總督及軍醫 總監知道後,先後來北投視察,並派陸軍軍醫、藥劑官及測量人員,測量北投溫 泉場附近地形環境及調查溫泉水質。
 
從當年購買德國硫商奧利的溫泉俱樂部電報,及為數可觀的文獻紀錄中,可看得出來總督府在新北投土地的取得,不是用租借的、就是用購買的,臺灣守備工兵 第一中隊著手修築從臺北大稻埕到北投的道路於 1897 年竣工,駐守北投的工兵 隊在營地山崖下發現溫泉的泉源,便就地蓋起簡單的浴槽及房舍,供軍人沐浴用。 1898 年臺灣總督府陸軍衛戌病院北投療養分院(轉地療養所)落成,可供療養的溫泉浴室開始使用,過了幾年改由臺北守備步兵第二大隊兵營進駐。1904 年日俄戰 爭爆發,在遼東半島作戰的傷兵大量送到氣候溫和、又有溫泉的北投來做療養,從地熱谷流出的含鐳溫泉,被認為是非常具有療效的溫泉,此間的傷兵來來去去而聲名逐漸遠播,成為遠近馳名的溫泉鄉。1912 年「陸軍衛戌病院北投療養分院」改名「臺北衛戌病院北投分院」,1936 年衛戌條例廢止,再度改名「臺北陸 軍病院北投分院」直到 1945 年終戰。
 
在 1905 年臺大醫院高木友枝臺灣婦人慈善會幹部等人共同組織了臺灣浴場改良會,1906 年臺灣婦人慈善會接續總督府陸軍衛戌病院北投療養分院位於北投溪 畔的溫泉浴室,希望導引頂北投十八份磺嘴口湧出溫泉(酸性硫酸鹽泉,俗稱白 磺),規劃建立一個完善的溫泉浴場,讓民眾都可以平價享受,獲得民政長官後 藤新平贊成及捐款鉅額支持,也帶起臺北士紳們也爭相出資、捐地、捐贈設備,改良會因此而做得極成功,隨後聘請鐵道部修築設立鐵之湯臨時浴場,開始開放給民眾使用,隔年鐵之湯浴場改建成更完善的公共浴場,這是第一代的北投溫泉公共 浴場,又稱為慈善浴場,臺灣人叫他三仙間,1913 年改名瀧乃湯。
 
提到北投溫泉旅館,便要從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平田源吾說起,1845 年平田源吾出生在豐前中津奧平藩,他曾參加倒幕行動而受到槍傷,明治時期也當過學徒、警察、商人,爾後在大阪住友家從事礦山工作,日本統治臺灣後,平 田因曾有礦山工作經驗,而抱著發財夢來臺灣進行採金工作,但過程中備受挫折,試掘請願書也遭當局拒絕,在山區進行調查時受的傷,連日潮濕氣候使得傷口潰 爛,加上腳氣病發作,回到臺北的平田在大稻埕建昌街臺北醫院求診時,打聽到淡水河畔某處叫 patao 的地方有溫泉,1895 年 12 月經過整整兩天的找尋,在第二 天原本要放棄的歸途,卻意外的一腳踏進冒著溫泉氣味的野溪,發現北投溫泉。平田在北投停留大約十天,野溪泡湯的舉動,使得沒有使用溫泉習慣的北投當地人家面面相覷,好奇圍觀的民眾與日遽增,一時成了奇景。1896 年 1 月本來平田源吾,便想來北投居住,但當時有「匪魁」簡大獅等蟠踞,遇「內地人」即襲擊予以殺害,過了幾個月平田才又再次來到北投,並在礦港水畔購買一間簡陋木屋居住當作棲所,進而每天享受最讚的北投溫泉。直到有一天,臺北大稻埕憲兵屯所伍長為了治療皮膚病來到北投,在經過平田屋舍時興起住宿念頭,懇求平田, 因憲兵伍長留宿時也幫忙平田整理附近環境,方使得平田乾脆展開旅館經營,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焉而誕生,接下來的「保養園」、「松濤園」也相繼開張成了臺灣第二及第三家溫泉旅館。
 
