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白不要傷害 談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人從一出生就邁向了成長之路,經歷青春期的快速發育與青年期的卓然挺立,接下來,無聲無息地,中老年階段的衰老便悄悄來臨了。雖然全身各器官系統都在同步進行著老化的過程,外顯的皮膚卻首當其衝。

皮膚老化的蛛絲馬跡最容易被自己和他人觀察到,包括鬆弛、下垂、皺紋、斑駁的色素,甚至黑斑,但是並非全身皮膚都呈現同樣的老化程度,而是以長時間暴露於外的臉部和手背最為明顯。如果長年因工作或個人習慣大量曝曬陽光的人,則會在手臂和頸部等部位看到相似的變化。相反地,即使是爺爺奶奶級的長輩,盡管他們的臉上歷經風霜,佈滿歲月的刻痕,但是終年不見天日的臀部卻仍然可能潔白無瑕而較少皺紋。這樣一比較就知道「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紫外線」!臀部皮膚因為始終未曾受到紫外線的照射與凌虐(除非他們喜歡去天體營裸曬),所以延緩了老化的速度。既然如此,若談到皮膚保養、美白回春,甚至凍齡等話題,就一定要先對這皮膚老化的元凶:紫外線,作一番深入的了解。

紫外線依其波長之長短可分為UVA(紫外線A)、UVB(紫外線B)及 UVC(紫外線C)三種-(一)UVA:波長320~400奈米(nm),它可以穿透雲層,因此佔了日光紫外線的百分之九十五;它也可以穿透玻璃進入室內、車內,因此對人們的影響層面最廣。UVA能夠到達真皮層並增加黑色素生成,因此是皮膚老化和曬黑的主因,同時它不像UVB容易讓人曬紅曬傷而產生警覺,所以成了隱形殺手。(二)UVB:波長280~320奈米,雖然百分之九十的UVB會被大氣層所阻隔,但能量較UVA更強,因此容易造成曬傷,也可破壞DNA,因而與皮膚癌關連性最強。(三)UVC:波長100~280奈米,波長最短,能量也最強,可能造成的傷害也最大,幸好它能被臭氧層過濾,不會到達地球表面,萬一有朝一日地球的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後果將不堪設想。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在肉眼可見的變化包括乾燥、萎縮變薄、日光角化症(一種皮膚原位癌)、雀斑、曬班、滴狀黑色素減少症、細紋、深皺紋、缺乏彈性、微血管擴張、下唇靜脈湖、紫斑及皮脂腺增生等;而在組織學上的變化則包括角質層增厚、表皮和真皮間的基底膜增厚、與皮膚免疫有關的蘭格罕氏細胞減少、真皮層的彈性纖維變性、膠原蛋白減少;在分子層次的變化包括破壞粒腺體DNA、引發粒腺體DNA突變、破壞真皮中的蛋白質,紫外線還可增加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氧離子、過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進而破壞細胞中的脂質、蛋白質和DNA。

