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都一樣嗎?談肺癌的分類現況與展望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肺癌是現今全球第一的癌症殺手,每年全球新增加病例120萬人,平均每30秒就因為肺癌死亡。不論手術治療、還是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因應不同期別的肺癌治療原則就不一樣,不同期別的肺癌治療效果也不一樣。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大都是由吸菸造成的肺癌細胞型態。在病理期刊報告中,1988年以前,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肺癌,約占40~45%,腺癌約占30~35%。在1988年以後,腺癌變成了最常見的肺癌,約占40~45%,這是不抽菸 (女性和45歲以下的年輕人) 患者族群中最常見的類型。在2007年全球肺癌病理報告(IARC),指出肺腺癌甚至已經超過50%以上的盛行率。近年來,肺癌在同一家族出現高罹患率現象已不再是罕見,這可能是因為特定的基因缺陷造成他們對吸菸所造成的傷害比較敏感的緣故,例如: 體內的乙醯轉化酵素NAT1、NAT2這類「解毒基因」。

自1966年UICC頒佈第一版肺癌TNM分期以來,肺癌TNM分期系統共進行了六次修訂。 1998年至2006年,世界肺癌聯盟(IASLC) 收集了100,869例肺癌患者資料,58%來自歐洲,21%來自北美,14%來自亞洲(包括台灣),7%來自澳大利亞,提出了新的第七期UICC肺癌分期系統,全球已在今年初正式實施。其中最大的改變是腫瘤T(Tumor)分期的修訂,將T1分為T1a(≤2cm)、T1b(>2cm,≤3cm);將T2分為T2a(>3cm,≤5cm)、T2b(>5cm,≤7cm);將>7cm者定義為T3。原發腫瘤所在肺葉內發現結節定義為T3;同側非原發肺葉內出現結節定義為T4。N分期的修訂是目前是維持不變。在M分期的修訂方面,將惡性胸腔積液和對側肺內轉移結節定義為M1a,其他肺外遠處轉移定義為M1b。      從2004年以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EGFR-TKI) 成為目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標靶治療的主流治療模式。EGFR基因突變(EGFR-mutation) 成為NSCLC患者進行標靶治療選擇與良好預後的分子標誌。儘管2009年第34屆ESMO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莫樹錦教授發表IPASS(Iressa pan-Asian study)(來自亞洲的1,217名患者) 臨床試驗首次PFS結果,一開始就使用標靶治療藥物艾瑞莎(Iressa)在從來不抽菸,或者是前輕度吸菸者肺腺癌患者比標準化療組(卡鉑/紫杉醇)有較好的PFS結果 (95%CI: 0.65-0.85,p= 0.001),中位PFS為6.3增加至9.5個月。但是,今年10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35屆歐洲腫瘤內科年會(ESMO)上,由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楊志新教授發表IPASS最後結果,Iressa的總存活率(OS)卻與化療組相似(18.8個月 vs 17.4個月),無顯著差異(HR= 0.90,95%CI: 0.79-1.02,p value= 0.11)。還發現有EGFR mutation陽性的晚期NSCLC患者無論哪個治療模式都有較好的存活結果 (中位生存時間約 22個月),而EGFR mutation陰性的晚期NSCLC患者只有11-12個月。由中國吳一龍教授發表OPTIMAL的第II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EGFR mutation肺癌患者一開始就使用標靶治療藥物Tarceva將比一線使用健擇(Gemzar)合併卡鉑(arboplatin)標準化療提高3倍的PFS (13.1個月 vs. 4.6個月),接受Tarceva的反應率 (RR)較好( 83% vs. 36%),此外還發現不同的EGFR mutation-Exon 18 ~ 21位置可能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
 
在2006年,美國FDA首次宣佈抗EGFR單株抗體藥物 Cetuximab ( 商品名Erbitux,爾必得舒 ),經由阻斷EGFR,也可達到類似EGFR-TKI的效果,可合併放射治療,對局部侵犯性頭頸癌有顯著的療效,每週靜脈注射乙次。Erbitux在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由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教授Robert Pirker醫師在第第34屆ESMO分析,發現高加索人種治療的療效比亞洲人種好,且接受合併化學治療與Erbitux的高加索人種,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者,其預後被證實顯著較好,存活時間中位數為9.9個月,僅接受化學治療病患為8.8個月,HR為0.84,其三年後續追蹤死亡的機率降低達13%。

