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常見的良性腫瘤 它們和惡性腫瘤有關係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人體的皮膚共分為三層(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每層皮膚中的細胞隨著我們年紀的增加,都有不正常增生的可能性,這種不正常增生的行為,若只侷限在皮膚、界線清楚、不會超越皮膚的範疇侵略到其下的骨骼、也不會遠端轉移,我們便稱之為」皮膚良性腫瘤」。又因為皮膚內所包含的細胞種類包羅萬象(如角質細胞、纖維母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汗腺細胞、脂肪細胞等),每種細胞的增生都有可能形成良性腫瘤,故皮膚的良性腫瘤種類繁多且表現各不相同,幸運的是,絕大多數的皮膚良性腫瘤都不會癌化(也就是不會變成惡性腫瘤)、或癌化的機會極低,以下介紹常見皮膚腫瘤的臨床表現、及是否有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

脂漏性角化症(老人斑)
脂漏性角化症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雖然俗稱」老人斑」,但常在中年人便會出現,好發在陽光照射的到的地方,如臉部、手背、及手臂的背側,因此被認為與陽光照射有關。臨床表現為一界線清楚,皮膚色、咖啡色或黑色之斑塊,初期多與正常皮膚齊平,隨著時間的增加可能漸漸突起,又因為多長在臉上,突然隆起的病灶常會引起病人的擔心,但脂漏性角化症本身惡性變化之機會極低,若因美觀之考量,可使用雷射、電燒、或手術的方式去除。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好發臉上的惡性腫瘤(如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癌等),臨床表現可能與脂漏性角化症相似,故臉上突然出現之咖啡色或黑色的病灶仍不可輕忽。

表皮囊腫(粉瘤)
表皮囊腫俗稱粉瘤,是由表皮細胞形成的囊壁,加上囊壁內累積的角質所構成,好發在成年人,可生長在皮膚的任何地方。臨床表現為一皮膚下的半球形隆起,與周圍組織無沾黏故可自由移動,有時病灶中心可看到一孔洞,用力擠壓會從孔洞中擠出乳酪狀的物質(其實就是囊壁中累積的角質),並帶有惡臭味,平時不癢不痛,但發炎合併細菌感染時,會有紅腫熱痛之現象,擠出的物質可能由乳酪狀變為化膿。表皮囊腫惡性變化的機會極低,若因反覆發炎造成病人困擾、或外觀的考量,可使用手術切除。

軟纖維瘤
軟纖維瘤又稱為表皮乳突狀瘤,是由真皮層的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好發在成年人,尤其是在較為肥胖的女性較常發生,多長在易摩擦到的位置(如頸部、腋下、胯下等),但軀幹和四肢亦可出現,臨床表現為一顆或多顆、皮膚色、帶柄息肉狀的病灶,摸起來軟軟的。軟纖維瘤惡性變化的機會極低,若因為反覆磨擦造成破皮傷口,或因美觀考量,可使用電燒、雷射或手術的方式切除。

皮脂腺增生
皮脂腺增生的成因是皮膚內分泌皮脂的腺體細胞數目增加並變大而形成,好發中老年人,多生長在臉部(人體皮脂腺數目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臉頰、前額及鼻子,但亦可發生在會陰部。臨床表現為一個或多個的黃色丘疹,中央凹陷外圍呈多葉型增生,不癢不痛的病灶。皮脂腺增生幾乎沒有惡性變化的可能,若因美觀考量,可使用雷射、電燒或外科手術的方式移除。

多發性皮脂腺囊腫
多發性皮脂腺囊腫是真皮層內形成分泌皮脂腺的囊腫,部分病人與遺傳有關,另一部分則是偶發的病例,在年輕時便可出現。臨床表現為多顆皮膚色或黃色的皮下結節,外觀不明顯但可觸摸到,好發前胸、上臂或陰囊,不癢不痛,但若囊腫發炎或細菌感染時,可能會有疼痛並出現化膿性分泌物的症狀。多發性皮脂腺囊腫幾乎不會有惡性轉變,若因美觀考量,可使用雷射或手術的方式去除。

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位於皮下組織的脂肪細胞增生所形成的,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一般而言在中老年人較常見,好發軀幹及四肢。臨床表現為一顆或多顆、圓形或卵圓形、生長在皮下、可觸摸到並可自由移動的腫塊,質地偏軟。脂肪瘤體積較小時因埋在皮下,肉眼可能無法看見而只能於觸摸時發現,但若體積較大可能由皮下頂出一腫塊,此時則肉眼可見。大部分的脂肪瘤不癢不痛,但少部分病患可能會有壓痛感,脂肪瘤惡性變化的機會也很低,但若觸摸到的皮下腫塊硬度較高而非柔軟的,或與週圍組織沾黏無法自由移動,便無法排除惡性脂肪肉瘤或其他惡性腫瘤的可能,此時建議接受一手術切除,並將檢體送病理檢查,以確定診斷。

櫻桃狀血管瘤
櫻桃狀血管瘤又稱為老年性血管瘤,是由真皮層內的微血管增生所形成的,盛行率隨著年齡而增加,故在中老年人身上較常出現,好發在軀幹,但四肢亦可見。臨床表現為一顆或多顆、肉眼可見、櫻桃紅色到紫色的病灶,剛出現時多為扁平的丘疹,但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大並隆起成小結節,櫻桃狀血管瘤不痛也不癢,幾乎不會有惡性變化的可能,故一般不需治療,若因美觀考量,可使用雷射、電燒、或手術的方式去除。

日光性角化症
日光性角化症的成因是皮膚表皮的角質細胞過度增生所形成,與長期紫外線照射及免疫力低下有關,好發老年人,男性較常見(可能與紫外光的曝曬量有關)。大於百分之八十的日光性角化症都生長在臉部,但亦可出現在頭頂、頸部、手臂、上臂部等陽光可曝曬到的地方。臨床表現為一顆或多顆、紅色粗糙並覆蓋角質層的病灶,其上覆蓋的角質層甚至可大量增生形成一尖角,大小約2-6mm,但也可能大至數公分。可能有癢、刺痛或容易出血的情形。日光性角化症被認為是癌前期的病灶,有極大的機會進展為皮膚鱗狀細胞癌,因此必須要接受治療,可使用冷凍、電燒或手術的方式去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光性角化症暗示著病人有較高量的紫外光曝曬史,因此也要指導病患注意身上其他的皮膚病灶,因為這樣的病人出現其他與日曬有關的皮膚惡性腫瘤(如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癌等)的機會也較高。

結語
本文介紹八種常見的皮膚病灶,分別來自皮膚的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層。這些皮膚良性腫瘤中,唯有日光性角化症惡性轉變的機會較大,其他絕大部分的皮膚良性腫瘤惡性變化的機會都不高,但若良性腫瘤出現以下變化:
1.外型不對稱、不規則。
2.短時間內病灶快速變大、隆起。
3.顏色不均勻(單一病灶混雜有多種顏色:如紅色、粉紅色、咖啡色、黑色)。
4.輕微碰撞便有容易出血的情形。
5.出現傷口無法癒合、長期糜爛的潰瘍。
6.皮下腫瘤質地變硬、或與週圍組織沾黏無法移動。

最好盡快尋求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確認這些良性腫瘤是否已有惡性轉變,而若皮膚的原發性腫瘤便有上述幾項特徵時,須盡快就醫,因具有這些表現的皮膚腫瘤常是原發性的惡性腫瘤。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