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圈內衣會導致乳癌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鋼圈內衣會導致乳癌」國內外都流傳?
胸罩對於女性來說,似乎是每位女性發育後的必備之物。但是網路上卻有文章說穿著胸罩、尤其是內含鋼絲圈的胸罩,經過長時間的穿戴會使到胸部受壓迫進而導致毒素累積,因此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這樣的說法乍聽之下似乎真的很有道理,事實上真的會因為穿著胸罩而增加罹癌的機率嗎?追朔文章的來源,這說法是來自一對研究醫療人類學(Medical anthropology)的夫妻Ross Singer 跟Soma Grismaijer 在1995年出版的著作《Dressed to Kill》的觀察報告,說明美國乳癌罹患率逐年上升與胸罩的普及性有關,其研究內容是嘗試去證明穿乳罩和罹患乳癌有關。

書內對4700多名女性進行了兩年半的調查,歸納其內容如下:
1.每天穿戴24小時胸罩的婦女,有3/4的機會罹患乳癌(在他們的研究中,實驗組2056人和對照組2674人)。
2.每天穿戴超過12個小時胸罩的婦女,只有在睡覺時才脫下乳罩的女性,有1/7的機會罹患乳癌。
3.每天穿戴少於12小時胸罩的婦女,有1/152的機會罹患乳癌。。
4.每天很少或從未胸罩穿戴的婦女,有1/168的機會罹患乳癌。在這24小時內穿戴胸罩與否,與是否罹患乳癌其整體表現可達125倍的差距。不但如此他們的研究還聲稱,每天很少或從未穿戴胸罩的婦女乳癌發病率與男子相同。
他們解釋因胸罩會壓迫乳房中的淋巴腺,使此處所產生的毒素不易排出,日積月累就形成癌病變了。再者,市面販售的胸罩多由化學纖維製成,胸罩內所含毒害物質也會對乳房帶來不良刺激,如長期穿戴化學纖維胸罩,無疑是促使乳房產生癌病變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說法乍看之下似乎很合理,然而乳房的淋巴引流真是如此受到影響嗎?

文章之邏輯及證據
1.實驗設計之缺陷:針對此書的研究內容與方式進行剖析,首先本研究採觀察性研究而非嚴謹的醫療科學方式進行,實驗設計方向就略顯偏頗;再者本研究未針對參與研究之個案進行條件限制與背景分析,此為本研究最令人詬病之處,尤其在實驗組及對照組之間並沒有針對乳癌的危險因子進行干擾因素之變項控制,例如:高社經地位的婦女可能較需長時間穿戴胸罩,但他們同時也可能比較晚婚、服用避孕藥或高齡懷孕,且無時間餵食母乳,甚至有可能較常熬夜及喝酒等。而這些(晚婚、服用避孕藥或高齡懷孕,無餵母乳,熬夜及喝酒)都已證實是乳癌的危險因子。此書未針對可能的干擾因素進行統計上校正,而致癌的變項有可能是以上這些因素而不是穿胸罩。基於研究個案之背景、研究方法與結果都不夠明確與嚴謹,爾後也沒有在任何醫藥刊物上正式發表,因此本研究所得之結果不禁令人存疑。
2.在醫學搜尋網站上( MEDLINE/PubMed)並未有相關之醫學研究報導乳罩和罹患乳癌有關。
單就目前所收集到的資料看來,此書研究所得的結論令人質疑,參考價值並不高。

乳癌與胸罩的簡史
乳癌是最早有信史記載的癌症,可上溯四千六百多年前埃及古王國時期名醫印和闐(Imhotep)的病歷紀錄;再來是兩千五百多年前波斯皇后阿投撒(Atossa,大流士之妻)的乳房出現流血硬塊,並在群醫束手無策時,讓奴隸用刀切下而痊癒。關於胸罩的歷史,從14世紀以後,西方上層女性身上最主要的內衣是束腰,束腰可以擠壓並抬高乳房。在19世紀束腰的形式更多了,一種上方從肩上掛下來並束縛軀幹下部的束腰開始出現。到19世紀末期,胸罩代替束腰成為承托乳房的主要工具。20世紀初接近現代樣式的胸罩開始出現。在1863年Luman L Chapma在緊身胸衣加入罩杯(cup)的設計,1893年Marie Tucekz發明了一個叫乳房支持者(breast supporter)的服裝專利。最後,1913年Mary Phelps Jacobput在2條真絲手帕加上一些粉紅色的絲帶,形成了溫和的、少束缚的胸罩近代版本。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先後順序,乳癌比胸罩早發現了四千多年,間接說明胸罩與乳癌之間並非有直接相關。