從傳統的最大容忍劑量(MTD)的的化療 (每三週到四週一次),延伸到高劑量化療,甚至多而密集式化療,再合併白血球生成素支持,但是療效始終不彰。直到幾年前強調所謂的 "節拍器式”(或稱鐘擺式)化療。日本在2004-2005年發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經過手術切除腫瘤後,再投予UFT兩年,做為節拍器式輔助性化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病患的長期存活率,因此逐步發展了所謂的 "維持治療的雛型模式"。根據美國NCI定義,維持治療的基本架構為 "對於第一線化療有反應或病情穩定的病患、可耐受以白金製劑為基礎的化學治療,而無限制毒性且維持良好表現狀態者,以及想要持續治療者,維持治療是一個選擇"。2009年Lancet期刊發表了歐美為先,美國FDA繼之也在2009年6月同意以 Pemetrexed作為第一個NSCLC維持治療的藥物,而達到頂峰。今年ESMO報告SATURN維持治療研究中再得到維持治療驗證,其中腺癌、不吸煙、女性、亞裔、EGFR突變之患者獲益更大。基於SATURN研究結果,2010版NCCN指南增加了 Tarceva作為維持治療的推薦使用,2010年美國FDA批准Tarceva用於第一線4個週期鉑類為主化療後無疾病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第二個維持治療的藥物。然而今年ESMO報告,若是在第一線傳統化學治療有明顯的反應之後,立即進行後續另一種標靶藥物的維持治療,可能會造成過度治療,反而影響了存活率,因此維持治療的選擇仍須多方考量。

在EGFR-TKI治療發生抗藥性時,約有50%是因續發性的T-790M突變造成所致。其中最新的藥品Afatinib (BIBW2992) 為新一代標靶治療的小分子藥物,它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且口服有效。

在Phase IIb/III Lux-Lung-1研究,Afatinib在580位晚期NSCLC患者, 他們先前接受過化療且至少服用過 Iressa或 Tarceva失效後才進入試驗, 結果發現比較對照組延長PFS(次要試驗指標)三倍 (3.3個月vs. 1.1個月, HR=0.38, P<0.0001),並改善肺癌相關咳嗽喘和胸痛等的症狀,但是卻沒有延長OS(主要試驗指標) (10.78個月vs. 11.96個月, HR=1.08)。另外phase II LUX-Lung-2研究,收案為晚期NSCLC患者先前接受過化療失效, 且同時要EGFR mutations , 結果顯示整体反應率(主要試驗指標, ORR) 約60%,次要試驗指標包括中位PFS約14個月, 中位OS 約24年個月,和疾病控制率(DCR) 約86%。BIBW2992最常見的兩種副作用是腹瀉(95% all grades with 19% grade III)和皮疹/痤瘡(91% all grades with 21% grade III),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控制良好和藉由劑量減少方式來處置。

隨著標靶治療研究的進展,新的標靶藥物與其預測分子標記也不斷出現。今年ASCO/ESMO年西班牙Rosell教授報告一項根據EGFR T790M突變和BRCA1 mRNA表現程度來預測Tarceva療效的研究,研究指出T790M突變陰性和陽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別為18.0個月和12.0個月(P= 0.05),進一步再依BRCA1 mRNA低、中、高表現程度的中位PFS分別為27個月、18個月和10個月。如果EGFR T790M突變患者伴BRCA1 mRNA低表現的中位PFS也可達27個月。而T790M突變伴BRCA1 mRNA中、高表現的中位PFS下降至3個月。結果建議在EGFR TKI第一線治療中,有必要同時檢測T790M突變和BRCA1 mRNA/ RAP80表現。

此外,c-MET在NSCLC中過度表現可以造成EGFR-TKI的抗藥性,作用於c-MET的標靶藥物ARQ197 c-Met inhibitory在今年ESMO 發佈Ⅱ期臨床試驗結果,對於先前化療失敗的晚期NSCLC非鱗癌患者,ARQ197合併 Tarceva組比單用Tarceva組有較好的中位PFS(16.1週 vs. 9.7週,P<0.05)和OS(36.6週 vs. 29.4週,P=0.52)。再一步次分析發現EGFR-wild type和KRAS-mutation type的患者獲益更明顯。

抗血管增生的單株抗體 Bevacizumab(Avastin,癌思停)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最近公布的ECOG E4599及AVAiL試驗結果,須要與傳統第三代的化療藥於第一線的治療合併使用,相較於標準化療組病患,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

對於晚期NSCLC的治療共識,標靶 Targeted (eg. EGFR, Her-2) 暨個人化Personalized (ERCC1 增加表示對 Cisplatin 藥物抗性增加, 而 RRM1 增加代表對 Gencitabin藥物抗性增加) 的治療是現今最重要趨勢。在化學治療上的選擇,如果Age> 70 或 ECOG<2,使用單一或以鉑類為基礎的合併化療。如果 ECOG-PS: 3-4 再考慮其它。對於肺腺癌Cisplatin/Pemetrexe較適合,對於肺鱗狀細胞癌而言則是 Cisplatin/Gemcitabine較適合;紫杉醇(Taxane) 和溫諾平(Navelbine)在兩種肺癌型態上沒有明顯療效差異。EGFR基因突變檢測已經從實驗室走進了臨床應用,同時不同的EGFR mutation類型顯示EGFR-TKIs臨床治療效果的不同差異。基於EGFR生物標誌檢測結果,合理選擇患者進行一線標靶治療或者一線化療應該成為目前在台灣推薦的第一線個人化治療的新思維。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