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與頭頸癌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近年頭頸口腔癌發生率逐年增高,可見頭頸癌問題之嚴重性。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以及喉癌,而以口腔癌為最好發之部位。口腔癌包括舌癌、頰黏膜癌、齒齦癌、口底癌以及顎癌等部位的癌症。頭頸癌患者會因癌症造成進食、吞嚥以及言語極大之不便,相當痛苦。此外,復發之轉移之頭頸口腔癌惡性度相當高,是台灣男性癌症主要死因之ㄧ:衛生署統計台灣男性癌症主要死因,口腔癌佔第四位。因為罹患頭頸癌的病友多為中壯年男性,是社會及家庭之經濟支柱,若罹癌造成的將不只是個人的痛苦,更將是家庭以及社會極大的傷害。

根據研究顯示,造成頭頸口腔癌的三大原因是菸、酒以及檳榔,而檳榔更是我國男性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臨床研究不僅顯示我國口腔癌患者九成有嚼食檳榔的習慣,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更在2003年以專書確認嚼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在在顯示嚼檳榔對台灣民眾罹患口腔癌的存在極大的威脅。檳榔子(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及「檳榔鹼」均具有致癌性,其添加的「荖花」同樣有致癌性。所以「石灰」、「荖花」和「檳榔子」合成的檳榔嚼塊更容易造成口腔癌粘膜病變的發生,甚至導致癌症之形成。許多研究報告已顯示嚼食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檳榔習慣對人類有致癌性,而主要的病灶產生在口腔、咽喉、食道。根據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人1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嚼檳榔率分別約為15%和1%,。男性嚼檳榔的百分比以31-45歲為最高;以地區別而言,東台灣居全國之冠。因為檳榔已知對口腔健康有如此大之危害,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以防止頭頸口腔癌發生實為重要課題。

正常人的口腔黏膜,在經過嚼食檳榔的摧殘後,將產生一系列之變化:白斑,即口腔粘膜顏色發生白色斑痕變化;紅斑指口腔粘膜顏色發生紅色斑痕變化;難以癒合之口腔潰瘍是指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粘膜潰瘍 ;粘膜下纖維化;以及扁平苔癬。上述症狀均為口腔癌之癌前病變,是罹癌高危險群。

頭頸口腔癌症狀多變,主要症狀包括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口腔粘膜潰瘍、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舌頭之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或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之喪失、麻木、聲音沙啞久未自癒、吞嚥困難等。

另外,顎骨的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有時合併有知覺異常,有以上症狀者皆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頭頸口腔癌是台灣男性近年發生率持續上升之主要癌症之ㄧ,其原因與嚼食檳榔密不可分。拒絕檳榔可以預防大部分之口腔癌,此外若有癌前病變或疑似早期口腔癌的病灶應及早就醫,都可得到不錯之治療成績。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