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享受壞東西」,不會得癌!淺說食品添加物和癌症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一週之內,吃一塊炸雞排、一節香腸、一顆皮蛋、一瓶含塑化劑飲料、一碗燒仙草…….,這些有食品添加物的「壞東西」、「致癌物」每週都「享受」一次,會不會得癌症?

「不會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吳茂青說:「只要你每天都睡好覺、多運動、均衡飲食、保持心情愉快、不生氣、……,我們身體的肝和腎,就會有正常的『排毒』功能,就算你偶爾吃些『致癌物』,也會被排掉,不必過度緊張。」

吳茂青醫師說:「現在坊間的食物,幾乎找不到『絕對安全』的,加上華人美食主義之下,煎炒煮炸,各種食物經過度烹調,致癌的可能性又大大地升高。」報章雜誌、網路流傳,大家天天都看到,這個也致癌,那個也致癌。真的已經到了沒東西可放心吃的地步了嗎?吳茂青醫師指出,只要吃得不過量,身體保持良好的代謝狀況,其實人體自然的排毒功能就可以保命,不必過度緊張。

食品添加物無孔不入的今日,後很多人被嚇得什麼多不敢吃。

「以前常喝牛奶,因為有了三聚氫胺,我放棄了以這個來補充營養的選擇,連喝剩的半箱後面也被我丟掉了。」

「我喜歡吃水餃,最近網路上說,菜市場賣的一顆2元左右的水餃,都是用豬脖子肉做的,而豬脖子肉是殘留抗生素最多的部位。害得我已經半年不敢買菜市場的餃子吃了。」

「我老爸喜歡吃蒸熟的帶殼落花生,後來,我聽說商人為了很快地把花生蒸爛,都灑了化學藥水,毒得很。從此,我老爸就失去這個美味的享受了。」現在科技「發達」連蛋也有假蛋,製造出能打乒乓球的雞蛋,黃瓜也打激素。不必熬雞湯牛肉湯,只要「一滴香」滴上幾滴就香氣四溢了。

怎麼辦呢?
吳茂青醫師指出,要活下來,總得吃,與其怕吃東、怕吃西,不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開發身體天然解毒能力。食物經由口腔進入腸胃道,腸胃道黏膜所吸收到的「毒物」,全都伴隨著血流,進入肝臟。肝臟隨之將毒物進行初步解毒處理。若進入身體的有毒物質多到超過肝臟負荷,對身體也會造成損傷。不熬夜、少喝酒、不吃刺激食物、不亂吃成藥才是基本的保肝方法。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因素,均會影響肝的解毒功能。

中醫有句話「怒則傷肝」,如果情緒的起伏太大,很容易影響肝。 自我要求完美、個性急躁的人,比較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不容易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肝的修復功能比較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得遲緩。

保肝需要充分的休息,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工作沒有獲得充分休息,到年紀大的時候才發現,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

吳茂青醫師經常叮嚀病人:「天天告訴自己睡好覺」。他說,長期熬夜會降低免疫功能,容易使人得到癌症,因為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的,夜間又是細胞分裂最旺盛時期,睡眠不好,人體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異而成為癌細胞。

他說,熬夜使人的生理處於緊張狀態,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比早睡早起的人高出 50%,容易導致血壓升高。熬夜的人也往往久坐少動,導致血液流動緩慢,血管內垃圾增加,黏稠度增加。

因此,正確的保肝方法應均衡飲食以及正常作息,不當的服用藥物或是過度進補,反而會造成肝臟的負擔。

「保養身體還有一件事不能忽略,就是多喝水。」吳茂青醫師提醒大家:「腎臟是身體新陳代謝、排除廢物、排毒的重要器官。血液裡新陳代謝的廢物透過腎臟過濾變成尿排出體外。」