可見百年前起,日本人便來到北投浸泡野溪溫泉,直到 1901 年 3 月因警察以傷風敗俗為由,禁止民眾進入溪中洗浴泡湯,溫泉旅館「天狗庵」平田源吾發起整頓運動,在溫泉溪第一瀧浴場處搭建遮蔽屋頂、兩旁圍起雙重籬笆、整理附近環境,於 1902 年 4 月獲准再度可進入溫泉溪泡湯,從此北投溫泉溪第一瀧有了「湯龍浴場」的名稱,而周圍附近成了最初公園的雛形。
 
1905 年平田源吾募集資金、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課長村上彰一命名北投溫泉守護 神「湯守觀音」開光,供奉的初代觀音堂便坐落在日後公園大噴水池旁,1913 年北投公園闢建時拆遷。
臺灣婦人慈善會 1907 年取得湯瀧浴場的經營權,便與北投當地居民在附近種植 花草樹木、規劃花圃美化環境、放置休息長椅,至此更有公園的樣貌。1910 年臺北廳長井村大吉著手計劃北投溫泉公共浴場,1911 年北投地區自來水道完工,利用水道的洩壓建設北投第一座防災用噴水蓄水池(今綠建築圖書館前),1913 年 6 月在修築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同時規劃設置北投公園,這是北投公園誕生的情形。而最早的北投野溪溫泉於北投溪第一瀧及第二瀧,地方稱它叫「湯瀧浴場」, 隨著 1913 年新公共浴場完工,原來的公共浴場(鐵之湯慈善浴場)則改名為 「瀧湯浴室」,以與公共浴場及湯瀧浴場有所區別。
 
1905 年由日本學者岡本要八郎發現稀有礦石「北投石」,總督府下令北投溫泉溪 成為保護區,再度禁止民眾進入,1912 年 6 月 17 日臺北廳公告北投溫泉溪禁止 開採北投石,11 月 20 日「北投石」命名為正式學名,也在同年「湯瀧浴場」被拆除而成了歷史。1923 年裕仁皇太子行啟至新北投溫泉溪,當地居民早已耳聞皇太子 喜好地球科學,事先已在溫泉溪二瀧上方鋪好平整數顆大石,皇太子蹲在石上撈起鑑賞溫泉溪中聞名於世的國寶礦物「北投石」,並對北投溫泉讚賞有加,不但有對人身體的療效,還能孕育生成這稀有難得的礦物,皇太子涉溪所走過的石頭,還在原地保存數年,到了 1934 年 12 月北投居民在皇太子曾經所渡涉溫泉二瀧上方溪畔,募資豎立了「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來紀念這段事蹟。
 
在浴場線設立之前,遊客搭乘淡水線在北投站出站,步行或乘人力車走在今天的光明路,朝北投小學校(今溫泉路北投國中)方向往上走,在松濤園 及北投郵便局旁(今溫泉路 73 巷,日本時代中期稱溫泉町),順著小路繞 到山腳下,就會到達湯瀧浴場,北投溫泉溪流有五落瀧(瀑布),第一瀧下面凹陷處腹地、深度及泉溫,使得這裡是整條溪流最受歡迎的露天沐浴泡湯處。
新北投地區因豐富多樣泉種,慕名而來的泡湯 客越來越多,1913 年完成東亞最大浴場「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後,總督府鐵道 部有鑑於此,於 1916 年 4 月 1 日增設浴場線新北投站,使來新北投泡湯更加利 便,也在那時分別有了「新北投」、「舊北投」這兩個地名。
 
縱貫鐵道淡水支線開通之後,鐵道部與新北投地區便有許多緊密的關係,1903 年起每年夏日的「納涼列車」、1905 年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為北投溫泉守 護神湯守觀音命名、1906 年臺灣婦人慈善會委託鐵道部興建北投第一代公共浴場俗稱「鐵之湯臨時浴場」、1916 年北投內地人(日本人)組合與鐵道部合作出資興建鐵真院(今普濟寺),還有鐵道部工務部長新元鹿之助的新元紀念館……等,而 1896 年 8 月成立臺灣第二家溫泉旅館松濤園,日後還成為與內地(日本)全國鐵道同盟旅館,算來也是特約服務的翹楚。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