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的基本項目與癌症篩檢解讀:(一)血液檢查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現代人接受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愈來愈普遍,隨著新科技的進展與運用,健康檢查的項目不僅多得讓人目不暇給,也使得一般民眾無從了解和選擇;以目前健保給付的成人健康項目來看,通常包括胸部X光檢查、靜態12導程心電圖檢查、糞便與尿液常規檢查、血液常規檢查 (含白血球、血色素與血小板計數…)與生化血液檢查(包含肝腎功能指數、血清中尿酸值、血脂肪濃度(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低密度膽固醇)與血中電解質濃度(鈉、鉀、鈣、磷酸、鎂 …)等。[@more@]

以上檢查可以使我們了解受檢者的重要生理機能狀況,對一般民眾常罹患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或高尿酸血症、痛風等代謝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也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由於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已經三十年,不僅民眾希望透過定期檢早期發現癌症,這也是國民健康局與醫界共同期待與努力的目標。一般民眾或許覺得癌症的篩檢與診斷和我們上面介紹的代謝機能障礙相似,只要透過血液檢查便能發覺身體內癌細胞的蹤跡,事實上,一般血液檢查即使包含血清核子醫學癌症標記(Tumor marker)的檢查,也僅能提供約四到六成癌症篩檢的敏感度與正確性。這也表示單獨從血液癌症標記的篩檢來判斷有無罹患癌症是不可靠的。下面我們將逐一介紹常見的幾種血清癌症標記:
(一)甲型胎兒蛋白AFP:常用來當作肝細胞癌的診斷或治療後追蹤的依據,由於敏感性與專一性均不足八成,需配合肝臟影像學檢查(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與病患是否有慢性B型或C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綜合判斷;肝細胞癌的確定診斷需經過病理組織切片,在病患因為大量腹水無法接受肝臟穿刺切片檢查的情況下,臨床醫師可能參考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臟腫瘤、病患有慢性B型或C型病毒性肝炎病史與AFP上升超過四倍來診斷肝癌。有時急性肝炎後肝組織修復再生時AFP也會上升,其他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或胃癌也會出現 AFP上升。

(二)CEA:CEA可以出現在癌症病患的血清中,也能在其他體液(肋膜液、腹水或心包膜液)中測得,通常結直腸癌病患約有五成於診斷時發現CEA上升,而結直腸癌的篩檢與診斷需憑藉糞便潛血反應偵測、血液檢查是否貧血、大腸鏡檢查或大腸鋇劑攝影,最後再以病理組織切片證實。CEA的上升也常出現在肺腺癌或胃癌的病患,甚至有抽菸習慣的正常人或具有消化性潰瘍、腹膜炎的病患也可能發現CEA的上升(通常不超過正常值一倍);所以,千萬不要一發現CEA上升就以為自己已經罹患結直腸癌,而是應該與專科醫師會診討論。結直腸癌發生率近年來不斷攀升,凡是50歲以上民眾均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呈現陽性反應就應配合進一步檢查是否貧血、上消化道不適、排便習慣改變,並接受專科醫師建議做結直腸或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三)CA-153:通常出現在乳癌病患,臨床上的運用主要還是手術後治療與追蹤時的參考,並不適合當作一般民眾的乳癌篩檢工具。

(四)CA-199:一般以為是胰臟癌的癌症標記,其實在肺腺癌、消化道腺癌的病患也常發現異常上升,可見它並不專屬於胰臟癌組織所分泌。

(五)CA-125: 通常用於卵巢癌的診斷參考,但是在骨盆腔感染或腹膜發炎以及良性卵巢腫瘤病患也會上升(通常不超過正常值二倍),當指數上升愈高同時合併腹水或卵巢腫瘤時,就應接受腹水抽吸檢查以分析腹水黏稠度、蛋白含量,甚至腹水細胞學病理分析來排除卵巢癌的可能性。

(六)PSA:這項癌症標記大概是所有上述檢查中敏感度與專一性最高的,統計上敏感性可達80-85%,專一性則幾乎達到90%(如果PSA > 20 且排除急性攝護腺發炎情況下),所以50歲以上男性每1-2年接受一次PSA值檢測可早期發現攝護腺異常與病變。

(七)LDH:它的上升通常表示肝臟組織、肌肉骨骼組織、胎盤組織、腸道組織甚至血液淋巴組織的異常增生或壞死,例如心肌梗塞、腸道缺血壞死、溶血反應,或明顯肝臟/骨骼轉移、惡性腫瘤壞死崩解、惡性淋巴癌都可能異常上升,如果持續性上升應該進一步就上述情況逐一鑑別排除。

(八)缺鐵性貧血:它代表慢性出血造成體內庫存造血原料的耗盡,通常以小球性貧血表現(MCV <80 fl),常與地中海型貧血混淆,缺鐵性貧血約有80-90%會出現血清鐵蛋白(Ferritin)偏低,除了女性病患有顯著月經量過多或經期過長的情況外,一般民眾 (尤其男性)甚至醫師都應該正視缺鐵性貧血的嚴重性,在年輕病患它可能只是痔瘡或消化性潰瘍出血,45-50歲以上民眾皆應該接受完整的腸胃道病史詢問、糞便潛血檢查甚至腸胃道內視鏡檢查,以排除腸胃道惡性腫瘤。

在現階段國健局與所有醫療機構全力推動癌症篩檢工作的同時,希望給予一般民眾更正確的癌症篩檢觀念,提高民眾篩檢意願並簡化就醫流程是我們需要一同努力的目標。



近期更新