他說,水是一切生命過程正常進行的生理要素。為了保證身體健康,人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每天早上起床後,空腹喝一杯白開水,活動活動筋骨半小時,這麼做,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夠使自己胃口變好。對於排毒養顏,都是有很大的功效的,還可以緩解便秘。一般人白天間隔一兩個小時就喝一杯白開水;如果沒有夜尿困擾者,睡前半小時,更是可以喝一杯白開水。

吳茂青醫師指出,喝水有很多的好處,但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應該注意以下原則:不等口渴的時候喝水,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每天1500cc的白開水的攝入量。餐前半小時喝水,飯後半小時儘量不喝水。做到這些,對你的身體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

吳茂青醫師說,儘管我們吃下的食物,難免會有「添加物」,但是在進步國家都有對「食品添加物」的成分和用量有一定的安全規範,只要不是持續過量地猛吃,「出事」的機率其實不大。「不過,這並不代表說我們就不該注意飲食的安全。」吳茂青醫師補充說:「比如外食人口日益增多,要如何吃得健康和營養均衡相形重要。根據衛生署調查,近七成職場上班族中餐外食,其中超過五成每天蔬菜攝取未達三份以上,而水果攝取量則有六成未達兩份以上,近八成三的職場員工,每天未達三蔬二果的攝取建議量,而三項數據中,男性的蔬果攝取量都不如女性。外食要切記三少三多的大原則,才能吃的健康。

吳茂青醫師指出,其中「三少」就 是選擇食物儘可能少油、少鹽和少加工,少吃油炸食物,儘可能清淡,少吃醃漬類食物。至於「三多」則是多水、多穀和多蔬果,多喝水取代含糖飲料,選擇全穀類主食取代白米飯,最好是每天至少攝取三分之一的全穀食物,同時以新鮮水果取代點心零食,以增加纖維的攝取和飽足感。另外,也要掌握三八法則,也就是腰圍女性要低於八十公分,男性低於九十公分:身體質量指數保持在十八點五到廿四之間,用餐八分飽,每天至少運動卅分鐘以上,這些都是確保身體健康的要訣。

吳茂青醫師是素食的擁護者,他說,人類的消化系統和牛馬羊一樣,比較適合素食。人體腸道解剖分析顯示,人類不適合肉食,而適宜素食。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小腸短,大腸直而平滑;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而人類的腸子約是自己身高的10~11倍,並且來回排列,腸壁不平滑且重疊在一起,此種腸胃較適合食素。

吳醫師指出,中國老祖宗有許多飲食上的主張,至今千年仍然符合現代的保健原則。比如《黃帝內經》提出的「食飲有節」是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指的是食飲的五味食物和酒水飲品要有節制和原則。

首先,「謹和五味」。所謂「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以麻、麥、稷、稻、豆,五榖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雞、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其次,「食不偏嗜」,也就是說不要偏食,飲食要營養均衡。「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也就是説,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鹹,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濕滯;過辛,筋脈衰敗。可見,同質性的食物吃太多,容易引起疾病。

再者,「食不過量」。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噁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這些中國古代的飲食指南,至今讀之,仍然很管用。

吳茂青醫師說,現在台灣要找到完全沒經過污染的食物,幾乎不可能。消費者只能多方留心,比如儘量購買國家相關行政部門檢驗合格的食品,避免在無照經營的小商販購買食品。儘量選購合理的加工烹飪的食品;不科學的烹飪方法,比如烤、燻這些方法加工的食物不要多吃。

吳茂青醫師特別提醒大家,健康飲食的原則包括:攝取各類食物,不挑食;均衡飲食及規律的運動,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在食物中增加穀類、蔬菜、水果的份量,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及纖維,可預防癌症、心臟疾病及高血壓;應選擇低脂、低飽和脂肪及低膽固醇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癌症、高血壓的發生。限制食物內的糖分。不過量的鹽,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的風險。應節制飲用含酒精類飲料。

他說,做規律運動、吃清淡的天然飲食、有充分的休息,加上開朗的心情就不怕這麼多吃進去的毒了。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