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護士制服或醫師袍洗了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醫療人員穿著白色制服或白袍外衣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傳統,不僅代表醫療人員,更是專業的象徵,也能激發病人的信任。然而如果不注意制服乾淨衛生,使得制服上帶菌過多,便容易危害免疫力差的病人,不得不注意。

多篇研究顯示,醫療人員的服裝在照護病人時可能受到污染,研究發現,護理人員在處理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病人的傷口或尿液後,有65%的衣服上會污染到MRSA。亦有研究顯示醫護人員的制服、實驗衣、刷手衣等常用的材質(50%棉-40%聚脂纖混合物),葡萄球菌及腸球菌在這些衣物上也都至少存活一天以上,所以醫護人員在接觸完一個病人後,很容易經由衣物傳給下一個病人。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指出,65%的醫師與醫事人員坦言,即使知道白袍髒了該洗了,但至少一個星期送洗一次的基本清潔也沒有執行,白袍可能成為潛在的「帶菌體」。

勞委會曾於2012年1月公布針對國內12家醫療院所進行的生物性危害調查,結果發現, 44.3%的醫生超過兩星期白袍仍不送洗,連續穿一個月都沒洗的則有13.5%。勞委會呼籲醫護人員離開醫療部門應換下制服,以免污染其它部門或場所,且需注意制服的清洗,最好每天換洗。

2011年以色列Yonit Wiener-Well和其同事的研究指出醫護人員的制服及白袍外衣,60%檢測後呈陽性細菌反應,其中包含某些致病性病毒。被調查者中有58%每天更换制服,77%認為他們的制服“非常乾淨”。但63%被調查者制服上至少有1處细菌污染,包括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色、MRSA,而且這些被發現的病菌,其中11%對第一線臨床使用的多種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研究中,採集了60位醫生和75名護士袖子、腰部和口袋裡的樣本進行檢測,這些採樣部位是手能频繁接觸到的部位,所以研究認為制服污染與手部衛生有相關性。

Yonit Wiener-Well博士說:這些檢測結果顯示,醫護人員的衣服有可能是致病性細菌傳染給病人的路徑。不過,研究並未證實沾有細菌的醫院人員的制服及白袍外衣與實際病人感染之間的關連性。但此研究發現,引起社會大眾對醫院人員穿著白袍外衣場合的重視。研究建議每天穿著乾淨的制服,提供充分的洗滌服務,促進手部衛生的遵從性,懷疑有体液溅洒或接觸時穿塑料圍裙或隔離衣,以减少细菌在制服上的定居。穿短袖衣服或者,如果内科医生可以丢棄他們的白袍外衣,都可以减少制服導致的病原体傳播。美國「手術全期註冊護士協會」(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 AORN)的指導手冊表明,醫院應提供醫生和護士清潔衣服的服務,用以確保醫療環境的安全;而醫院的工作人員也不應該穿著白袍外衣或制服外出。但遺憾的是,有些醫院並未徹底執行這項規定,仍有相當的改進空間。

而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學博士,也是美國醫療保健流行病學(the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SHEA)指引的第一作者Gonzalo Bearman及其研究人員審閱(review)過去有關醫療人員服裝有效的研究後,於2014年發表有關非手術室設置的醫療人員服裝的建議指引,其建議:

一、 裸露出前臂
2007年英國開始要求醫師執行露出前臂,有效禁止長袖(包括白袍外衣)和手錶,手環,手鐲,和在手、手腕或下臂戴飾品。這項命令的目的是為能有更好的手部衛生,並盡量減少可能因醫療人員服裝的袖口或袖子被污染之細菌的傳播。研究證據顯示從裸露出前臂洗手的結果更好或是裸露出前臂的執行和減少感染的傳輸之間的關聯令人鼓舞。在整體感染的預防上裸露出前臂的好處是值得考慮的。

二、白色實驗室外衣
醫療人員穿著白外衣照顧病人應準備2件或更多件,以及有個方便和經濟的管道來清洗它們(例如機構提供洗滌,免費洗滌場所或低成本)。此外,應提供衣帽鉤,以鼓勵進入病人周圍環境之前,必須先脫掉白袍並將實驗室外衣或長袖外套掛起來。

魯普博士回應說 “標準預防措施,應予以保留。如果醫療人員的服裝預期與血液或體液接觸,應穿保護袍或圍裙保護,同樣,應戴手套,以保護雙手免受污染,真正的關鍵是在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應有良好的手部衛生 ” 。

三、領帶及其它服裝
如果戴領帶,應預防它們直接與病人或病人周邊環境的接觸。領帶應以領帶夾或固定塞進襯衫的鈕扣間,讓他們不要垂吊下來接觸到病人或病人身邊的環境。

四、制服洗滌
SHEA說洗滌的頻率應該由穿戴者其直接護理病人的活動來確定。理想情況下,穿戴的服裝,接觸到病人或病人接觸的環境應該每天使用後清洗。對於臨床醫生,白袍大衣應經常清洗,至少每週一次,或有汙染或明顯污垢時需清洗。一個繁忙的臨床醫生看很多病人,每天洗滌是合理的。護理人員制服每天洗滌也是合理的。

預防感染專家認為,醫院的從業人員,應該使用專屬的清洗設備洗滌外衣和制服,以保公共衛生安全。醫療機構提供洗滌設備(工業洗滌)或在家洗滌那個較佳,尚無定認。若在家洗滌,使用熱水洗滌循環(a hot-water wash cycle)(理想上加漂白劑),接著在循環式烘乾機中烘乾或熨燙較優。

五、鞋類
醫護人員的鞋子應優先考慮在長時間的站立和行走的舒適度和支持。SHEA建議醫療專業人員所有鞋類穿戴應能遮蔽到腳趾,低跟鞋,和有防滑鞋底可以減少接觸血液或其他潛在傳染性物質。

六、聽診器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血壓計套袖口上出現梭狀芽孢桿菌,捲起袖口裸露手臂量血壓時,病菌很可能隨著手腕、手指、指尖到嘴巴,進入體內。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單一的體檢後,聽診器膜片被污染不亞於(甚至超過)醫生的手,手和聽診器污染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係,病人的皮膚和當時病人周圍環境是造成醫師雙手和聽診器污染的決定因素。SHEA建議所有共享設備,包括聽診器,應在一個病人使用後清洗消毒再給下一個病人使用。

醫療人員除了白袍外衣和制服外,其他如識別證、手機、傳呼機、行動電腦、手錶,掛鏈、戒指等首飾品,也可能蘊藏著傳染給醫院病人的病原菌。手錶、飾品盡可能不戴或在接觸到病人或病人週遭環境時要進行消毒或淘汰。

所以預防感染的重點在於手部衛生的落實,醫療人員除依照洗手五時機確實正確執行洗手步驟外,應注意常更換清洗自己的制服,盡可能穿著短袖制服、裸露出前臂、避免在手臂、手指上戴手錶或其他飾品,降低自身攜帶致病病原體之任何可能性,才不會醫人反而害人。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