既然UVA與UVB和皮膚老化、曬傷與致癌有關,最常用的防護方式就是使用防曬乳液或防曬霜。在選購此類產品時有兩大因素需列入考慮:第一是防曬成分,主要可分為物理性及化學性兩大類。物理性防曬成分主要利用其反射或散射光線的原理來阻隔紫外線,包括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氧化鋅(Zinc oxide)、氧化鋯(Zirconium oxide)與氧化鋁(Aluminum oxide)等,最常用的是二氧化鈦與氧化鋅兩種。其特性包括穩定不易變質、不易引發過敏,因此是敏感性肌膚、異位性膚質及嬰幼童的最佳選擇,缺點是質地比較厚重,塗抹後略帶白色。化學性防曬成分則是利用結構式共振中和的原理,將紫外線轉化為分子振動能或熱能,但容易產生多種衍生的化合物,造成過敏的機會較高,優點是較清爽舒適、不易有油膩感,也沒有膚色泛白的問題,因此較適合青春痘肌膚與油性膚質使用。化學性防曬成分種類繁多,較簡易的辨別方式是除了上述物理性防曬的成分之外,其他大多防曬成分都屬於此類。不過市面上大多防曬產品都同時含有物理性與化學性兩類防曬成分。第二是防曬係數,包括針對UVB的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與針對UVA的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日系產品採用) 及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某些歐系產品採用)。SPF是比較「塗抹防曬產品」與「沒有塗抹防曬產品」的皮膚被紫外線曬紅所需的時間而來,例如一個人原本曬了五分鐘皮膚就會變紅,塗抹了SPF15的防曬產品後,可將會曬紅的時間延長十五倍,亦即要七十五分鐘才會變紅,等於可阻擋93.3% (=14/15)的UVB,而SPF30則可達96.67% (=29/30),由此可知SPF再高也不能達到100%的防曬效果。PA是日本厚生省對於紫外線UVA的防護標示標準,可分為PA+、PA++、PA+++、PA++++四種,+號越多,代表對紫外線UVA的防護力越高, PA+可延緩曬黑時間2~4倍、PA++ 4~8倍、PA+++ 8~16倍,PA++++則可延緩曬黑時間約16倍以上。PPD的表示方式類似SPF,例如PPD10意即代表可延緩曬黑時間十倍。另外在標示上還可看到「抗水性」 (water resistant)或「非常抗水性」 (very water resistant)兩種標示,前者代表在泡水四十分鐘後仍能保持該產品S
PF係數的效力(依FDA之測試標準),後者則可長達八十分鐘。一般的日常生活使用SPF20-30、PA+++(或PPD 8~16)便已足夠,但若要長時間曝曬、從事戶外運動或水上活動、容易長黑斑的膚質,則建議使用SPF50 或50+、PA++++(或PPD>16)的產品。

使用防曬乳液還有其他注意事項:一:陰天、雨天、冬天也有紫外線,因此皆須使用防曬乳液。二:除了臉部以外(別遺漏了眼皮、耳朵和嘴唇),所有暴露部位皆應塗抹,包括手背、頸部和前胸,夏天穿短袖時手臂也應塗抹。禿頭的人如果沒有戴帽子防曬,則頭皮上也要塗到。三:應在出門三十分鐘前就先塗抹。四:塗抹的厚度也攸關其效果,若要達到產品標示的SPF成效,平均每平方公分要擦到二毫克的厚度,一般人其實不會擦到這麼厚的厚度(大多只有0.5mg/cm2),為了預防塗得太薄影響效果,也有人建議直接塗抹兩層比較保險。五:必須適時補擦:若無外出應每三至四小時補擦,若出門在外,尤其是游泳或流汗後,則應每二小時補擦。六:打傘並不能取代防曬乳液,因為紫外線仍會自地面及玻璃折射或反射至皮膚上。此外,應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烈的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之間外出;必要時要加上遮陽傘和帽子的遮蔽,可以多提供一層保護; 如果期望衣物可以防護被衣服蓋住的皮膚,則衣服的材質也要注意,纖維緊密厚實的衣物,例如牛仔褲,當然要比輕薄的麻布衣料防曬效果更好;嬰幼童的皮膚比大人更薄更細嫩,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因此防曬要從小做起。

然而紫外線對人體並非一無是處,例如皮膚經UVB照射後是人體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因此醫學界也擔心,防曬固然減少了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會不會因此造成體內維生素D過低甚至骨質疏鬆症?許多針對此項疑慮所做的研究都證明,如果將一般的防曬方式使用於日常生活中,並不會引發維生素D缺乏或骨質疏鬆症,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很難滴水不漏地做到百分之百的防曬,加上台灣地區日照充足,因此就更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避開紫外線的傷害,減緩了皮膚老化的速度,也就可以省下大筆花在昂貴的化妝品和雷射美容上的鈔票了。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