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路—癌後生活調適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與一般疾病不同,癌症帶給我們的衝擊並不僅止於健康層面,更會連帶影響到情緒、想法、調適,進而波及整個家庭、工作、社交圈等,並且對生活帶來難以忽視的改變。舉例而言,癌症的療程常需要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期間除了門診及住院治療外,在作息、飲食、活動等各層面都必須依身體狀況進行調整,療程結束後也要持續回診追蹤,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調整原本的生活習慣來配合。但是,生病後我們往往忙著瞭解疾病,尋找新的治療方式,討論如何補充營養,卻忽略了也要為生活中其他層面做準備,以至於生病後的新生活彷彿只剩下一個主題:「癌症」。

當身體從其中一個狀態,變成唯一的存在內容……

不可否認地,罹癌後疾病確實會佔去我們生活中大半的篇幅,需要花很多時間及心力去適應。我們不但要開始學習陌生的醫學專有名詞,經歷未曾聽聞過的醫療程序,努力在治療之餘增加身體的營養及免疫力,還要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建議或偏方中,分辨出哪些適合自己的狀況,哪些則不需要去嘗試,這些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當我們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疾病上時,許多原本擁有的其他生活層面就逐漸消失了,諸如:穩定的情緒、休閒活動、家庭生活、社交關係等,似乎必須要先等到疾病被治癒了,我們才有餘力顧及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但事實上,這些被忽視的層面往往對身體健康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在一個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在前一週遭遇較多負向生活事件,或是有較多負向情緒的大學生,體內抗體明顯比其他大學生少,證實了這些負向事件或情緒會降低我們的免疫功能。而另一個研究結果則顯示,當人們採用書寫、訴說或運動等方式來宣洩情緒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活化程度明顯增加。同樣的,研究也證實了良好的社會支持跟社交活動都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由此可知,身體、心理、社會等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其實都會彼此互相影響,若只注重身體狀況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壓力的增加,並且讓我們的正向情緒跟活動變得越來越少,反而影響到身體健康。反之,若我們能適當地兼顧各個重要層面,在注重身體健康之餘,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家庭等,不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讓我們擁有美好的生活品質。

那麼,要如何為整體的生活作準備呢?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進行:接納目前疾病帶來的限制、保有過去生活中的重要價值、開創未來對自己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接納目前疾病帶來的限制
事實上,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當試著顧及生活中其他層面時,常常令自己感到失望。像是想從事原本喜歡的運動休閒,卻發現沒有足夠的體力;以前可以和家人朋友出門散心,現在卻常因抵抗力不好必須待在家中,這些變化確實會讓人感到相當沮喪。疾病無庸置疑地會帶來一些限制,有些限制可以慢慢回復,有些則可能會一直影響我們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我們將目標放在「回到跟過去一模一樣的生活」,很容易在過程中遇到相當多困難和挫折,反而違背了我們想要好好過生活的用意。這就好比是移居美國的華人,若想要吃到道地的中國菜,勢必會受到很多環境造成的限制:可能沒有合適的食材,或者找不到對味的調味料。若是他仍堅持要餐餐吃到道地的中國菜,這個堅持反而會成為壓力、挫折及失落的來源;但若是他能彈性地利用美國食材及調味料,嘗試找出可以接受的新味道,那麼不但可以享用到想吃的中國菜,甚至有機會創造出同樣可口的新菜餚。換句話說,對於疾病帶來的限制,我們一方面可以多瞭解相關資訊,嘗試用各種方法來減少這些限制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對於無法在短時間內改善的限制,則可以調整原有的生活習慣,讓這些限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中的阻礙。舉例來說,癌症及化療皆會造成體力上的減弱,我們可以去找出各種增加體力的方式:如何適當的運動、如何補充營養、如何設定計畫來達成目標等;另一方面,當體力無法馬上提升時,我們可以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將原本1小時的散步改為早晚各一次30分鐘的散步、與朋友聚會前先說明自己的狀況,並將聚會地點約在自己可以隨時休息的地方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減少體力不佳造成的影響,並同時照顧到自己的生活。
保有過去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在調整生活型態時,我們需要考慮很多過去的生活事務或習慣是否仍要保留,這時,不妨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持續做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保留下來的是甚麼。例如:一位家庭主婦希望能夠繼續處理家務,為什麼處理家務這件事對她來說如此重要?有可能是因為擔心其他家人不會做家務,也有可能是希望自己仍能為照顧家庭盡一份心力,或者是因為完成這些家務會讓她有成就感,同時還可以藉此轉移注意力,讓心情輕鬆一些。當我們瞭解這件事情對自己的重要性為何,就會知道該如何安排調整才會最有意義。如果這位家庭主婦在意的是其他家人不會做家務,那就可以從親手做改變成指導孩子如何做家事;若對她來說重要的是要能夠持續照顧家庭,那也許可以試著用增加與家人互動的時間、陪孩子寫功課或玩遊戲、傾聽先生工作上的壓力等方式,透過付出關懷來繼續照顧家庭;若是她希望可以獲得成就感並讓心情放鬆,就可以嘗試其他較不耗體力,但同樣可以獲得成就感、轉移注意力的活動。如此一來,我們不但可以真正了解這些事務對自己的重要價值為何,也能夠根據目前的狀況來進行彈性調整,使新生活更加貼近自己的需求。


開創未來對自己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過去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各種習慣、壓力而埋頭努力,卻很少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檢視生活是否確實走在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上。一位在安寧病房工作的護士,曾詢問許多末期病人這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情是甚麼,結果她驚訝地發現許多人都對同樣的事情感到後悔:沒有鼓起勇氣過自己喜歡的人生,卻一直努力達成別人的目標;太認真工作,卻忽略身邊重要的人;希望自己曾更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沒有跟好朋友保持聯繫;希望自己曾選擇讓自己過得更快樂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注意到,很多時候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唾手可得的幸福。打一通電話,安排一次出遊,好好享受一杯咖啡,在公園呼吸新鮮空氣,有時候一個簡單的行動,就會帶來很大的滿足。生活其實是一種選擇,養成習慣讓自己經常有一小段時間安靜下來,認真地思考甚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甚麼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可以幫助我們更知道如何安排生活,並朝向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邁進。

荷蘭的精神醫學教授范丹伯醫師在病床邊的溫柔一書裡寫道:「每個重病的開始都是一個句點。常態的生活抵達了終點,另一個完全未知的生活才要啟程。」要重新適應一個陌生的生活,確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也並非一蹴可幾。然而,就像是搬遷到一個新環境一樣,雖然要離開熟悉的生活非常辛苦,但漸漸地,我們總是能夠逐漸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新生活。瞭解並改善、調整目前的限制,找出過去生活中真正想要保留的重要價值,開創未來對自己有意義的規劃,相信我們都能夠慢慢地步上軌道,活出讓自己滿意的新生活。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