胸罩會壓迫淋巴系統?
就生理解剖學的觀點來看,乳房的淋巴引流其實是往腋下的路徑為主(部分往胸骨的內乳淋巴移動),而非是往下或朝著胸罩壓迫的方向做流動;穿戴鋼絲胸罩所受壓的部位也並非乳腺及乳房淋巴的主要分佈地方,而且要壓迫身體的淋巴系統導致其無法正常運作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非常大的外來壓力才可能達到淋巴全面性受壓,因此即使穿著塑身衣型的胸罩也無法達到此程度。

穿胸罩可能之傷害
胸罩的功能在於支持和托扶乳房,減緩乳房組織的鬆弛下垂,同時也可以避免走動時乳頭被衣服摩擦損傷,促使乳房各方面均衡受力,有利於血液循環通暢。但如果女性硬要擠出事業線,乳房附近因受壓迫易導致肌腱炎的痠痛感或是纖維囊腫的疼痛,但都與乳癌發生無直接相關。此外,過小的胸罩還可能造成血液循環系統受阻,導致乳房產生疼痛感。美國癌症研究中心對於穿戴胸罩時間過長與乳癌的關係調查結果認為,長時間佩戴勒緊胸部的胸罩確實不利於乳房保健,原因其一是沒有佩戴合適的胸罩,二是佩戴時間過長,造成局部挫瘀傷而疼痛,甚至破皮發炎。更有調查指出,世界上80%的女性戴著不合適的胸罩。因長時間穿戴胸罩而罹患乳腺疾病的婦女,十有八九是因為選擇的胸罩不合適。透氣度不佳的胸罩,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乳頭刺激發癢或濕疹的情況,導致皮膚過敏。除此之外,穿著方式不正確也會使乳頭皮膚與內衣摩擦產生不適感。至於穿戴罩杯太小的胸罩,在局部皮膚長期不當壓迫最多也只是造成脂肪壞死,目前醫學上尚無癌變的研究報告。

胸罩究竟是戴好還是不戴好?
佩戴胸罩仍是必要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胸罩,佩戴時間合理。至於胸罩的選擇在台灣由於天氣濕熱,加上胸部皮膚較細緻敏感,如果穿著透氣度不佳的胸罩,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乳頭刺激發癢或濕疹的情況,導致皮膚過敏。此外,穿著方式不正確也會使乳頭皮膚與內衣摩擦產生不適感。再者,穿戴胸罩的時間,建議最好不超過12小時,若穿緊身內衣,最多6-8小時便應改穿寬鬆舒適的無痕內衣好讓胸部放鬆,並搭配按摩更能舒緩淋巴系統的循環機能。因為穿戴的時間過長會因乳房長期受壓導致疼痛發生。其實婦女只要慎選適合自己材質的胸罩,並且依正確方法穿戴,就不會發生過敏或是壓迫問題。

結論--醫學證據破除迷失
事實上, 在2008年美國癌症研究中心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癌症學會ACS(American Cancer Society),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都已澄清胸罩與乳癌無關。

乳癌的發生率在已開發國家一向高於開發中國家,同時伴隨著婦女年齡的增加,乳癌發生率也就越高。就醫學證據來說,乳癌的致癌機轉主要是建立在女性荷爾蒙(主要是雌性激素)長時間對乳房細胞(或乳癌細胞)的促進增生作用上,乳癌發生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
1.初經來得較早,在11歲以前就來。
2.停經停得較晚,停經在55歲以後。若月經來到至停經期間超過40年,荷爾蒙刺激乳房時間較久易導致乳癌發生機率增加。
3.沒有餵母奶。
4.乳癌家族史。乳癌遺傳基因不是台灣乳癌發生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若母親、姐妹或女兒等母系相關人罹患乳癌,其本身罹患乳癌的機會將增加4倍以上。
5.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或者從未生小孩。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後生第一胎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是和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罹患乳癌危險性是一樣的。
6.高油脂高熱量飲食。飲食脂肪含量較低的國家,乳癌發生率較低。
7.長期熬夜及工作勞累。曾有與職業相關的癌症研究發現,長期輪值夜班的女性,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

「胸罩導致乳癌」的論點,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能證明兩者有關。比起胸罩,乳癌跟家族病史或是乳房有增生症狀、哺乳、運動習慣、飲食等等更有所關聯。各位女性就無須擔心,放心的穿上胸罩,在凸顯胸前的事業線同時展現有自信的女人最美麗!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